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凱寧,潘秋燕,孫嘉敏
(清遠市婦幼保健院,廣東 清遠 511515)
圍絕經期綜合征是指婦女絕經前后因性激素變化引起的一系列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并伴有心理癥狀的一種婦科疾病,發病多在45~55 歲,臨床主要表現為月經紊亂、血管舒縮功能不穩定及自主神經失調癥狀,常伴有性功能減退、假性心絞痛及骨質疏松,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圍絕經期婦女體內雌激素水平往往較低,情緒障礙尤為顯著,故調整好患者心態,對幫助其順利度過圍絕經期臨床意義重大。相關研究[2-3]顯示,綜合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緒,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改善患者心理狀態。基于此,本研究選取2019 年3 月至2020 年8 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圍絕經期綜合征患者80 例進行隨機分組,探討綜合護理干預對圍絕經期綜合征患者不良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 年3 月至2020 年8 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圍絕經期綜合征患者80 例。納入標準:符合圍絕經期綜合征的相關診斷標準[4];病程超過3 個月;伴煩躁、易怒、焦慮、多疑等不良情緒;具有一定文化,可自主完成問卷調查表;無嚴重精神障礙、嚴重自殺傾向;依從性好且配合度高。排除標準:合并心血管、肝、腎系統疾病者;癲癇及藥物依賴者;存在溝通障礙及語言障礙者;合并卵巢功能早衰等疾病者。將入選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0 例。觀察組患者年齡43~54 歲,平均年齡(48.12±3.53)歲;病程4~9 個月,平均病程(5.61±2.71)個月。對照組患者年齡41~53 歲,平均年齡(47.24±3.21)歲;病程5~8 個月,平均病程(5.28±2.36)個月。兩組患者的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
1.2.2 觀察組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綜合護理干預,內容如下:①健康教育:護理人員借助問卷調查、溝通等方式收集患者對圍絕經期的認知情況并評估,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制定個體化教育方案。采用知識講座、發放宣傳冊及知識卡片、建立“圍絕經期管理交流群” 等方式,講解圍絕經期的相關知識,讓患者正確認知該生理過程,糾正一些傳統的錯誤觀念,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疑問,指導患者如何緩解過度的不良情緒,并學會自我調節和控制。②飲食與運動干預:指導患者合理飲食,建立健康的飲食結構和飲食習慣,飲食應清淡,以富含鈣、鐵、維生素等的食物為主,飲食定時定量,減少飲食不當引起的不適感。指導患者適當增加運動,可選擇慢跑、游泳等有氧運動,轉移對疾病的關注,通過運動可改善大腦細胞的代謝,有效改善失眠、煩躁、易怒、焦慮、多疑等精神癥狀,緩解不良情緒。③用藥指導:伴有睡眠障礙和情緒不穩定的患者口服谷維素和阿普唑侖,缺乏戶外活動的患者服用鈣劑和維生素D。④心理干預:a.疏導情緒:加強醫護人員與患者的溝通,換位思考體貼患者,傾聽、尊重并關愛患者,向患者講述治療成功的案例,增強患者信心,幫助患者緩解不良情緒,提高其配合治療的積極性。b.家庭支持:醫護人員做好患者家屬對圍絕經期的認知宣教工作,讓家屬參與治療過程,與患者和諧相處,在生活中要給患者更多關懷、理解與尊重。c.移情易性:由于圍絕經期患者容易情緒低沉,對自身疾病過分關注,心理活動會增強,需要分散患者注意力。鼓勵患者生活中時刻保持積極向上的樂觀情緒,對生活充滿熱愛與激情,提高身心狀態。鼓勵患者制定自己想要追求的新目標,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積極努力學習充實自我。生活中有心理壓力時,及時向家屬或醫護人員傾訴,及時釋放心中壓抑情緒。積極參加娛樂活動,融入集體,分散注意力,排除不良情緒。
1.3 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焦慮、抑郁情緒及生活質量。①焦慮、抑郁情緒分別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5]、抑郁自評量表(SDS)[5]進行評估,評分越低表明患者的情緒越好。②生活質量采用生存質量測定量表[6]進行評估,該量表包括社會關系、生理機能、獨立性及心理4 個方面,評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質量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21.0 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 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不良情緒干預后,兩組患者的SAS 評分、SDS 評分均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患者的SAS 評分及SD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SAS 評分、SDS 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SAS 評分、SDS 評分比較(,分)
注:與同組干預前比較,aP <0.05。
2.2 生活質量干預后,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各項評分均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注:與同組干預前比較,aP <0.05。
由于圍絕經期綜合征患者內分泌環境發生變化,雌激素水平下降,心理壓力往往較大,約40%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癥狀,甚至出現嚴重的軀體癥狀,對患者身心健康影響極大[7]。因此,除給予患者必要的治療外,有效的護理干預對于改善圍絕經期綜合征患者不良情緒狀態至關重要。
常規護理因其干預形式較為單一,目前已無法滿足圍絕經期綜合征患者的護理需求。綜合護理干預是由專業護理人員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制定的個體化、全面性及規范性的護理干預模式,相對于常規護理干預更有針對性、科學性及合理性,可有效促進患者康復[8]。本研究采用的綜合護理干預主要從健康教育、飲食與運動干預、用藥指導及心理干預四個方面進行,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SAS 評分、SDS 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生活質量各項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 <0.05),表明綜合護理干預在改善圍絕經期綜合征患者不良情緒、提高其生活質量方面效果更為顯著。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圍絕經期綜合征患者的不良情緒,提高其生活質量,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