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安平
(賀州市人民醫院,廣西 賀州 542899)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指冠脈狹窄或閉塞導致的心肌缺血缺氧性壞死的一種疾病,多數患者出現劇烈的胸痛,持續30min以上,且含服硝酸甘油無法緩解,同時伴隨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以及昏迷等癥狀,若不及時治療可能對患者的健康安全造成較大的威脅[1]。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CI)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臨床常用治療方法,能夠快速有效改善冠脈狹窄和閉塞,緩解心肌組織缺血缺氧性壞死引起的各種癥狀[2]。但是臨床研究發現PCI術后由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發生,會導致灌注不足甚至是無灌注的情況發生,對患者的治療效果造成了較大的影響,甚至容易誘發患者猝死[3]。為了減少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發生及改善患者的預后,本次研究分析不同的PCI治療時間對再灌注心律失常及預后的影響,為臨床工作提供參考,報道如下。
選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100例賀州市人民醫院確診行PCI治療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有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齡為41~82歲,平均為(52.3±3.4)歲。入選標準:①符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2019)制定的診斷標準[4];②符合PCI適應證且為首次PCI治療者。排除標準:①陳舊性心肌梗死及有PCI手術史者;②合并消化道出血、顱內出血、血液系統疾病、惡性腫瘤者;③合并嚴重心力衰竭、休克者;④對比劑及抗凝藥物過敏者。根據患者發病至PCI間隔時間分為觀察組(間隔時間<12h,共計52例)與對照組(間隔時間為12~24h,共計48例)。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給予300mg阿司匹林和180mg替格瑞洛,同時靜脈輸注5mg替羅非班,皮下注射4000U低分子肝素鈣。PCI手術按照中國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指南(2016)[5]中的相關標準和要求實施。術后口服100mg阿司匹林,1天1次;替格瑞洛90mg,1天2次;皮下注射4000U低分子肝素鈣,12h1次;上述藥物連續用藥7天。
統計兩組患者術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情況,并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心功能指標的差異。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P<0.05時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術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率的差異
觀察組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發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發生率的差異
觀察組術后LVEF以及LVEDD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心功能指標的差異
PCI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臨床常用的治療方法,其能夠有效恢復狹窄、閉塞血管的血流灌注,從而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但是在臨床應用中發現,PCI術后存在較高的再灌注心律失常發生率,這對患者的預后造成了較大的影響[6]。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發生與PCI治療時間有密切的相關性,有學者認為梗死至PCI時間<12h是再灌注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發病至PCI手術<12h的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發生率是≥12h患者的2倍[7]。本次研究中觀察組術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但觀察組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發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這與相關文獻研究結果相似[8],這可能是由于再灌注心律失常與PCI術后血流灌溉、鈣離子負荷以及細胞外鉀離子分布不均有關。血流灌溉的恢復會導致鈣離子進入心肌細胞,導致心肌細胞內鈣離子超載,影響心肌收縮功能,而缺血部位心肌細胞的收縮增強,引起血管痙攣,導致血管阻力增加,進一步加重供血障礙,從而引發心律失常。有研究指出再灌注心律失常發生時間和發病至PCI治療時間有密切的相關性,在發病后40min心律失常最明顯,之后隨著心肌缺血時間的延長出現不可逆性損傷,心律失常的發生率會逐漸下降,這也是PCI治療時間越早,再灌注心律失常發生率反而更高的原因。
雖然早期PCI手術容易引起再灌注心律失常,但是其能夠有效保護患者的心功能。本次研究中觀察組術后LVEF以及LVEDD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早期PCI術治療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狀況,從而改善患者的預后情況。PCI治療能夠最大程度的拯救瀕死的心肌組織,從而保護患者的心功能,隨著病程的延長,心肌梗死面積不斷擴大,患者的心功能也逐漸下降,總體來說PCI早期治療的獲益率要更高,因此需要盡早進行PCI治療。
綜上所述,PCI治療時間越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預后越好,能夠降低術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率,但與此同時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發生率會升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來預防這一癥狀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