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教育體系的基礎部分,小學語文教育在學生文化素質培養的教育中具有關鍵性作用。而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對隨文練筆肯定不會感到陌生。隨筆練習一直被當成是“讀寫結合”最有效的教學方式,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因此,小學語文教育所使用的教材,對學生而言都是最好的習作典范。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在平常的閱讀教學中應該深入研究文本資源,把教材的寫作因素充分挖掘出來,在閱讀教學中有機地融入寫作訓練,將閱讀和寫作相互結合,使二者相得益彰。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能夠引導學生使用適當的方式進行練筆,不但能夠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還能夠加強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的綜合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本文將通過分析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后小練筆行動的相關內容,希望能給小學語文教學的深入開展提供一些有效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小練筆;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19-133-02
【本文著錄格式】溫泉霞.小學語文課后小練筆行動研究[J].課外語文,2021,20(19):133-134.
小學語文教學本身具有較強的實踐性,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是比較重視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的,經常對學生進行一些課后習作的訓練。然而,很多教師對學生語文實踐能力和寫作能力提升的關鍵所在并沒有清晰的認知。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進行深入研究,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將小練筆的教學融入其中,通過小練筆的形式,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和寫作能力。下面將通過詳細分析教學實踐內容,探討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課后小練筆行動。
一、根據文章進行仿寫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指導,引導學生仿寫文章中的一些好詞好句或是好的段落,培養學生的寫作習慣,使學生的能力逐步提升。仿寫對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是提高寫作方式和表達能力最有效的方式。通過仿寫優秀的作品,能夠使學生的情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并逐漸優化自己的語言。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優美的詞句和情感豐富的文章,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內容。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抓住教材內容的特點,引導學生聯系實際,根據教材內容進行仿寫,逐步訓練學生的遣詞造句和語言表達能力,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和語文的綜合素養。呂叔湘先生說過:“使用語文是一種技能。任何技能都必須具備兩個特點,一是正確,二是熟練。要正確必須善于模仿,要熟練必須反復實踐。”在小學語文的學習中,遷移模仿是學生必須掌握的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熟練掌握文章中具有特色的字、詞、句、段,引導學生在課后通過遷移式的練筆,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小學階段的學生在仿寫時要先從句子的練習開始,因此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充分利用課文中的資源,找到文中的重點句子或具有特色的句子,引導學生進行仿寫。例如,《落花生》這篇課文,文中作者在贊美花生時,采用了“……要……,不要……”的句式,教師可以把這種表達方式教授給學生,讓學生根據句式進行造句練習,同時也可以引導學生通過仿寫,明白做人的道理。學生通過一段時間的仿寫練習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仿寫的句子進行由句到段的擴展練習。教師可以采用和仿寫句子一樣的方式,引導學生通過對文章段落的仿寫,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指導學生學會運用課文中的寫作方法,如人物的心理活動,人物語言動作的描寫,用自己語言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例如,《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有一個句子是包含兩個“帶著”的復試句子:“頓時,石頭像雹子一樣,帶著五位壯士的決心,帶著中國人民的仇恨,向敵人砸去。”該句情感強烈,語句富有氣勢,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這句抒情語言進行仿寫。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典型的段落句式,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對典型句式進行創造性的仿寫,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水平。
二、結合課文補白
小學階段的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由于缺乏知識積累,常常覺得沒有素材可寫,缺乏寫作興趣。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從教材中提取素材,最大限度地利用教材。把教材中內容作為學生練筆的素材,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又進行了練筆,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補寫
很多文章受篇幅的限制和中心表達的制約,文章只是點到為止,并沒有寫盡。作者在寫作中采用留白的形式,一些內容略過不寫,或是簡而言之,讓讀者自行領會其中內容。語文教師在教這樣的課文時,就可以引導學生根據文章內容對作者留白部分進行補寫。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級下冊《北京的春節》這篇課文中,作者對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這一段,只用了“春節的彩排”一筆帶過,教師在教這篇課文時,可以引導學生結合下文作者對春節的描寫,用自己的話將臘月二十三人們過小年的場景進行補寫。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又能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擴寫
在小學課文教學中,有些內容只有寥寥幾句,被作者一筆帶過,其中的具體內容要讀者自行領會。語文教師在進行課文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對句子展開想象,然后通過練筆的形式將內容進行拓展還原,把抽象的內容變為可知、可感的具體形象,這樣不但加深了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同時還鍛煉了學生的寫作水平。例如,特級教師黃桂林在進行《詹天佑》一文的教學時,文章中有這么一句話:“消息一傳出來,全國都轟動了,大家說這一回咱們可爭了一口氣。”在句子中,“轟動”一詞是比較抽象和籠統的,黃桂林老師在對這個詞進行講解時,先是通過提出“轟動”是一種什么樣的場面,讓學生結合上下文進行描述,學生是這樣表達的:消息一傳出來,頓時,人們歡呼雀躍,奔走相告,大街上彩旗飛舞,歌聲震天。
(三)續寫
有些文章的結尾言已盡而意無窮,給讀者留下極大的想象余地,能夠引發讀者深思。語文教師要善于利用這類文章資源,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進行思考,補充作者留下的想象空間。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的寫作水平,還能夠促進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的提升。例如,在《窮人》這篇文章最后,西蒙捕回來了魚,孩子們終于有吃的東西了,桑娜認為,一切都會好起來的,西蒙捕魚回來之后的生活會是什么樣子的呢?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并對這篇課文的結局進行續寫。
課后小練筆的方式有很多種,擴寫、補寫和續寫都是非常有效的方式。一篇好的文章總能讓人覺得意猶未盡,引人深思。這種情況下,學生在對文章進行了閱讀和學習了解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文章的特點和整體結構,對文章進行擴寫、補寫或續寫,對文章進行想象拓展。例如,在《橋》這篇課文中,洪水退去,老漢和年輕人卻被這場洪水奪去了生命,村民們內心會有什么感想呢?學生可以結合文章內容對文章進行補充,也可以續寫洪水退去后老奶奶和村民們后面會發生的故事,或是根據文章內容對抗洪的具體過程進行擴寫。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既可以學到文中的寫作方法和表達方式,還能進一步拓展思維能力,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根據文章寫讀后感
小學語文課文都是精挑細選出的文章,許多文章都情感豐富,包含了作者的真情實感。我們在閱讀這樣的文章時,能夠體會到作者所表達的人間情感,使讀者的心理感受到一種熏陶。學生在學習這種文章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閱讀文章,采用邊讀邊議的方式,讓學生對文章有深刻的理解和自己的感悟,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感悟通過文字表達出來,把自己的真實情感寫到讀后感中。同時,教師要注意指導學生在文中要說實話,講真情,切忌說大話,說空話,使讀后感更加真實,這樣才能使閱讀更有意義。
四、根據文章進行體裁變式訓練
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通過轉變文章的表達方式或問題的方法,進行體裁變式訓練。通過對文章的語言進行改造加工、重新表達、重新組合來檢測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程度和感知深度。例如,教師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古詩的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根據文章注釋,和詩文配圖來理解古詩的內容,通過詩中情景的描述,想象詩人在良辰佳節在異鄉異土的孤獨凄然和思鄉之情。教師引導學習完這首古詩后,將古詩內容用記敘文的形式表達出來,提醒學生注重對詩人心理、神態和動作語言的描寫。
五、結束語
課后小練筆作為語文作文教學中的一種“快餐”模式,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可以隨時進行簡單的練習,這種教學模式實施的可行性高且較為簡單,具有明顯的教學效果。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對課后小練筆加以重視,在教學過程中深入研究教材內容,根據各類課文的不同特點,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相結合,根據學生的作文基礎設計不同的“課后練筆點”,使學生寫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張春玲.蘇教版課后小練筆的梳理與訓練建議[J].小學語文教學:園地,2015(9).
附? 注
本文系天水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課題名稱:小學語文課后小練筆行動研究。課題批號:TS[2019]LX134)。
作者簡介:溫泉霞,女,1985年生,甘肅甘谷人,本科,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