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楓,張國飛,邱春明,許華瑛,夏威,王笑眉
(1 南方醫科大學南海醫院 泌尿外科,廣東 佛山 528244;2 廣州中醫藥大學金沙洲醫院 神經內科,廣東 廣州 510168)
良性前列腺增生為中老年男性最常見泌尿系疾病,隨著我國老年化加劇,發病率呈逐年升高趨勢,以尿頻、尿急、排尿補償、尿潴留、夜尿增多等為主要臨床體征,對患者健康、生活質量等造成嚴重影響[1]。經尿道前列腺等離子雙極電切術為臨床中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主要微創手術方式,具有創傷小、術后恢復快、療效顯著等諸多優點,在臨床中適應證越來越廣泛,對于部分高齡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也有較高的治療安全性。夜尿癥狀為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常見的主觀感受,表現為夜尿頻次增加、夜間排尿不暢等,對患者睡眠質量造成嚴重影響,隨著病情發展,可增加患者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發生。改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排尿不暢、夜尿癥狀為臨床治療的主要目的,但臨床實踐發現,部分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通過經尿道前列腺等離子雙極電切術治療后,夜尿癥狀改善仍不顯著,對患者手術滿意度、手術療效造成影響[2]。本研究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經尿道前列腺等離子雙極電切術后夜尿改善不良的影響因素,旨在為臨床改善患者術后夜尿癥狀提供預防和干預依據,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8 年3 月至2020 年1 月我院行經尿道前列腺等離子雙極電切術治療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58 例進行研究。納入標準:①患者有排尿困難、排尿不暢、夜尿增多等癥狀,經體格檢查、前列腺超聲檢查及術后組織病理診斷,明確診斷為良性前列腺增生;②所有患者均實施經尿道前列腺等離子雙極電切術治療;③所有患者臨床資料保存完整,經查閱后符合本研究。排除標準:①前列腺癌或其他嚴重泌尿系疾病患者;②溝通障礙、精神病史、癡呆等不能配合實施手術、調查及研究患者;③術后未能持續進行3 個月隨訪患者。患者年齡47~83 歲,平均(68.9±11.5)歲;前列腺病程1~14年,平均(8.3±2.5)年。根據患者術后3 個月夜尿改善情況分為改善良好組(39 例)和改善不良組(19 例)。
1.2 研究方法所有患者均實施經尿道前列腺等離子雙極電切術治療,均由我院同一醫療小組完成手術,術后留置導尿管,術后5~7 d 拔除尿管,后對患者進行3 個月隨訪,根據術后3個月夜尿頻次、最大尿流率、膀胱活動度改善程度評定患者的夜尿癥狀改善情況,將3 項指標均改善達30%及以上患者歸為改善良好組,反之為改善不良組。收集所有患者病歷資料,包括年齡、前列腺增生病程、術前前列腺重量、逼尿肌收縮力、膀胱殘余尿量、前列腺腫瘤特異性抗原等。
1.3 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 24.0 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 檢驗;計數資料行χ2檢驗;相關因素采用單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檢驗水準α =0.05。
2.1 單因素分析單因素分析顯示,影響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經尿道前列腺等離子雙極電切術后夜尿改善不良的因素包括年齡、前列腺增生病程、逼尿肌收縮力、膀胱殘余尿量(P <0.05)。見表1。
表1 單因素分析結果(,n)

表1 單因素分析結果(,n)
2.2 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顯示,年齡(OR =3.265,P <0.05)、膀胱殘余尿量(OR =2.986,P <0.05)是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經尿道前列腺等離子雙極電切術后夜尿改善不良的危險因素。見表2。

表2 多因素分析結果
良性前列腺增生在老年男性中發病率較高,臨床統計[3]顯示,65 歲以上老年男性人群中良性前列腺增生發病率可高達75%,且隨著年齡增加,發病率升高,前列腺增生所引起的癥狀越嚴重。良性前列腺增生為激素水平異常引起,以前列腺體積增大為主要病理特征,患者表現為尿頻、尿急、排尿不暢、尿潴留、夜尿增多等,對患者健康、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4]。夜尿頻率增高、夜尿量增多等為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常見的夜尿異常表現,夜尿增多可影響患者的睡眠質量,長此以往可導致患者產生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進一步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加重患者的心理負擔。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治療方法包括手術及藥物治療,多數患者長期服用藥物可改善排尿困難等癥狀,但少部分患者需要手術切除增生前列腺才能解除梗阻、改善癥狀。隨著微創手術在臨床中的開展,經尿道前列腺等離子雙極電切術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具有手術創傷小、術后恢復快、手術安全性高等諸多優點。但臨床研究[5]顯示,部分經尿道前列腺等離子雙極電切術治療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術后夜尿癥狀改善不明顯,為影響患者手術療效、生活質量的關鍵因素。本研究探討經尿道前列腺等離子雙極電切術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術后夜尿改善不良的影響因素,結果顯示,年齡、膀胱殘余尿量為獨立危險因素。有研究[6]指出,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夜尿發生與前列腺肥大導致梗阻、膀胱過度充盈、膀胱壁纖維化等有關,同時與膀胱、尿道平滑肌長期缺氧引起膀胱神經病變、肌肉損傷等有關。年齡越大的患者膀胱、尿道平滑肌功能越差,膀胱壁、神經損傷的程度越高,導致夜尿癥狀明顯,術后夜尿癥狀改善不顯著。膀胱殘余尿量增加可反映膀胱梗阻、充盈程度及損傷程度,殘余尿量越高表示膀胱過度充盈程度越高,對膀胱壁肌肉、神經造成的充盈性損傷程度越高,進而影響患者術后夜尿癥狀改善。有研究[7]指出,年齡越高、膀胱充盈程度越高者,膀胱和神經的損傷程度越高,患者前列腺增生癥狀表現越復雜,手術后癥狀改善效果越差。
綜上所述,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經尿道前列腺等離子雙極電切術后夜尿改善不良的危險因素包括年齡和膀胱殘余尿量,臨床中針對高齡及術前膀胱殘余尿量較高的患者,應積極預防和干預,以盡可能改善術后夜尿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