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雯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重大國家戰略。全力推進黃河流域甘肅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筑牢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的必然要求,是加強水源涵養,促進生態系統加快恢復的現實選擇,也是協調水沙關系,保障黃河安瀾的迫切需要。因此,著力重點應放在加強水源涵養、抓好水土保持、強化節水治水等方面,一是堅持生態優先,積極推動綠色發展;二是堅持系統觀念,加大源頭治理力度;三是堅持問題導向,加強重大問題研究。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重大國家戰略。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治國必治黃”,“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黃河流域甘肅段長達900多公里,既是甘肅政治、經濟、歷史、社會文化發展的核心區,也是黃河上游重要水源涵養區和補給區。因此,立足功能定位、聚焦問題短板,深入探究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著力重點及路向選擇,無疑具有重大理論意義和重要實踐價值。
一、全力推進黃河流域甘肅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意義
黃河流域甘肅段是指黃河在甘肅省境內流經的流域范圍,流域內有大小河流近百條,其中有大夏河、渭河、洮河、涇河、大通河、湟水河、葫蘆河等13條主要支流,流域面積14.59萬km¥2,占全省總面積的32%,多年平均自產地表水資源量125.2億m¥3,約占黃河全流域總面積的19%。[1]甘肅省地處黃河流域上游,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重大戰略的“首倡之地”,全力推進黃河流域甘肅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利在當代、功在千秋。
(一)筑牢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的必然要求。從國家“三屏兩帶”生態安全戰略格局看,甘肅省地處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交會處,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其承擔著我國主要江河源頭產流區保護、涵養水源、防風固沙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重要生態功能,在保障國家生態安全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二)加強水源涵養,促進生態系統加快恢復的現實選擇。從整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全局角度看,黃河流域甘肅段是黃河全流域主要的水源補給、涵養、調蓄區,入境水量為80億立方米,而流出水量為300億立方米。[2]黃河流域甘肅段用44%的水資源量支撐著甘肅省80%的人口和經濟總量。[3]因此,全力抓好黃河上游的水源涵養,必將對推動整個黃河流域生態治理和恢復,產生積極影響、作出重要貢獻。
(三)協調水沙關系,保障黃河安瀾的迫切需要。從黃河流域上、下游關系看,黃河流域甘肅段是整個黃河流域減沙保流、免除下游“懸河”威脅、推動黃河水患治理的重點區域。黃河流域甘肅段水土流失面積10.71萬平方公里,占黃河流域甘肅段總面積的75%,平均每年流入黃河的泥沙達4.92億噸,占黃河流域年均輸沙量的30.8%。[4]此外,黃河流域水資源供需矛盾仍然突出,水體污染較為嚴重。2019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時提出“蘭州要在保護黃河水體健康方面先發力、帶好頭”的殷切期望和諄諄囑托。因此,協調治理流域水沙關系,加強黃河上游甘肅段出水量、泥沙量、水體污染等方面的有效治理,對保障黃河下游用水安全、工農業發展、防洪建設等具有重要意義和作用。
二、黃河流域甘肅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著力重點
(一)加強水源涵養。黃河上游,從河源到內蒙古河口鎮,河段長3472公里,是黃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其中,甘肅境內甘南州以不足黃河流域5%的流域面積,產出了黃河流域20%的水資源量,貢獻了黃河中下游40%以上的徑流量,是名副其實的“黃河蓄水池”。特別是縱貫河西走廊的祁連山,是黑河、石洋河、疏勒河三大內陸河的發源地,是保障河西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的“生命之源”,是維系沙漠綠洲生態平衡的天然屏障,阻擋了庫木塔格、巴丹吉林、騰格里等幾大沙漠的東移南侵。由此決定了甘肅省域范圍內祁連山、甘南黃河上游等流域范圍內高質量發展的著力重點,要在堅持系統謀劃中推進實施一批重大生態保護修復和建設工程,才能確保把保護生態、涵養水源重要功能落到實處。
(二)抓好水土保持。黃河泥沙的90%以上是由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形成的,水土保持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治本之策。近年來,甘肅省黃河流域水土流失綜合防治取得顯著成效,“十三五”期間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1.87萬平方公里,實現了集中連片貧困縣項目全覆蓋。全省水土流失面積較2011年減少了1.63萬平方公里,實現面積和強度“雙降”。但水土保持依然是流域治理中難啃的“硬骨頭”,剩余的水土流失治理面積仍有4萬多平方公里,以黃河一、二級支流為代表的隴中隴東渭河、涇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的任務依然艱巨繁重。因此,要遵循黃土高原地區植被地帶分布規律,根據不同地區的實際,結合地貌、土壤、氣候和技術條件,采取差異化的治理思路,因地制宜積極推進林被面嫄保護、小流域綜合治理、坡耕地綜合整治等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強化水土保持監督管理,完善水沙調控機制,分區域防治水土流失,切實減輕黃河泥沙淤積。同時,要進一步加大河道兩岸、水土流失區域、城鎮周邊、交通干線、城市出入口的造林綠化和生態修復力度,持續提升水土保持工作的質量和水平。
(三)強化節水治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黃河水資源是最大剛性約束,生態建設、發展經濟、城鄉生產生活都離不開水。黃河水資源總量不到長江的7%,人均占有量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27%,水資源短缺明顯,但水資源開發利用率卻高達80%。水資源短缺問題在甘肅境內更為嚴重,多年平均自產水資源量127.8億m¥3,人均占有水資源量706m¥3,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1/3,不足國際公認的基本生存條件(人均水資源占有量1000m¥3)的70%,同時還存在水資源利用粗放、農業用水效率不高等問題。所以,要牢牢守住水資源開發利用、用水效率、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大力推進水資源節約利用,實施區域供水、農田節水、防洪減災、水生態保護、跨流域調水等重大工程,合理規劃人口、城市和產業發展,堅決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引導帶動全社會開展節水行動,推進高效節水用水產業和技術升級換代,持續推動用水方式由粗放向節約集約轉變。與此同時,要全力推進黃河干流、涇河、渭河、大夏河、洮河、馬蓮河等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強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推進地級城市和鄉鎮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加強城鎮(園區)污水處理環境管理,協同推動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
三、黃河流域甘肅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路徑選擇
(一)堅持生態優先,積極推動綠色發展。黃河流域甘肅段資源富集,但絕大部分區域為少數民族聚集區、牧區以及深度貧困區,經濟發展和城鎮化水平普遍較低,我們要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水而定、量水而行,逐步實現從過度干預、過度利用向自然修復、休養生息轉變。要依據地理區位優勢,在充分尊重少數民族生產生活習俗,傳承好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基礎上,科學規劃、合理發展,嚴格控制開發范圍和強度,繼續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減少和防止對生態系統干擾和破壞,構筑起綠色生態長廊和安全屏障,逐步走出一條具有甘肅特色的生態保護新路子。要加強多元聯動、協同推進機制,明晰政府、企業、社會及公眾等各類主體的權利責任,暢通參與渠道,堅持多方共治,強化部門聯動,整合資源,統籌部署。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圍繞打造“十大生態產業”,以各類園區為載體,推進帶狀經濟和網狀經濟、制造業和服務業、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深度融合,逐步完善生態產業體系,推動綠色發展崛起。
(二)堅持系統觀念,加大源頭治理力度。生態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黃河流域甘肅段作為上游重要省區,必須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的原則,以祁連山、甘南黃河上游水源涵養區等為重點,扎實推進天然林保護、濕地修復、沙化土地植被修復等生態保護與建設工程。要堅持自然修復與工程措施并重、以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繼續加大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力度,對草原退化、土地沙化荒漠化、森林植被減少、濕地和河湖生態系統進行重點保護和建設,盡可能減少人為干擾,逐步改善局部小氣候。同時,要在水源涵養與節水治水結合上下功夫,加大力度治理黃河源區工業、城鎮污水,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提升水源涵養能力,改善輸水用水質量,促進河流生態系統健康,提高生物多樣性。要著力創新區域協同治理體制機制,聚焦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的良好機遇,重視加強區域之間、城市群間的協同治理,積極搭建有效管用的合作平臺,完善流域管理體系,塑造形成跨區域協調管理新模式,嚴格落實河湖長制度,加強流域內水生態環境保護修復聯合防治、聯合執法。特別是要建立健全排污監督監管體系,及時啟動全域生態環境及污染狀況調查摸底工作,逐步形成“查、測、溯、治”閉環回路的體制機制,對各類排污口地理坐標、排放特征、入河方式、污水類型等信息逐一登記造冊,確保所有排污口“應查盡查。應治盡治”,扎實有效推動生態保護和全流域高質量發展。
(三)堅持問題導向,加強重大問題研究。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黃河一直體弱多病,水患頻繁,當前黃河流域仍存在一些突出困難和問題。這就要求我們要進一步加強重大問題研究,全面系統查清、梳理和掌握黃河源區草原、沼澤、濕地等生態系統現狀,科學論證水源涵養功能下降和生態系統弱化的原因,探明生態系統恢復的內在機理,從而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建議和治理方案。這方面,甘南州的探索與實踐已為我們樹立了榜樣和典型。比如,近年來當地通過到沿黃地區多地“取經”,采取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等方式,探索出了灌草結合建植、牛羊糞便改良土壤等“甘南特色”和“全域無垃圾”等治理模式,不僅產生了良好生態經濟效益,而且引領形成了社會治理新風尚。“十四五”時期要進一步加強政府、高校、科研機構、社會組織以及民間的互動學習,重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溝通交流,增強技術層面的結合、適用和推廣,努力為黃河流域甘肅段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智力支持和技術支撐。
[1]常繼青,牛最榮.甘肅黃河流域與疏勒河流域降水徑流變化特性對比分析[J].水,2014,34(5):94-96.
[2]謀劃推進甘肅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EB/OL].每日甘肅網-甘肅日報,(2020-03-27)[2020-11-15].http://gansu.gansudaily.com.cn/system/2020/03/27/017391769.shtml.
[3]韓建民,牟楊.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協同治理研究——以甘肅段為例[J].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21(2):112-128.
[4]奏響新時代“黃河大合唱”(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EB/OL].求是網,(2019-11-01)[2020-10-5].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19-ll/01/c_11251788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