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云鶴

據專家研究,新冠肺炎病毒目前尚無法被徹底消滅,它將像流感病毒一樣,與人類長期共存。所以,接種疫苗是預防新冠肺炎的重要途徑。越多的人接種疫苗,越有可能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的免疫屏障,阻斷疫情的再次發生。
目前,我國的新冠病毒疫苗種類主要有滅活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重組蛋白疫苗(CHO細胞),上市疫苗共5款,分別是國藥中生北京公司的滅活疫苗、國藥中生武漢公司的滅活疫苗、北京科興中維公司的滅活疫苗、天津康希諾腺病毒載體疫苗、智飛生物的重組疫苗。
滅活疫苗使用非洲綠猴腎(Vero)細胞進行病毒培養擴增,經β丙內酯滅活病毒,保留抗原成分以誘導機體產生免疫應答,并加用氫氧化鋁佐劑以提高免疫原性。推薦免疫程序是18周歲以上人群,上臂三角肌肌內注射,接種2劑,兩劑間隔時間3~8周。
重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載體)是將新冠病毒的刺突糖蛋白(S蛋白)基因,重組到復制缺陷型的人5型腺病毒基因內,基因重組腺病毒在體內表達新冠病毒S蛋白抗原,誘導機體產生免疫應答。推薦免疫程序除接種劑次為1劑外,其余均同于滅活疫苗。
重組亞單位疫苗通過基因工程表達病原體某一組分,作為疫苗抗原成分,刺激免疫應答。新冠重組亞單位疫苗將新冠病毒S蛋白受體結合區(RBD)基因,重組到中國倉鼠卵巢(CHO)細胞基因內,在體外表達形成RBD二聚體,并加用氫氧化鋁佐劑以提高免疫原性。推薦免疫程序為接種3劑,相鄰2劑之間接種間隔建議≥4周,第2劑盡量在接種第1劑次后8周內完成,第3劑盡量在接種第1劑次后6個月內完成,其余均同于滅活疫苗。
Ⅲ期臨床試驗期中分析結果顯示,國內新冠肺炎疫苗的保護效力均達到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新型冠狀病毒預防用疫苗臨床評價指導原則( 試行)》的要求,也符合世界衛生組織《新冠病毒疫苗目標產品特性》推薦的指標要求。臨床試驗、緊急使用階段及前期重點人群較大規模接種后,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監測數據表明,疫苗的安全性良好。獲批緊急使用的重組新冠病毒疫苗(CHO細胞)Ⅱ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
1.對疫苗的活性成分、任何一種非活性成分、生產工藝中使用的物質過敏者,或以前接種同類疫苗時出現過敏者。
2.既往曾發生過疫苗嚴重過敏反應者(如急性過敏反應、血管神經性水腫、呼吸困難等)。
3.患有未控制的癲癇和其他嚴重神經系統疾病者(如橫貫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綜合癥、脫髓鞘疾病等)。
4.正在發熱者,或患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發作期,或未控制的嚴重慢性病患者。
5.妊娠期婦女。
1.60歲及以上人群。60歲及以上人群為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后的重癥、死亡高風險人群。5款疫苗的Ⅰ/Ⅱ期臨床研究數據均顯示,該人群疫苗接種安全性良好。與18~59歲人群相比,接種后中和抗體滴度略低,但中和抗體陽轉率相似,提示疫苗對60歲以上人群也會產生一定的保護作用,建議接種。
2.18歲以下人群。目前已有的疫苗尚未獲得用于該人群的臨床試驗數據,暫不推薦接種。
3.慢性病人群。新冠肺炎病例約30%合并慢性病,死亡病例約75%合并慢性病,慢性病人群為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癥、死亡高風險人群。健康狀況穩定,藥物控制良好的慢性病人群建議接種。
4.育齡期和哺乳期女性。接種后懷孕或在未知懷孕的情況下接種了疫苗,不推薦僅因接種新冠病毒疫苗而采取特別醫學措施(如終止妊娠),建議做好孕期檢查和隨訪。有備孕計劃的女性不必僅因接種疫苗而延遲懷孕計劃。
5.哺乳期女性。建議對新冠肺炎病毒感染風險高的哺乳期女性(如醫務人員等)接種疫苗。參考國際上的通行做法,哺乳期女性接種新冠病毒疫苗后,建議繼續母乳喂養。
6.免疫功能受損人群。目前尚無新冠病毒疫苗對該人群(例如惡性腫瘤、腎病綜合征、艾滋病患者)、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數據。該類人群疫苗接種后的免疫反應及保護效果可能會降低。對于滅活疫苗和重組亞單位疫苗,根據既往同類型疫苗的安全性特點,建議接種。對于腺病毒載體疫苗,雖然所用載體病毒為復制缺陷型,但既往無同類型疫苗使用的安全性數據,建議經充分告知,個人權衡獲益大于風險后接種。
7.既往新冠肺炎病毒患者或感染者,在充分告知基礎上,可在6個月后接種。
針對目前全球新冠肺炎大流行的趨勢,接種疫苗是非常必要的。目前沒有哪一種疫苗的有效性可以達到100%,可能因為個體差異、接種劑量、接種程序、病毒變異等原因影響疫苗效果。因此,即使接種完疫苗仍然要做好清潔雙手、佩戴口罩、保持1米間距等預防呼吸道流行病的防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