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君國,廖立秋,高天敏,簡華剛,唐 勛△
(1.重慶市豐都縣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重慶 408200;2.重慶市豐都縣人民醫院急診醫學科,重慶 408200;3.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重慶 400010)
近年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發病率和病死率均呈逐年上升趨勢,且隨著病情不斷進展,其重要轉歸之一為慢性肺源性心臟病(肺心病),嚴重者進展為心力衰竭(心衰),致使患者死亡風險升高,給國民健康水平和經濟帶來沉重負擔[1-2]。在COPD合并肺心病的診治中常見的C 反應蛋白(CRP)、動脈血氣分析、超聲心動圖等檢測指標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有研究表明,B型腦鈉肽(BNP)在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中也出現異常表達,是COPD合并肺心病診斷和病情判斷的重要參考指標[3-4]。本研究觀察了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BNP、CRP、動脈血氣分析、超聲心動圖檢查情況,探討了幾者間的相關性,現報道如下。
1.1資料
1.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及豐都縣人民醫院收治的住院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110例作為病例組,同時選取106例無心血管疾病的COPD患者作為對照組。216例患者中男162例,女54例;年齡均為40歲以上。
1.1.2納入標準 (1)COPD患者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版)診斷標準[5],肺心病患者符合《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基層診療指南》(2018年)診斷標準[6];(2)病例組患者同時需患有COPD和肺心病。
1.1.3排除標準 (1)其他原因(如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間質性肺炎、肺栓塞、胸廓運動障礙性疾病等)導致肺心病者;(2)合并糖尿病、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心肌炎、高血壓心臟病、急性左心衰等疾病患者。
1.2方法
1.2.1資料收集 收集2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吸煙史等一般資料,同時收集2組患者入院24 h血清BNP及CRP、動脈血氣分析[pH值、氧分壓(PO2)、二氧化碳分壓(PCO2)、氧飽和度(SO2)]、超聲心動圖[收縮期右心房橫徑(RA)、舒張末期右心室橫徑(RV)、右心室前壁厚度(RVAWT)、肺動脈主干內徑(MPA)、肺動脈收縮壓(PASP)]等檢查結果。
1.2.2評價標準 BNP<100 ng/mL,CRP<10 ng/mL,pH 7.35~7.45,PO2>80 mm Hg(1 mm Hg=0.133 kPa),PCO235~45 mm Hg,SO2>95%;RA<40 mm,RV<40 mm,RVAWT<5 mm,MPA<26 mm,PASP<35 mm Hg。

2.1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2組患者性別、年齡、吸煙比例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病例組患者病程、吸煙時間明顯長于對照組,用力1 s呼氣量占預計值百分比(FEV1%)明顯差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2.22組患者BNP、CRP、血氣分析檢查結果比較 2組患者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值,但2組患者CRP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組患者BNP水平均高于正常值,且病例組患者BNP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病例組患者PCO2較正常值升高,且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患者pH值、PO2、SO2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BNP、CRP、血氣分析檢查結果比較
2.32組患者超聲心動圖檢查結果比較 2組患者RA、RV、RVAWT、MPA均較正常值升高,且病例組患者RA、RV、PASP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患者RVAWT、MPA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超聲心動圖檢查結果比較
2.4相關性分析 BNP與RA、RV,CRP與PCO2,PCO2與RA、RV均呈正相關(P<0.05),PASP與RV呈極顯著正相關(P<0.01)。見表4。

表4 相關性分析(r)
2.5危險因素分析 病程、BNP、RA為COPD合并肺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優勢比=1.233、13.186、69.170,P<0.05)。見表5。

表5 危險因素分析
COPD主要特征為不完全可逆的氣流受限,因患者長期處于缺氧、高碳酸血癥及炎癥環境,導致肺血管收縮,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動脈壓升高,引起一系列心臟功能受損,進而發展為肺心病[6]。慢性肺心病是COPD患者的主要并發癥之一,發病率呈逐年升高趨勢,尤其是吸煙人群[5],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肺心病的主要病理表現為通氣功能障礙引起的高碳酸血癥和低氧血癥,使肺小動脈發生狹窄、痙攣、纖維化,右心室阻力負荷增加,形成肺動脈高壓[7]。
BNP由心肌細胞合成和分泌,具有調節心臟功能、促進血中鈉排泄等作用[8]。早期BNP主要用于心血管疾病和心衰的診斷和生物學標記。近年來,BNP被用于評估繼發性肺動脈高壓和右心負載的肺部疾病[9-11]。有研究發現,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BNP水平上升了25.0%~55.0%,且上升幅度與患者病情密切相關,幅度越高患者病情越嚴重[12-13]。本研究結果顯示,病例組患者血清BNP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提示患者可能出現了心衰。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BNP水平升高有4個方面的原因:(1)由于長期肺動脈高壓使右心室壓力、容量負荷不斷增加,從而引起心室肌合成分泌BNP增加;(2)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由于長期缺氧引起促紅細胞生成素增多,導致紅細胞代償性增多,血液黏稠度增加,同時醛固酮分泌增加,水鈉潴留,心臟負荷加重,導致心室肌合成分泌BNP增加;(3)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由于反復發生感染,內毒素和炎癥介質增加也可引起BNP表達增加;(4)BNP主要由腎臟排除,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由于長期低氧導致腎血管收縮,腎小球濾過率降低,故BNP排除減少,也導致血清BNP水平升高[14-17]。因此,可根據患者血清BNP表達水平對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進行早期診斷和病情評估。
CRP是機體發生急性炎性反應時的敏感標志物,已明確CRP升高是引發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此外,對COPD患者而言,CRP既可損傷內皮細胞,還可對上皮細胞造成損傷,進一步導致肺功能下降[18-19]。本研究結果顯示,2組患者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值,且病例組患者CRP水平高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既往文獻報道的肺心病患者CRP水平明顯高于COPD患者的結論不一致[20],可能與本研究病例組患者病情程度有關。徐志偉等[21]研究也表明,COPD合并肺心病失代償期患者CRP水平高于COPD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CRP表達水平與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病情嚴重程度相關,可作為臨床病情和預后評估的參考。
超聲心動圖是診斷肺心病的重要依據,可精確測量心腔大小、室壁厚度,判斷右心室流出道是否增寬,以及顯示右心房增大引起的右心負荷加重和順應性降低等征象,可用于肺心病的早期診斷[22-23]。本研究結果顯示,病例組患者RA、RV明顯大于對照組,且RA增大為COPD合并肺心病的危險因素。
本研究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BNP與RA、RV,CRP與PCO2,PCO2與RA、RV均呈正相關,因此,可依據幾者的相互關系為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的診治提供參考。危險因素分析也提示,BNP升高和RA增大是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的獨立危險因素。PARK等[2]研究表明,BNP對肺心病診斷的靈敏度達80.6%,特異性為77.4%,BNP升高是肺心病的危險因素。吳長東等[24]研究表明,在對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右心衰的診斷中BNP聯合超聲心動圖檢查優于二維超聲心動圖聯合6 min步行試驗、呼吸困難量表。此外,本研究病例組患者病程、吸煙時間均明顯長于對照組,表明肺心病為COPD病情進展的后期階段。陳劉通等[25]研究表明,吸煙是發生肺動脈高壓的獨立危險因素,吸煙者患肺心病的風險遠大于不吸煙者,原因可能為吸煙導致患者成纖維細胞分泌白細胞介素-12、白細胞介素-17、腫瘤壞死因子-α等炎性細胞因子增加,并促進肺動脈平滑肌細胞增殖,從而導致肺動脈壓增高,進而形成肺心病[26-28]。
綜上所述,BNP、CRP、動脈血氣分析與超聲心動圖是診治COPD合并肺心病的重要監測指標,同時,BNP、RA、病程為COPD合并肺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可為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的預防、治療和預后提供重要的參考價值。但本研究為回顧性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部分混雜因素可能無法排除,希望后續可進行前瞻性研究,進一步深入、準確地闡明BNP在肺心病發生、發展中的作用和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