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芳,陳瑞燕,謝曉娜
(海豐縣彭湃紀念醫院,廣東 汕尾 516400)
血液透析是急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腎臟替代治療的常用方法,該治療操作繁瑣,專業性強,對護理工作的要求也更高[1]。相關研究[2]表明,血液透析護理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治療效果。常規護理模式以醫護人員為主導,護理形式較為單一,缺乏針對性,目前已無法滿足血液透析患者的整體護理需求。隨著醫療服務的不斷改進和發展,將同質化護理服務模式應用于血液透析的護理中,可有效提升護理質量[3-4]?;诖?,本研究選取在我院行血液透析的患者120 例,進一步探討同質化護理服務模式的臨床應用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 年6 月至2020 年6 月在我院行血液透析的120 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60 例。觀察組中男36 例,女24 例;年齡38~71 歲,平均年齡(47.36±9.83)歲;透析持續時間1~3 年,平均透析持續時間(1.22±0.13)年。對照組中男33 例,女27 例;年齡42~73 歲,平均年齡(50.01±10.12)歲;透析持續時間1~3 年,平均透析持續時間(1.20±0.25)年。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透析持續時間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血液透析護理干預,主要包括健康教育、飲食指導、生活指導及用藥管理等。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同質化護理服務模式干預,具體內容包括:①建立同質化護理服務小組:由護理質量委員會、血液科經專業培訓的護理人員及相關科室負責人組成醫護服務小組,共同負責患者的診療及護理等工作。經專業培訓的護理人員負責血液透析新技能和新知識的學習,定期參加學術活動、專業培訓及指導。服務小組定期召開護理質量分析會議,隨機調查患者及家屬對護理服務的反饋,根據反饋意見進行針對性整改,促進護理服務的全面優化。②血透前同質化護理:向患者及家屬詳細介紹血液透析過程及注意事項,讓患者了解透析的常見并發癥,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緩解患者負面情緒。③血透中同質化護理:護理人員做好患者透析中的護理,保證透析室干凈整潔,溫濕度適宜,幫助患者選擇合適的治療體位,避免透析過程中四肢懸空。④血透后同質化護理:醫護人員需密切觀察患者透析后的生命體征,叮囑患者注意休息和保暖,注重營養。為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定期評估患者透析后認知和精神狀態以及護理需求情況。⑤延續性指導:專業營養師為患者制定個體化飲食計劃,告知患者注意飲食衛生以避免感染導致腹瀉。向患者發放講述透析后生活、飲食、睡眠、并發癥及處理事項的健康手冊?;颊叱鲈呵爸鹨话l放聯系卡,醫護人員定期對患者進行電話隨訪,了解患者透析后情況。
1.3 觀察指標比較兩組的護理質量、血液透析置管感染發生率及患者護理滿意度。①護理質量:根據我院具體情況自制護理質量評分量表,該量表包括透析準備、血管穿刺、儀器設置、病情了解四個方面,每項滿分10 分,分數越高,表明護理質量越好。②患者護理滿意度:根據我院具體情況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對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情況進行統計,該問卷包括非常滿意(>80 分)、一般滿意(60~80 分)及不滿意(<60分)三個等級。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一般滿意例數)/總例數× 100%。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 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的護理質量評分比較觀察組的透析準備、血管穿刺、儀器設置、病情了解各項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護理質量評分比較(,分)
2.2 兩組的血液透析置管感染發生率比較觀察組發生血液透析置管感染2 例,發生率為3.33%;對照組發生血液透析置管感染9 例,發生率為15.00%;觀察組的血液透析置管感染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904,P =0.027)。
2.3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8.33%,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 [n(%)]
腎衰竭是各種原因引起的腎功能部分或者全部喪失的一種病理狀態,會導致全身多系統損害,并出現水/電解質/酸堿失衡、貧血、感染、肺水腫、心力衰竭、尿毒癥腦病等嚴重并發癥,嚴重時可導致死亡,對患者生命安全威脅極大。血液透析是目前臨床治療腎衰竭的有效手段,其專業操作性強且復雜,對設備依賴性高,易受到多種因素影響[5]。血液透析過程中護理人員護理質量、操作水平以及應急能力的欠缺均可能引起血液透析風險,因此,開展同質化護理服務對于提升血液透析護理質量臨床意義重大。同質化護理服務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主要包括轉變傳統服務理念、設定統一工作制度及流程、制定完善標準體系等方面,要求護理人員具備相同的專業、豐富的知識和技能基礎,為患者提供相同質量的護理服務,并為患者開展全方位的護理,達到提高護理質量的目的[6]。相關研究[7]表明,同質化護理模式可為患者提供同質化護理服務,并可推動血液透析護理工作的持續質量改進,使患者獲得標準化、科學化、規范化的護理服務。本研究中,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同質化護理服務模式干預,結果顯示,觀察組的透析準備、血管穿刺、儀器設置、病情了解各項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 <0.05),表明同質化護理服務模式可顯著提升護理人員的整體護理水平,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并提升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同時,觀察組的血液透析置管感染發生率為3.33%,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5.00%(P <0.05),表明同質化護理服務模式可顯著降低血液透析患者的置管感染發生率;此外,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8.33%,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6.67%(P <0.05),表明同質化護理服務可顯著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認可,促進和諧醫患關系的創建。
綜上所述,同質化護理服務模式可明顯提升血液透析護理質量,降低血液透析置管感染發生率,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