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定銀
大多數膽結石患者在病程中會因出現(xiàn)急性膽囊炎、膽管炎的發(fā)作而就診。少數膽結石患者沒有臨床癥狀或只有輕微癥狀而被誤診為胃病、消化不良等。但這部分病人仍有可能發(fā)生急性膽囊炎以及出現(xiàn)急性膽管炎、膽囊穿孔、感染性休克、膽源性胰腺炎等并發(fā)癥,甚至導致膽囊癌、肝膽管細胞癌等嚴重后果。因此對年輕膽結石患者應及時手術為宜,老年患者如不接受手術則要密切觀察隨訪。正是因為無癥狀膽結石容易被忽視,故膽囊癌、膽管癌多見于無癥狀結石。實際上,即使是無癥狀膽結石,膽囊的慢性病變也一直在進展,若病程超過十年,癌變概率會成倍增加。其中充滿型結石、膽囊萎縮、膽囊壁鈣化更是被認為是癌前病變,如發(fā)現(xiàn),要盡早手術。
有人擔心糖尿病、高血壓、心肺功能不全等會增加手術風險而拒絕手術。實際上不管是膽囊結石、肝外膽管結石還是肝內膽管結石,均可以通過腹腔鏡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目前該手術技術已相當成熟。合并有上述疾病的患者只要經過充分的術前評估和準備,手術是安全的,相反,如果這類病人在急性炎癥發(fā)作或出現(xiàn)并發(fā)癥時急診手術,則會大大增加手術難度和風險。
膽囊的功能是儲存、濃縮膽汁,膽汁的分泌來自肝臟,膽囊切除術后,機體會通過膽管的擴張起到代償作用。少數病人在術后短期內會有消化功能紊亂的表現(xiàn),但經過飲食調節(jié)和藥物治療均能在短期內恢復。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能自由活動,出院工作生活一般不受影響,臨床上也幾乎沒有觀察到膽囊切除術后導致其他疾病高發(fā)的情況。
保留病變膽囊對機體是一大威脅,最嚴重的是癌變。膽囊癌是惡性程度非常高的疾病,生存率非常低。膽囊癌的發(fā)生與膽囊炎、膽囊結石、膽囊息肉密切關聯(lián)。切除病變膽囊是最好的防癌措施。
病程長、體積大的膽結石與膽囊癌關系密切,必須盡早手術。這是不是說小的結石危害小,就不需治療呢?其實不然,細小的膽囊結石更易嵌頓于膽囊管開口,引起急性膽囊炎發(fā)作、膽囊化膿、膽囊穿孔,且更容易通過膽囊管排入膽總管引起急性膽管炎、感染性休克、急性胰腺炎等嚴重并發(fā)癥,在我國,結石是急性胰腺炎的第一大病因。
實際上,保膽手術比切膽手術出現(xiàn)得更早,然而長期以來,因為它不能解決膽囊結石的復發(fā)及癌變等問題而被醫(yī)學學術界淘汰了。目前國際公認治療膽囊結石的手術是膽囊切除術,國內各大醫(yī)院的專家對保膽手術也持一致性反對意見。只有少數醫(yī)生在做一些保膽手術的嘗試,療效也存在爭議。受“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等傳統(tǒng)觀念影響,患者容易受誤導。另外,保膽術后往往需要長期服藥預防復發(fā),這些藥物本身也會對肝造成一定損害。

膽囊息肉是一類以膽囊黏膜異常隆起為影像學特征的疾病的總稱。最常見的膽囊息肉是膽固醇結晶,無需特別治療,定期隨訪觀察即可。當然少部分膽囊息肉可能是腺瘤、早癌、腺肌癥等,必須及時手術。因為膽囊息肉很難明確其病理類型,所以必須嚴格掌握其手術指征。膽囊息肉的手術指征是:單發(fā)直徑大于1cm的息肉,短期內明顯增大或合并有膽囊結石,懷疑有惡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