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蘭
【摘? ? 要】發展小學生勞動能力,是勞動與技術課堂教育的核心內容。發展小學生勞動能力需要學生付出勞動、體驗勞動并收獲勞動的成果,意在通過具體實踐增強學生對勞動的認識。本文以我校“和合農場”為例,分析農場實踐中學生的勞動模式和勞動內容,以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勞動責任心,發展學生的勞動能力。
【關鍵詞】“和合農場”;小學生;勞動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20-0113-02
Research on Utilizing the Resources of "Hehe Farm" to Develop Primary School Pupils' Labor Ability
(Jinchang New Town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China) LI Chunlan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primary school pupils' working ability is the core content of labor and technology classroom educ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labor ability requires students to put in labor, experience labor and reap the fruits of labor, which is intended to enhanc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labor through specific practices. This article takes the Hehe Farm of our school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labor mode and labor content of the students in the farm practice, so as to further enhance the students' sense of labor responsibility and develop the students' labor ability.
【Keywords】Hehe Farm;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Labor ability
農場模式在小學勞動與技術課程中應用比較廣泛,并在實踐中取得了積極的效果。“和合農場”是我校針對五年級、六年級學生開放的勞動實踐基地。在農場中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喜歡的蔬果進行耕種,對蔬果進行全過程的管理與觀察記錄。這能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勞動能力,使學生掌握多種農作物的常識和耕種農作物的工具。此外,學生通過勞動付出收獲勞動的成果,在分享、分配勞動成果中真正感受到了勞動的價值,真正提升了勞動能力和勞動意愿。
一、抓住區域管理重點,培養學生的勞動責任心
農場對應的多為五年級、六年級的學生群體,在參與過程中“熊孩子”的特性決定了學生在農場中會存在一定的無序性,甚至會在栽培、灌水等方面產生矛盾與沖突,有的學生存在偷懶的情況。因此,“和合農場”在發展過程中采用了區域管理的方案,根據年級學生的需要采用了區域管理的方式,以此提升小學生的勞動責任心。區域管理的方式有兩個目的:一方面是便于教師的管理。因為農場活動時通常是集體活動,學生班級比較多,甚至每個班級內部還會劃分不同的小組,如果不劃分區域容易造成管理難題。因此,在學生剛剛接觸農場時,教師就應根據班級為單位劃分專門的區域進行管理,班級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在內部進一步劃分組,并通過立標識牌等多種方式進行區分,避免學生之間產生矛盾。另一方面是便于學生管理,區域管理落實到每一個個體或小組,學生的責任心明顯提升,做得好不好都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觀察到。每一個班級、每一個小組劃分區域的方式避免了學生之間的偷懶耍滑現象,學生之間都存在一定的競爭性。因此通過劃分區域的方式,可以讓學生群體內部產生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自覺地在勞動過程中監督自身,提升自身的責任心。
二、突出自由實踐操作,實現學生管理全過程
“和合農場”的勞動過程中,所有的勞動內容都需要學生參與管理且進行全流程的管理。農場勞動時從栽培到育苗、從除草到灌溉、從驅蟲到收獲,都需要學生參與全過程的管理,需要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制定出相應的管理方案并確保管理方案的可執行性、條理性,通過管理參與到農場實踐當中。根據季節的不同和班級的選擇不同,每個班級、每個小組所在區域種植的內容不同,包括毛豆、白菜、青菜、火龍果、小黃瓜、小番茄等,還有學生選擇了茶花、白蘭花、丹丹花等。在種植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對所選內容實行全部管理,如種植毛豆時學生的管理內容有:①合理密植,保證全苗。從行距、株距、播種、開溝,都需要學生以集體的方式完成,同時確保所有播種的有效性,如播種時毛豆每穴2-3粒即可,不能過多,同時開溝應以2-3厘米為主;②施肥。施肥需要根據所負責的區域面積進行合理的施肥,由教師指導學生開展葉面噴施和土地肥,在施肥時教師引導學生將施肥的肥料與毛豆生長的關系內容進行搜集和整理,了解施肥肥料的選擇性;③日常管理。包括除草、追肥、灌水、間苗等,都需要學生獨立完成所有操作。學生在管理不同的蔬果時都需要制定出管理時間表,按照時間表進行有效管理。教師可以適當地對其進行輔導和干預,如指導學生正確使用鋤頭等勞動工具、間苗時如何判斷苗距等,提升學生參與管理的能力和積極性,幫助學生掌握農作物管理的技巧。
三、結合實際指導記錄,養成觀察、記錄的好習慣
“和合農場”分區域的農作物培養過程中,學生需要將自己負責的區域、自身管理的內容進行觀察、記錄,真實反映負責區域的農作物生長情況,在記錄過程中開展縱向和橫向的對比研究。縱向對比就是與之前相比的變化、差異,包括植物生長速度、施肥數量等內容;而橫向對比就是與其他人的作物對比,了解農作物生長的情況與內容。觀察記錄是小學生所負責區域內蔬果生長情況的真實反饋,也是制定下一步工作計劃的必要依據。以“南瓜”為例,南瓜生長過程中學生需要記錄南瓜從種植、出苗、結果的全過程,在觀察記錄時及時發現問題并尋找解決的措施,如南瓜的蔓經過一段時間的生長以后,發現枝條之間互相遮擋且葉片之間重疊,感覺非常不美觀,而且影響了南瓜的正常生長,這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記錄的內容尋求教師的幫助,由教師給出處理的方案并預測處理后的結果。學生根據教師的意見增加支架,使莖蔓到支架上并進行簡單梳理,根據后續的生長情況記錄并調整最終達到枝條互相不遮擋、葉片均勻分布的效果。
四、借助收獲勞動成果,使學生感受勞動創造的價值
“和合農場”豐收以后,每個區域的學生都可以自主回收,可以收獲自身的勞動成果。勞動成果收獲以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意愿進行分配,鼓勵學生互相分享、感受自身勞動成果的價值,從而真正提升小學生的勞動意愿,實現勞動教育的有效滲透。豐收總是喜悅的。在學生種植的毛豆、白菜、青菜、火龍果、小黃瓜、小番茄等蔬果成熟以后,教師應引導學生根據意愿進行分享。一部分學生拿回家與父母分享,與家人分享是很多學生的第一反應,甚至在蔬果回收的當天就有一部分家長主動參與到蔬果的回收當中。在現場家長品嘗了孩子的勞動成果,進一步融洽了親子關系。一部分學生組織義賣,除親子分享以外的勞動成果可以通過義賣的方式進行分享,在收獲當天或第二天可以邀請周圍的居民、教師等進行采購,以合理的價格將自己的勞動成果換取為具體的經濟金額,讓學生感受到勞動所創作的價值,從而實現勞動情感教育的滲透。無論是義賣還是親自分享,對學生都是一種認可,是對學生自身勞動付出的認可,符合勞動與技術課程教育的定位。
五、通過組織愛心義賣,提升學生的勞動價值觀
“和合農場”的收獲轉化為現金資源以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支配,制定出合理的資金使用方案,培養學生的責任心與愛心,通過合理分配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勞動價值得到體現、勞動成果受到認可,感受到合理分配帶來的豐富情感內容。通過義賣獲得了資金以后,教師要對每個小組做好具體的引導工作,避免亂花、亂買的情況發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資金進行合理的分配,制定出資金分配表,同時也可以提供歷屆學生資金分配表讓學生進行參考,通過資金表分配的方式讓學生形成珍惜勞動成果、合理分配與花銷的意識。在分配時,教師可以引導按照以下的順序進行分配:①自己小組同學中的學習用品是否需要更新呢?②畢業在即,是否有足夠的錢買一些小的禮物進行交換留念呢?③還有很多的山區小朋友、小伙伴沒有我們一樣的條件,是否需要捐一些錢給他們呢?通過引導的方式讓學生自己對勞動資金進行分配。學生用勞動成果換取的資金是有限的,在分配的過程中學生明顯提高了認識,與大手大腳花父母的錢不同的是,學生都覺得自己的勞動成果換取的錢花得更有意義一些,因此,在資金分配方面體現出了小學生的愛心與責任擔當。每個學生的資金分配表都需要記錄并張貼在“和合農場”的公告欄中,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付出、感受到自己的愛心被認可、自己的責任被認同。
六、結語
“和合農場”對提升小學生的勞動能力、發展小學生的勞動技能、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目前,“和合農場”只針對五、六年級學生開放,在后續的工作中需要嘗試向更低年級的學生逐步開放,并開發出新的蔬果品種,進一步豐富小學生的勞動場景與內容,讓“和合農場”真正在小學生群體中產生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嚴雪雁.以中小學生為受眾探索農業技術推廣新出路——以漢南區育才小學“悅心農場”為例[J].農家參謀,2019(09).
[2]張莉.讓知識在勞動中綻放智慧之花——小學勞動教育與學科知識的完美融合[J].科幻畫報,2020(10).
(責編? 林?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