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請教大家一個問題,某地產項目明確規定了哪部分建筑面積為開發商自持部分,對于該自持部分有什么限制性的要求嗎?
有自持要求的可以記載入登記簿附記。
抵押、轉移有什么限制嗎?
有自持要求的我認為都不能抵押和轉移,問題是現在出讓合同中沒說清楚自持含義。
其實這個是有法律問題的,自持其實是合同約定,從法律上來說并不能作為拒絕辦理登記的事由。不能說是政府和普通主體的約定就大于《民法典》。
沒有處分權的不動產我認為都不能抵押。
非法定不能限制所有權。
我理解的自持僅僅限制拆零處置。如果整體處置有何不可呢?自持屬于行政管理的要求,難道可以限制物權,導致抵押合同無效?
所以合同約定的自持含義要由相關部門做出權威解釋。除此之外,整體自持的約定究竟是什么含義?是不能轉讓的意思嗎?
您說的我理解,但從登記的角度來說,這個約定能限制物權么?
我認為是可以的。出讓方的合同約定屬于限制性物權約定,登記中心應執行。否則出讓合同約定將成為一紙空文,自然資源部門自己都不能解釋,不能執行。
其實這個問題應該讓自然資源部在登記規則中明確一下,即出讓合同的限制性條款必須記載登記簿。
是的,我也認為應當記載,而且要明確自持的含義,除了不能轉讓,是否能夠抵押或者分立,存續分立和新設分立是不同的。
我不是說不能,關鍵是要明確,這樣基層才好做。如果登記簿記載了,法院應該會采納。不過也不會影響特殊情況,比如破產和強制執行。
對于特殊的合同義務,比如限制轉讓、定向轉讓等登記簿里需要記載嗎?
不止登記簿,出讓合同也是有法律效力的,登記簿記載是根據合同約定來的,所以已抵押不動產禁止轉讓的約定可以記載,其實質是一樣的。記載在登記簿上的約定有物權效力。
單獨只有合同是會有問題的,所以從根本上解決還是得記載到登記簿。
對,出讓合同不一樣的地方是有法律的明確規定,并且和登記機構屬于同一部門,所以登記機構不僅要把關還要承擔行政管理的責任。
政府規定的自持部分不動產從法律層面是否可以認為不能抵押?
如果出讓合同寫的是不允許轉讓,沒寫不允許抵押呢?
那就可以抵押。
如果不能抵押,是否有明確的法律條款?因為登記部門拿不出簡單明確的法律依據,權利人不能抵押融資,就容易出問題。
我們當地現在還有一個問題,如果登記簿記載了自持,或者不允許轉讓,銀行是不會同意借貸的。
不允許轉讓意味著不能抵押,出讓部門最好能寫清楚,但法理上可以這么認為,抵押人要對抵押財產有處分權。
從法律上看轉讓和抵押是不同規則,兩者不等同。
銀行現在安全得很,但銀行不放貸,權利人都會責怪不動產登記部門。
比如學校、醫院不能抵押,但沒說不能轉讓。
銀行不放貸并不一定意味著法律不允許,很多情況下是銀行自身對風險的評估和管控。
從法律層面來看,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屬于行政協議的范疇,而自持的約定也僅僅屬于合同的約定。從《民法典》和登記的相關法律法規來看,并無要求對此約定進行記載。自然資源部門的文件也并無約定情況的記載的規定。從目前來看,單純從登記技術角度來說是不應當登記的,如土地使用權人違反約定轉讓了自持資產,則應當承擔違約責任。目前,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既是出讓合同的簽約人,又是不動產登記機構主管部門,應盡快明確如何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