張秀穎 南京師范大學
青少年健康成長是國家教育的關注重點,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聯合印發《關于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從加強學校體育工作、完善青少年體育賽事體系等八大方面提出37項舉措,全方位推動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長。[1]當前高中體育健康課程的開展還存在著諸多問題,體育健康課程的開展存在著開展少、開展效果欠佳等問題,均影響著學生對體育健康知識的學習,從而影響學生的健康發展。堅持“健康第一”指導思想的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要求根據新時期深化體教融合的需求,審視開展過程中的不足之處并實施相應策略進行優化。
目前高中教育大多仍是以高考為導向,將重點擺在文化課的學習上的傳統教育觀點,學校、家長和學生都將體育與健康課程作為學校教育的“娛樂”活動,忽視了體育與健康課程的重要性。嚴重影響了高中體育健康教育的實施,使得學校體育健康課程的開展進入了困境,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正是因為學校、家長和學生對體育健康課程的認知停留在“自由活動”的層面,忽略了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對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培養。對于健康教育的認識,往往將健康教育歸為醫療層面,忽略了新時期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重點目標,甚至在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開展的全過程中,學生在校期間都不曾進行體育健康知識的正規化、系統化的教育。使得本就對體育健康知識不太了解的學生在面對體育健康知識時更加迷茫。阻礙了深化體教融合促進全體青少年健康發展目標的實現。
新版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將健康教育的內容劃分為:掌握健康的基本知識與技能、合理膳食和食品安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2]健康知識有哪些類型、每種類型該如何教學、健康教育的內容表述為目標該如何敘寫等問題都是在實施健康教育過程中遇到的。[3]并根據水平進行劃分,規定了水平五和水平六的學生分別需要學習哪些具體的知識并形成何種具體的觀點或行為。在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的開展過程中,由于對體育與健康課程的重視程度較低,學校或教師未能將全部的健康教育所規劃的內容教授給學生,使得高中體育健康教育一直處于不完全教授的狀況,使得學生缺乏相應的健康知識。
實現學校體育目標的途徑有:體育與健康課、課外體育活動、課外運動訓練和體育競賽。其中,高中體育主要通過體育與健康課來實現體育健康知識的教授。基于當前高中教育的觀念,體育課正在逐漸淪為文化課的替身,當文化課程有需要時,體育課就需要為其讓位的現象層出不窮。學校對于學生體育健康發展的重視程度較低,學校對于體育健康知識的教學并未拓寬渠道、豐富途徑,因此,學生對于體育健康的學習受限。體育健康知識的學習主要是在雨雪天氣時,教師安排在室內進行教學,使得體育健康教育內容開展機會成了隨機現象。此外,室外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到體育健康知識的途徑也是局限于體育教師在處理學生傷病或在叮囑運動練習時的保護幫助以及注意事項,所以學生學習到的體育健康知識就較為單一。家長對于學生文化課成績的過分關注,對于學生的課外體育活動、課外運動訓練以及體育競賽的注重程度較低,使得學生體育健康知識的橫向發展也得不到提升。
高級中學體育與健康教師是當前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的主要實施者,因此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師自身的素養是十分重要的。新時代,為了實現學校衛生和健康教育工作目標,對于體育教師人才的培養力度需求加大,要求把健康教育作為體育教師職前教育和之后培訓的重要內容。目前高中體育與健康教師絕大部分是來自師范學校或者體育學校且獲得相應的高級中學體育與健康教師資格證書的,只要符合相應的規定,通過學校的筆試和面試便可進校就業。然而,許多體育教師在前期的學習過程中以及在考取教師資格證書的過程中學習到的有關體育健康的知識也是十分有限的。高校健康教育的缺席會導致體育教師基本素養的缺失,使體育教師不能符合新時代對其的要求。同時,許多崗前培訓是基于體育教師教學技能以及運動技能開展的,體育教師就業崗位的培訓對于健康知識的忽視,對體育教師的體育健康知識也形成一定的消極影響。
《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要求健康知識內容要與運動參與、運動技能相結合,在教學過程中形成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形成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健康發展的三維健康觀。高中體育與健康教育課程在實施過程中,室內體育健康教育,主要以體育教師講授體育健康知識;室外體育健康課,主要是通過教師傳達練習注意事項以及必要時損傷的預防和急救措施。使學生對于體育健康知識的實際運用不能結合運動技能和運動參與。同時,學生在進行運動技能學習過程中,體育教師多采用教師教學、學生學練、體育游戲和體能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忽視了結構化教學,學生的身體素質沒有得到實質性發展。此外,學生參與體育與健康課程,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也未能通過傳統體育教學方式得到發展,一味地強調運動技能的學習,忽略了學生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使得學生運動參與的積極性也會因此受到影響。體育健康與運動技能和運動參與的割裂,是阻礙新時期高中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嚴重絆腳石。
積極突破傳統教育觀點的影響和桎梏,充分貫徹新時期深化體教融合觀念,使體教融合面向全體青少年,保證所有青少年學生的全面發展,積極融合新時期健康教育觀點,將學生的健康發展擺在重要位置,形成以“健康第一”為理念的以促進全體青少年學生健康全面發展的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開展目標。社會媒體要積極普及大眾健康意識,以此宣傳體育健康教育的價值,切合新時期深化體教融合和健康教育要求,糾正社會對體育的歪曲觀點,促進群眾健康意識的提升。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要明確開展目標,強調“健康第一”,使各地高中嚴格按照課程標準進行開展體育健康課程,要逐漸重視高中體育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保證健康教育課程開足、課時開滿,要讓學生將體育健康與文化學習形成聯系,開拓學生的思維和觀念,使學生形成對體育與健康課程乃至體育健康內容的良性認知,將體育健康教育的觀念逐漸充斥學生的學習生活,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其中。
針對《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健康教育內容部分,各級各類高中學校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圍繞課程標準規定的教學內容進行拓展和擴充教學,保證高中每一個年級在進行體育健康教育過程中均教有所依,根據課程標準來制定每學期健康教育的教學目標。同時,高中學生的心智相較于義務教育階段更加成熟和趨于穩定,在體育健康教育過程中禁止過分規避類似于兩性問題的出現,保證學生能夠全面學習體育健康知識,使學生能夠形成完整的體育健康知識框架。
此外,體育健康教育渠道也是決定體育健康教育開展順利的重要保障。健康教育的問題要通過學校、社會和家庭三個方面共同解決,聯合保證學生體育健康知識的獲得和應用。學校在保障體育健康課程良性開展的同時,社會和學校要積極進行體育健康競賽和體育健康講座的開展,要將健康知識的普及和宣傳成為常態化安排。家庭成員也要鼓勵學生進行體育活動的參與和健康知識的學習。同時,保證各體育競賽、體育健康教育和活動面向全體學生,使所有學生都能有機會接觸和參與,保證全體學生體育健康知識的橫向發展。
體育與健康教師的體育健康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健康素養水平直接決定學生體育健康的發展程度。優化體育與健康教師的健康知識結構和提升其健康素養是關鍵性的措施。首先,要在體育教師的大學教育過程中,各高校加強未來體育專業學生的體育健康知識教育,針對體育健康教育開設必修課程。其次,體育教師在考取體育與健康教師資格證書以及教師招聘時,應在理論考試和技術考試過程中均添加體育健康教育內容,綜合考察體育與健康教師的能力,看其是否符合體育與健康課程的要求。同時,在體育與健康教師入職后,要定期進行體育健康知識的培訓,體育與健康教師人才的培養不能夠只定位于體育,還要著眼于健康,使體育與健康教師的健康知識結構更加鞏固,以此促進體育與健康教師的健康素養的提升,滿足新時期深化體教融合體育健康教育對體育健康教師的要求。
體育與健康課程除了突出體育為健康的目的外,還要將指導學生練習體能、學習運動技能和體育文化同與學生健康成長相關的健康教育知識和方法融合。[4]因此在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的開展過程中,要將體育健康教育和運動技能、運動參有機結合。學生在學習體育健康知識過程中不僅要掌握理論知識,還要講求理論同實踐的結合。同時,要保證學生在運動技能學習的過程中形成體育健康意識,教師要鼓勵學生在面對受傷等問題時積極采取所學到的應對措施來解決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須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保證學生間的合作學習,以此來促進其社會適應的良性發展。要不斷關注學生的情緒,在學生有異常行為和狀態時,積極關注和引導,也可以采取同學間互相幫助的形式幫助其解決問題、開導思想,以此來保證學生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的健康發展。
根據新時期深化體教融合和新時代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的要求,當前時期的高中學校要不斷重視體育健康課程的開展和實施情況,審視目前高中體育健康課程開展少、效果欠缺的問題,明確造成問題的原因所在,積極采取相應的策略和方案,從對體育健康課程的認知、體育健康課程的內容以及開展渠道、體育健康課程教師、體育健康與運動技能和運動參與結合這幾個方面著手,有效解決存在的問題,保證高中體育健康課程的順利有效開展,促進全體青少年學生的健康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