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丹,羅章英,盧淑敏
(東莞市人民醫院 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廣東 東莞 523000)
機械通氣(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是重癥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常用的治療手段,可幫助患者建立氣道口與肺泡之間的壓力差,使患者呼吸得到支持,進而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但患者在機械通氣期間極易發生呼吸機依賴,選擇科學有效的護理方法是改善呼吸機依賴患者撤機效果的關鍵[1-2]。個性化心理護理是常規護理的不斷提升與延伸,可明顯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增加醫護信任度,從而起到輔助提高治療效果的作用[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個性化心理護理在呼吸機依賴患者撤機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 年1 月至2020 年6 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呼吸機依賴患者68 例,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n =34)和觀察組(n =34)。對照組中男19 例,女15 例;年齡40~75 歲,平均年齡(62.53±5.43)歲;疾病類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0 例,呼吸衰竭8 例,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6 例。觀察 組中男20 例,女14 例;年齡42~75 歲,平均年齡(62.75±5.52)歲;疾病類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2 例,呼吸衰竭7 例,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5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①患者存在機械通氣指征[4];②機械通氣時間≥48 h;③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評分10 分以上;④患者自愿參加本研究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在交流、溝通方面有明顯障礙患者;②嚴重肝臟、腎功能不健全患者;③合并其他系統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血液系統疾病患者。
1.3 護理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包括:為患者提供舒適的住院環境,叮囑家屬進入病房探望時注意個人衛生;及時為患者調整體位,注重患者鼻飼及口腔護理,定期為患者翻身及叩背引流痰液,每日消毒霧化器、更換霧化液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個性化心理護理,具體措施如下:(A)結合醫院條件建立個性化心理護理小組:對小組成員進行系統化、規范化及科學化的培訓,包括對患者的病情、護理中出現的問題及個性化護理具體操作等進行分析,制定出符合患者情況的個性化心理護理方案;選拔小組組長,組長必須具有大于10年的護理工作經驗,并取得護師職稱或由科室護士長擔任,對護理實施過程進行監督與評價,以使干預方案具備針對性和更好的護理效果。(B)遞進階段式個性化心理護理:①在患者使用呼吸機期間指導患者正確應用非語言形式與護理人員建立溝通,以幫助護理人員及時了解患者的內心想法及護理需求。②撤機前:護理人員主動與患者溝通,告知患者撤機的過程及必要性,使患者以正確的心態面對即將進行的撤機工作,同時護理人員耐心詳細地告知患者撤機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不適感,同時以順利撤機患者為案例進行示范性講解,以增強患者的撤機信心。③撤機時:選擇最適宜的撤機時間,再次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以保障撤機期間患者情緒及血壓水平保持穩定,在撤機期間嚴密監護患者血壓、心率及血氧飽和度等指標,及時發現異常。引導患者正確進行深呼吸以緩解緊張、焦慮等情緒,在撤機期間若患者出現呼吸困難現象,應立即上呼吸機,患者完成并適應停機訓練后以循序漸進的原則完成撤機。④撤機后:與患者建立良好的溝通,耐心傾聽患者的傾訴。給予患者行為糾正、用藥指導、恢復鍛煉引導及疾病控制指導中的心理護理和疾病知識宣教,使患者對疾病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增加對疾病治療及康復的信心。
1.4 評價指標①撤機情況:統計兩組患者的1 次撤機率、2次撤機率及撤機失敗率,撤機成功率=(1 次撤機例數+2 次撤機例數)/總例數× 100%。②觀察兩組患者的非計劃拔管(引流管、PICC 管、呼吸機管道、鼻飼管等)及其他意外事件(誤吸或胃反流等)等不良護理事件發生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3.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 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撤機情況觀察組的撤機成功率為97.06%,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6.4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撤機情況比較 [n(%)]
2.2 不良護理事件觀察組的不良護理事件發生率為8.82%,顯著低于對照組的38.2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的不良護理事件發生情況比較 [n(%)]
近年來,隨著呼吸機在臨床的廣泛應用,機械通氣已成為搶救和治療呼吸系統重癥患者的常用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5]。然而,隨著機械通氣頻率的增加,相應的并發癥也隨之出現,其中呼吸機依賴綜合征最為常見[6]。因患者經濟水平、文化程度和專業背景的不同,對呼吸機的依賴程度也有所不同[7]。因撤機造成的恐懼和懷疑等心理普遍存在,因此,為有效提高撤機成功率,對患者進行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至關重要。
個性化心理護理強調以患者心理特點及護理需求為基礎,在為患者展開全面細致的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遞進階段式個性化心理護理,分析每一個階段患者的內心想法及護理需求,應用非語言或語言給予患者鼓勵與支持,增加患者的撤機信心和配合度,最終促進撤機成功率的提升[8]。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撤機成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與趙紅軍[9]的研究結果一致,表明個性化心理護理可有效提高撤機成功率。同時,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不良護理事件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 <0.05),表明個性化心理護理可有效減少撤機中不良護理事件的發生。分析原因如下:撤機操作過程可能導致患者出現生理及心理上的不適,加之患者主觀意識處在較差的狀態下,非計劃拔管事件及意外事件的發生風險也相對較高,不僅對撤機成功率造成直接影響,也可能導致患者整體治療效果受到影響[10-11]。個性化心理護理強調患者的個體化生理及心理條件,在撤機前、撤機過程中及撤機后均對患者展開心理疏導,同時應用肢體安撫等非語言形式使意識不清的患者感受到護理人員的關懷與支持,進而提高其撤機配合,對降低呼吸機依賴患者撤機中不良護理事件發生率有積極作用。
綜上所述,個性化心理護理應用于呼吸機依賴患者撤機期間可有效提高撤機成功率,減少不良護理事件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