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提出與不斷深化,國家對各個學齡階段的教學質量也開始加大重視。初中階段,語文是最基礎的科目之一,在新課改的推進下,初中語文的教學理念也得到了創新,教學方法也得到了拓展。現階段的初中語文課堂中,語文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最基本的語文知識和技能,還要更加關注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因此,在語文課堂上積極開展關于生命教育的內容,讓學生深刻認識到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增強學生對生命的敬畏之情,也成為教師需要思考的內容。本文作者從不同角度詳細闡述了如何在初中語文課堂上開展生命教育,希望為初中語文教師提供有力的參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生命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19-045-02
【本文著錄格式】羅鴻烈.初中語文教學中生命教育的有效開展研究[J].課外語文,2021,20(19):45-46.
引言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熱愛學習,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還要懂得熱愛生命,尊重自己與他人的生命權利,這樣才能為學生未來的成長與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初中語文課程是一門融合了知識教育、人文教育、思想價值觀教育的綜合學科,所以生命教育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教學內容,語文教師應當有意識地發掘其中的生命教育元素,豐富生命教育的內容和方法,提高學生對生命本質的認識和探索,進而形成對生命的敬畏感,促進學生身心素質的協同化發展。
一、樹立初中語文教學的生命教育意識
由于受到傳統應試教育思維等因素的影響,當前初中階段的生命教育是相對弱化的,存在生命教育開展不力等方面的問題,這主要是由兩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一方面,現階段的初中語文教學存在教學目標功利化的傾向,導致一些教師對語文課程的生命教育相對忽視,在主要關注學生學習成績的同時,對學生生命意識和身心成長的關注相對較少,有的學生即便有了好的學習成績,但是生命認知水平和身心素質卻相對較低;另一方面,初中語文教材中的內容相對固定,與生命教育相關的教育素材相對固定,只依托教材開展生命教育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生命教育的主題無法得到有效體現。因此,要想實現初中語文教學中生命教育的有效開展,語文教師必須首先轉變傳統落后的語文教學觀念,增強生命教育的重視程度,樹立初中語文教學的生命教育意識,在語文課堂上積極滲透生命教育,這樣才能讓學生在習得語文知識的同時,增強對生命的認知和探索習慣,樹立正確的生命價值觀,具備優秀的生命特質。例如,在《蟬》的教學中,語文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生字生詞和篇章結構,了解科學小品文的體裁,掌握作者的表達技巧,而且很有必要對蟬的生命簡史進行深入探索,感受作者在寫作時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這可以有效啟迪學生的生命意識和心靈,實現生命教育的良好目標。
二、語文教師要立德樹人、言傳身教
在初中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語文教師都是最重要的組織者和實施者,是學生語文學習和人生成長的重要領路人,所以在生命教育活動的開展上,語文教師必須要立德樹人、言傳身教,通過個人的榜樣模范作用對學生施加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積極承擔起生命教育的重要角色。同時,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承載著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所以語文教師要重視自身素質的提高,注重以德立身、以德施教,通過自身良好的生命形象、生命價值觀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及時幫助學生克服學習、生活以及生命成長中的各種困惑,讓學生既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又能尊重其他的生命。例如,在《最后一課》的教學中,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實現基本的教學目標,還要展現出良好的職業素養和教師形象,這樣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中“愛國師生無限的依戀之情”,也有助于教師實施和平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生命教育方面的內容,促進學生對生命價值的理解和感悟,進而樹立熱愛和平、熱愛祖國、熱愛生命的積極情感。
三、潛心挖掘教材中的生命教育素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初中語文教學中生命教育活動的有效開展,需要語文教師先對語文教材中蘊含的生命教育元素進行充分的發掘,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整理和拓展,實現生命教育既立足于文本,又實現科學拓展,這樣可以更好地發揮語文課程的生命教育渠道作用。綜合來看,初中語文教材中蘊含的生命教育素材還是比較多的,但是相對分散,同時有的課文側重表現了生命教育的顯性內涵,有的課文側重蘊含了生命教育的隱性內涵,所以需要語文教師進行適當的整理,并制定有針對的教學策略。例如,朱自清的《春》,通過對春天幾幅畫面的生動描繪,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激發人的生命活力;老舍的《濟南的冬天》,其中作者熱愛人生、熱愛美好事物的生活態度也是非常值得初中生學校的。對于課文中的這些生命教育素材,語文教師既要具備相應的開發意識,又要提高對生命教育的重視程度,這樣才能將初中語文的生命教育目標進行更好的貫徹和落實。
四、開創情景教學進行生命探索
初中語文教師在開展生命教育時,必須充分尊重初中生的成長經歷與學齡特征,這是因為學生的成長經歷不同,對生命的理解與感悟能力也會存在一定的差異,尤其是生活條件優越的學生,甚至沒有思考和感悟過生命的價值意義。鑒于此,語文教師只有多開創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情景,塑造出良好的生命教育環境和氛圍,才能確保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對生命教育活動產生參與興趣和體驗熱情,調動學生的自主感悟欲望,提高學生對生命教育課程內容的學習參與度。如在《再塑生命的人》的教學中,文章內容中本身蘊含著生命教育的重要內容,如何讓學生進行有效的體驗和感悟是生命教育的關鍵,這時語文教師可以創設假設情景、問答情景、表演情景,讓學生設身處地地反思海倫與眾不同的生活經歷,以及海倫是怎么樣重塑生命的。學生在問答與表演中更容易感悟到生命的價值所在,以及樹立積極的生命情感。如此一來,學生在生命教育中的主體地位會得到充分的體現,體驗式教學的開展也會更加便捷,有助于學生加深對生命的感悟,學會珍惜生命中所擁有的一切。
五、豐富初中語文生命教育的形式
為了豐富初中生對生命的感悟,收獲更多的情感,語文教師需要結合教書育人的實際積極豐富生命教育形式,激發出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學習興趣和生命探究情感。因此,語文教師在生命教育上不能機械性地灌輸,要在尊重學生主體性地位的基礎上,多采取互動性、探究性、娛樂性的教學方式,在學生當中營造出生命教育的良好環境,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與成長經歷對生命的價值意義進行全方位的體驗、感悟與分享。同時,語文教育要加強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通過多媒體設備等進行輔助教學,也可以通過新媒體平臺推薦自主學習的內容,拓展初中生生命教育的內容與形式,幫助學生更好地感知生命教育的價值意義。再者,語文教師還可以組織開展生命教育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具體的實踐中感知生命、反思生命,進而珍惜生命。例如,在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的教學之后,很多學生會對詩人熱愛生活、熱愛生命、執著理想的積極人生態度產生共鳴,語文教師可以以此為契機,組織開展與生命教育相關的詩歌朗誦比賽、演講比賽、情景劇表演比賽等,鼓勵學生通過個人的實踐活動表達對生命的熱愛之情,帶動更多的學生樹立積極的生命價值觀。
六、有效結合寫作練習,深化學生對生命的理解
在初中語文學習中,寫作是學生要學習的重要內容,通過寫作,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口語表達能力、語言運用能力都會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帶領學生感悟生命的真諦。比如在學習《議論要言之有據》這一寫作內容時,教師可以用生命為主題,讓學生開始探討。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小組,每個小組共同討論什么是生命,生命應該怎樣被論證等問題。通過探討這樣的問題,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得到了激發,有的學生可能會提出環衛工人凌晨起床要清掃街道,消防員不管前邊是刀山火海都要義無反顧執行命令等事例,通過這樣典型的案例來論證生命的價值。還有的學生會引入詩句來論證生命,比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驗證了生命的頑強。通過這樣的寫作教學環節,學生的寫作思路得到了擴展,學生對生命的思考也變得更加深刻。
七、結語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要想實現生命教育的有效滲透和開展,語文教師必須提高對生命教育的重視程度,能夠對教學素材中的生命元素進行有效發掘,并對生命教育資源進行相應的整理和擴展,盡可能地實現與學生現實生活的有效銜接,讓學生明確生命教育的價值和意義。同時,語文教師要發揮自身立德樹人的榜樣模范作用,在教學實踐中認真做到關愛學生、關愛生命,將個人積極、樂觀的生命思想傳遞給學生,幫助學生形成更加健全的生命品格和人格,進而確保初中語文生命教育的成果。
參考文獻
[1] 趙亞丹.談生命教育理念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滲透[J]. 作文成功之路(中),2019(3).
[2] 梁瑛.生命教育視域下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 作文成功之路(中),2019(3).
[3] 陳潔.構建生命課堂 享受生命幸?!踔姓Z文教學生命教育的滲透[J].? 新課程(中),2018(12).
作者簡介:羅鴻烈,1976年生,廣西合浦人,本科,一級教師,合浦縣沙田中學副校長,研究方向為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