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改麗 馮子軍
【摘? ? 要】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開展學科德育已經成為初中教育發展的一種趨勢。這幾年,“立德樹人”的口號也越來越響亮,這對教育者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要求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滲透德育,不僅要教會學生學習,還要培養學生高尚的品德,樹立正確的三觀,幫助他們樹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的目標。本文淺要探討了在初中理科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幾點方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理科教學;德育
中圖分類號:G633.7?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19-0083-02
Analysis on the Infiltr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n Junior High School Science Teaching
(No. 8 Middle School of Shenmu City, Shaanxi Province, China)JIA Gaili
(No. 6 Middle School of Shenmu City, Shaanxi Province, China)FENG Zijun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economy and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economic level, the development of subject moral education has become a trend in the development of junior high school education. In recent years, the slogan of "Lea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loud. This is also a big challenge for educators. Teachers are required to infiltrate moral edu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not only to teach students to learn, but also to cultivate students' noble morality, establish the correct "three views", and help them establish the goal of striving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Chinese dream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is article briefly discusses several methods of permeating moral education in junior high school science teaching for reference.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Science teaching; Moral education
一、初中理科德育教學的原則
(一)持久性原則
正確的三觀與高尚的品德,不是一蹴而就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我們要了解它的這個特性,根據它的特點去制定長期性的培養策略,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把德育滲透到教學中去,避免生搬硬套和形式主義,而是真的實現教育與德育的結合,在教師講課的過程中,并不能單單僅以教授這節課的知識內容為目的,而是要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探索一套完整的德育體系,實現德育教育結合的最終目的
(二)重點原則
現階段初中教育面臨著重要的改革時期,教材不斷推陳出新,但是教育工作者對于在學科中滲入德育日益重視。初中理科教學是為了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運算能力等,因此教師在德育滲透過程中要追求重點。圍繞著理科教學中的某一個重點、某一個觀點來滲透德育,重點突出,這樣可以讓初中生在繁忙的學習過程中顯著提升德育水平,抓重點,促德育。
(三)適度原則
既然是初中理科的德育教學,那么顯然德育是一種滲透式的教學模式,因此教師在德育過程中一定要掌握適度的原則,結合學科內容有意識、有目的地展開德育,幫助初中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等,可以說德育是一種輔助性的品格教育過程,因此不能本末倒置,降低理科教學比重,影響學生的理科學習效果。
二、初中理科德育教學的必要性
(一)愛國主義教育的需要
理性學科最主要的作用還是要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目前來說很多中小學生愛國主義意識不足,但是中國要發展,青少年就需要一股熱情、一股勇氣,學會愛國才能夠為祖國做出應有貢獻,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可以讓他們了解中華民族5000年的歷史,培養他們的民族忠誠性。
(二)培養人的根本需要
在我國應試教育大背景下,很多學生對于考試得心應手,語數外都是能得很高分的,但是高分背后他們的愛國意識如何?國家發展使命感如何?遇到困難是否能夠迎難而上,面對困苦是否可以堅強面對?這些都是教師應當不斷思考的問題,當前有些初中生分數很高,但是在品德方面的修養還不夠,因此培養人除了提升他們的能力之外也不能忽視品格教育、德行教育。
(三)提高教學質量的需要
很多教師認為自己只要勤勤懇懇的上課,對于學生的問題有問必答,及時備課,這樣就能確保自己是一個好教師,能夠確保自己的教學質量,但是對于課堂來說,一個好的教學質量影響因素是非常綜合性的,教師的教學方法、學生的態度等都會影響教學質量和水平,雖然不可否認,教師勤勤懇懇地工作也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環節,但學生的道德教育也不能一直處于被忽視的環節,教學質量和水平并不能單純的以學生學習成績來衡量,而是要綜合考慮學生掌握的知識體系和道德體系,來作為一個綜合的標準,學生只有有好的良知,好的道德性格,才能讓高分發揮高能。只有學生明白了學習的價值、學習的目的,才可以主動學習,因而德育也是影響他們努力學習的推動力之一。
三、在初中理科教學中實施德育的途徑
(一)利用物理學史進行德育
德育的過程中要循序漸進,并且可以跟物理數學教學結合來滲透德育,這樣能培養學生好的德育性格,也能讓他們把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要注意一下三個方面。
在進行物理數學教學過程中,一定會涉及偉大的數學家或者物理學家,這個時候一定不能太過突出他們的天賦,而應該突出他們背后的艱辛和努力,讓學生明白想要獲得一定的成就,必須要有所準備,只有萬事俱備,東風來的時候我們才可以順勢而發。例如,通過物理學史的各種故事讓他們了解偉人的成功不單純使依靠自己,除了自我辛勤付出之外還需要與團隊配合,有團結精神,這則是德育中需要重點培養學生的品質之一。
(二)在實驗教學中滲透德育
在物理教學的過程中一定會涉及物理實驗,在實驗教學中也是可以滲透德育的,在進行實驗之前,教師要給學生講解實驗步驟以及需要的設備和注意事項等等,然后給學生更多的空間,讓學生進行自主操作,在操作過程中,學生可能會發現很多問題,這時教師再進行引導和解決,這樣的話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明白實驗的結果和規律,在進行實驗之后,教師也要引導學生進行總結,讓他們學會自主思考、自我提升。通過分工與合作的協調不斷培養他們的團隊意識、合作意識。
(三)良好的師生關系促進德育
對于初中生來說,從周一到周五幾乎都是與教師一起度過的,教師發揮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師生關系對學生的學習生活有很重要的作用,好的師生關系能給學生帶來好的影響樣,會讓學生無意中向教師學習,不好的師生關系則會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抵觸心理,被動接受知識,降低他們的學習興趣,因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與學生的良好關系,跟他們進行溝通,提醒學生如果有什么問題應及時詢問教師,教師也應及時幫他們解決,同時以身作則,在各方面能為學生作榜樣,從而達到好的德育效果。
(四)言傳身教影響德育
對于初中生來說,他們的“三觀”并沒有完全樹立,因而作為和他們接觸密切的教師來說就要注重其“三觀”的完善。教師可以通過言傳身教的方式來感染學生,讓他們看到教師的行為,從而引導他們的思想、品德不斷發展。筆者認為,教師在整個物理教學過程中,首先要表現出自己對于教師這個行業的熱愛,其次要在生活各方面以身作則,能夠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然后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運用趣味性強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認真鉆研知識的態度、刻骨學習的韌勁。
四、結語
總結來說,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德育的發展會成為一種趨勢,在教學中要注意教育與德育的結合,注意其長久性、自然性,尊重教學規律,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進行德育學習,因此,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能夠明白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劉西蘭.初中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策略[J].華夏教師,2019(27).
[2]王宇海.如何在初中理科教學中滲透德育[J].新課程(中),2019(08).
[3]徐玉榮.論德育教育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滲透[J].西部素質教育,2017(04).
[4]蔡紀培.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J].西部素質教育,2018(23).
[5]張家萬.初中數學教學德育滲透初探[J].華夏教師,2019(31).
(責編? 楊?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