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銘錫,羅慧欽,李兆強
(江門市蓬江區中西醫結合醫院 骨八區,廣東 江門 529000)
兒童精力旺盛、好動,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容易造成外傷骨折[1]。鎖骨骨折在10 歲以下兒童中較為常見,在全身骨折中的占比為6%,骨折部位多發生在鎖骨中外1/3 的交界處。兒童肩鎖關節周圍骨膜厚度和韌性很大,且處于生長發育的旺盛時期,即使存在移位的現象,也能完全愈合,恢復原有的關節功能。切開復位雖可較快痊愈,但術后有可能并發感染,留下永久性瘢痕,所以目前臨床上多以保守治療為主[2]。保守治療的方法主要有雙圈固定法、“8” 字繃帶法等。本研究比較鎖骨固定帶與 “8” 字繃帶法的治療效果差異,旨在為日后鎖骨固定帶治療兒童鎖骨骨折提供客觀依據,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70 例鎖骨骨折患兒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確診為鎖骨骨折;年齡1~12 歲;采用保守治療。排除標準:存在保守治療禁忌證的患兒(如合并鎖骨下神經血管損傷、合并胸鎖關節不穩的鎖骨近端骨折等)。根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將入選患兒分為兩組各35 例。實驗組男21 例,女14 例,平均年齡(4.34±2.21)歲,平均體質指數(19.64±1.04)kg/m2;對照組男20 例,女15 例,平均年齡(4.88±2.11)歲,平均體質指數(19.57 ±1.09)kg/m2。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①實驗組采用鎖骨固定帶治療:在固定治療前,首先進行骨折復位?;純和χ毖澹俗诎宓噬?,術者根據X 光片及觸診明確患兒骨折的移位情況。助手雙手放置在患兒的雙側肩部,用力將患兒雙肩牽拉至后上方,使雙肩充分后伸和外展;術者立于患兒前方,根據患兒骨折情況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正骨手法。鎖骨骨折向上呈角度時,按壓斷端,使角度消失;斷端存在重疊旋轉且近端向上翹的情況時,先用回旋法旋轉復位,再用按壓法使向上移位消失,必要時鎖骨上方放置小夾板和布條維持復位,根據患兒體型選擇合適型號的鎖骨固定帶,最后使用鎖骨固定法配合廠家附贈的肩墊一起固定。固定后指導:固定后3 d 內,必須每日到兒童骨科門診進行復查。為患兒佩戴時,注意固定帶的松緊和位置,并用標記筆標記固定帶魔術貼的位置方便家長觀察松緊度。脫下固定帶時,家長應檢查患兒的皮膚有無發紅、破損等,上肢有無腫脹麻木的現象,經常詢問患兒佩戴有無不適,囑咐患兒若有不適要及時告知,不要忍耐。告知家長肢端腫脹麻木的緊急處理方法,如癥狀無法緩解,囑其及時帶患兒回門診就醫。3 d 后,1 次/周進行復查,持續3~4 周,復查骨折端的愈合情況。在X 線片顯示骨折端愈合明顯的骨痂通過骨折線,壓迫骨折端無異常活動,患兒無痛感,即可脫下鎖骨固定帶。最后指導患兒進行功能鍛煉,告知家長鍛煉方法,方便居家指導患兒功能鍛煉。②對照組采用 “8” 字繃帶法治療:骨折復位手法及固定后指導同鎖骨固定帶法。骨折復位完成后,依據患兒的體型采取適宜長度的彈力帶,將繃帶纏繞雙側肩膀前側,繞過腋窩,在患兒后背側形成橫 “8” 字狀,尾部應用膠布固定。在骨折部可外敷膏藥以加快骨折愈合速度,健側腋下墊上軟毛巾,避免摩擦損傷皮膚,最后借助三角巾達到懸吊及固定的目的。
1.3 觀察指標①療效標準[3]:優:患兒頸肩關節活動靈活,頭部和下頜垂直于地面,腋窩無勒緊感,X 線顯示骨折端解剖位置吻合良好,愈合時間小于5 周;良:患兒頸肩關節活動靈活,頭部和下頜垂直于地面,腋窩無勒緊感,X 線顯示骨折端存在角度(不超過15°),愈合時間小于5 周;差:患兒頸肩關節活動受限,頭部和下頜與地面有夾角,X 線顯示骨折端存在角度(超過15°),愈合時間大于5 周。②Constant 肩關節功能評分[4]:評分內容包括日?;顒?、力量、活動范圍及疼痛等方面,得分越高則肩關節功能恢復越好。③患兒治療依從性:患兒在固定時,無抵觸行為(如哭泣、抗拒等)為依從性好;患兒在固定時,出現抵觸行為(如哭泣、抗拒等)為依從性差。④患兒家屬對治療的滿意度:總分3 分,0 分為不滿意,1 分為一般,2 分為滿意,3 分為非常滿意。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2.0 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計數資料 [n(%)] 采用卡方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的治療效果比較實驗組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的治療效果比較 [n,n(%)]
2.2 兩組患兒的Constant 肩關節評分比較治療后,實驗組的Constant 肩關節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的Constant 肩關節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患兒的Constant 肩關節評分比較(,分)
2.3 兩組的患兒依從性、家屬滿意度比較實驗組的患兒依從性、家屬滿意度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 <0.05)。見表3。
表3 兩組的患兒依從性、家屬滿意度比較 [n(%),]

表3 兩組的患兒依從性、家屬滿意度比較 [n(%),]
鎖骨是上肢與軀干之間唯一的骨性聯系,是重要的骨性標志[5]。鎖骨可維持肩關節在正常位置,增加上肢的活動范圍,提高勞動效能,且分布至上肢的大血管和神經均在鎖骨中段后方通過。由于鎖骨位置較為表淺,容易骨折。傳統 “8” 字繃帶法在固定時,繃帶的松緊度難以把握,固定過緊容易壓迫血管和神經,對于年幼患者由于不能準確表達自身感受,醫師往往不敢保持繃帶較緊張狀態而出現復位丟失,固定過松不利于鎖骨的復位[6];受力方向集中在雙側腋下,固定僅靠繃帶;患兒痛感強烈,極度影響日常作息,使患兒依從性降低,繃帶容易松動;家長普遍不能掌握 “8” 字繃帶調整方法,導致不能及時進行調整,達不到很好的固定作用,因此臨床治療效果不佳,不利于患兒肩關節功能的恢復。長時間使用繃帶易損傷皮膚,出現脫線、掛線等問題。鎖骨固定帶以 “8” 字合理支撐,中間固定墊符合人體力學結構,配合肩墊使用,可避免磨損皮膚,佩戴舒適。十字環銜接肩帶,由4 個三角形組成穩定的結構,可平衡雙肩受力,避免愈合后出現高低肩的情況,且調節方便。該固定帶采用天鵝絨面料,具有透氣、吸汗的優勢;加寬了綁帶設計,配備了魔術貼,固定完成后標記魔術貼位置,若出現松動,家長可及時調節,固定效果更佳。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治療后的Constant 肩關節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表明鎖骨固定帶治療兒童鎖骨骨折的效果顯著。同時,患兒認為佩戴鎖骨固定帶形象更酷,舒適度更高,提高了患兒的治療依從性,家長滿意度普遍較高。
綜上所述,與傳統 “8” 字繃帶法相比,鎖骨固定帶治療兒童鎖骨骨折可顯著改善患兒的肩關節功能,提高患兒依從性和家屬滿意度,治療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