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倩玉

一線防疫工作者謝文雅
6月24日,伴隨著廣州荔灣芳村片區解封,不少居民高興地走出家門。7次核酸檢測和27天的封控生活后,坐地鐵、喝奶茶、拿快遞這樣的小事,如今都顯得格外幸福。
對于謝文雅而言,一直繃緊著的神經,現在也終于得到了一些平復。
謝文雅是荔灣區海龍街道黨建辦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員。不久前,在荔灣區大規模核酸篩查的現場,她全身濕透、護目鏡起霧、埋頭掃碼登記的樣子被人拍下、發到網上。
照片被網友看到后,不少人心疼留言,“辛苦了”“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這樣的天氣,這樣的強度。工作人員多多保重,大家請記得多多配合”……
疫情前,謝文雅也是一個夢想擁有六塊腹肌、愛好擼鐵和畫畫的年輕女孩。疫情后,突然被責任推向一線,一些以前覺得“遙遠的”“陌生的”,現在都“撲面而來”。她表示,“開始確實有些緊張,沒想到自己能做這些事。”
手機里的20多個微信群不斷閃爍,記不清打了多少個電話,5月26日,謝文雅一大早從家里來到辦公室的時候,其實已經做好了“連續上班”的心理準備。
疫情有了“抬頭”的態勢,這一天,荔灣區發布了《廣州市荔灣區關于開展全區全員核酸檢測工作的通告》,要求兩日內完成全區全員核酸檢測。而海龍街道9.5平方公里的面積,常住人口卻達到8萬以上,檢測任務十分艱巨。
謝文雅與社區黨建負責人進行了溝通,此時的工作千頭萬緒,“一要搞好宣傳鼓動、二要科學安排人員、三要合理分配物資、四要規范取樣流程……”
另一邊,辦公室的電話沒有停過,“有咨詢打疫苗的村民,有詢問核酸檢測的工人,有詢問怎么做志愿者的,還有急著開黨組織關系證明的……”海量工作同步展開,無數待辦事項牽扯著她的神經。
到了中午,工作群里已經收到了“上一線”的通知,胡亂扒了兩口飯,謝文雅趕往龍溪核酸檢測點。電話還在車上、路邊、棚下繼續著……
接受完一個“嚴肅”且“急迫”的培訓,謝文雅馬上被安排“上崗”。這是她人生中第一次穿上醫用防護服,第一次參與大規模核酸檢測工作,說不緊張是不可能的。而她的職責,是與現場的專業醫務人員配合,核實取樣對象的信息,將樣本與取樣對象信息二維碼關聯,提醒取樣對象洗手消毒,引導取樣對象注冊形成二維碼等等。
現場已經有大量居民開始排隊,開始的幾小時,由于訪問量過大導致登記系統崩潰,包括謝文雅在內的工作人員只能手寫錄入居民信息——1人、2人、3人、4人……面對接踵而至的居民、綿延不絕的隊伍,她每隔一段時間就詢問排隊者等候的時長,5小時、2小時、30分鐘、10分鐘……
埋頭苦干時,根本顧不得自己已是全身濕透、護目鏡起霧、體力透支,唯一的想法是“加快速度。”她把自己“鉚”在了取樣臺前,直到晚上7點第一次去洗手間時,才注意到密不透風的防護服里,自己早已大汗淋漓。
短暫調整休息后,謝文雅穿上防護服,再次投入工作,這次取樣一直持續到凌晨4點。人海中的她,是無數工作人員之一,忙忙碌碌看不清的面孔。同事手機里的她,防護服背后的“雅”字,讓她知道這個埋頭苦干的人“竟是自己”。
回到辦公室時,已是次日凌晨4點27分。同事們手表、口罩、工作牌都沒來得及摘,就已經困倒在椅子上,有的人手里還攥著鼠標。而一個多小時后的6點,他們又開始新一天的“工作”。
她把自己“鉚”在了取樣臺前,直到晚上7點第一次去洗手間時,才注意到密不透風的防護服里,自己早已大汗淋漓。
連續三天幾乎沒有休息的連續上班,成為她一生難忘的72小時。
5月29日,廣州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關于新冠肺炎疫情分級分類防控工作的通告(第13號)”,對荔灣區的海龍街、白鶴洞街等地實施封控管理。從這一天算起,到6月24日芳村片區解封,歷時27天。
這27天,對于不少居民而言,是“運動、養生、看書、玩手機”和“時間多過休年假”;對于謝文雅而言,卻是“近一個月吃住在單位”和“隨時隨地的工作”。
回憶起來,謝文雅表示,其實“有焦慮的時刻。”街道總能接到民眾各式各樣的“無助來電”,“人們訴說著自己不能回家、不能上班、不能送孩子參加高考的苦惱;企業訴說著不能復工、不能復產的急迫;村民訴說著租戶在區域外回不來,想請人去接的迫切……”一些問題因客觀條件限制無法解決時,謝文雅會感到很焦慮和抱歉,只能不斷地解釋和安慰。
但她覺得,更多時候,她其實也是那個“被治愈”和“被安慰”的人——有企業注意到工作人員滿身是汗,自掏腰包送來整車的冷庫用冰,風扇吹出來的熱風帶上了清涼;有居民在家煮涼茶、煲糖水送往檢測點,想向做小吃的老板購買一次性碗,但老板拒不收錢,“知道你們是去慰問一線工作人員,我不要錢”……
6月恰逢高考,高考考生多集中于學校統一復習備考,但街道內還有62名考生因疫情原因只能居家復習,倍感壓力。考試前,謝文雅和同事們通過電話逐一跟考生確認情況,“準考證有辦法打印么?去考點的車安排好了么?健康碼、身份證記得帶齊。”
這62名居家復習備考的考生,考試時將由固定的62位出租車司機一對一專車護航,送往考場。前一天,街道就已經對司機們的出行路線進行了“排練”,確保“萬無一失”,謝文雅還寫了信息發送給考生,“十載寒窗破萬卷,明朝考場筆有神。他日身赴瓊林宴,春風得意躍龍門。”
考試當天,謝文雅和同事們5點起床,6點分別前往各個卡點待命。他們做了很多準備——“電瓶已充滿、油箱已加滿,隨時為街道轄區內的考生學子提供服務。”
考生們陸續回復信息,“定當全力以赴、取得佳績,為國家貢獻力量。”“感謝黨的溫暖、感謝街道的大力支持,將來我也要成為你們的一員。”27天,要做的事情很多、很細、很雜,但他們的付出都被居民看在眼里。這些回應,也讓謝文雅和同事們覺得,“一切的付出都很值得。”
5年軍旅生涯,謝文雅把最懵懂的青春留給了那一抹國防綠;在華中科技大學攻讀新聞傳播學碩士學位,讓她對“觀察”和“記錄”產生熱情。疫情期間,她也在工作時做了許多“一手記錄”,多篇文章得到媒體刊發。
很多人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現場的一對志愿者夫婦,“有天晚上我在增滘那里的檢測點”,趕上龍舟水、大暴雨,晚上9點多,已經沒有什么人來檢測了,就剩一對夫妻,兩個人都在那里做志愿者。
謝文雅說,“沒什么人了,你們先回唄,剩下我一個人可以搞定”。但夫妻倆卻笑著拒絕了,“沒事,我們就喜歡就做這個,覺得開心。”
比如一位“不吃不喝”的醫務工作者。為了節省時間,她穿著成人紙尿褲來到檢測現場,連續取樣超過14小時,一直不曾進食或飲水。
在和這名醫務工作者交流的時候,謝文雅得知,“她其實也是人生中第一次參與這樣的大規模核酸檢測工作。”
還有不少老人、行動不便和身患重疾者,無法前往檢測點。5月29日,檢測點的核酸檢測工作已經持續了一天,接近尾聲時,需要幾位醫務工作者對這些不便前往檢測點的居民進行上門檢測。
謝文雅記得,“那天,下著很大的雨,有兩個醫生主動說‘那我倆去吧。”城中村交通不便,于是就由街道的一個小伙子,騎著電動車,帶著兩名醫生,“一出發便已是雷電交加”。
電瓶車開到村口無法進入,街道的小伙子就帶上醫生步行前往,爬上八樓九樓,陸陸續續檢測完了19戶20名困難群眾后,回到檢測點,幾個人都已經被雨水澆透。“脫掉防護服,醫生開始豪飲能量水。”
一個月時間,7次全員核酸檢測,千頭萬緒的工作,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出錯。
而對于謝文雅而言,她也從“第一次穿防護服”“第一次參與全員核酸檢測工作”時的緊張,變得更加熟練、堅定,“以前確實沒有想到,我也可以做這個事情。”
Q:你怎么看待自己目前的職業和職業未來的發展?
A:不知道未來會不會再從事其他工作,不論何種情況,我都堅信自己要在職業中不斷成長,也能夠成就他人。現在我的這個職業,其實已經實現了我兒時夢想。談到未來的發展,我想起了一個人,一位我們街道的工作人員,十幾年如一日踏實工作、樂于奉獻的黨員——梁忠恕。疫情期間,他上車能開大巴轉運隔離居民、下車能穿防護服進行核酸檢測。他的那份為人民服務的熱情讓我感動,不論是街頭巷尾,還是社區村口,認識很久或是剛剛認識的群眾,都會向他表示感謝,作為送藥送菜上門、修水管修電路等等服務保障的答謝。作為一名被表彰為“區優秀共產黨員”的先進典型,他就是在我身邊的,我未來職業發展需要努力奮斗的方向。
Q:你的夢想是什么?現在實現了嗎?
A:不同的人生階段會產生不同的夢想。高中時期,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名英姿颯爽的女軍人,很幸運,我已經實現了!退役之后,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名新聞記者——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算是部分實現了吧,2013年我在《湖北日報》實習了一年時間。在人社局機關工作,我發現規律的“打卡”版工作也挺適合我,彼時仿佛已經沒有了夢想。經歷過疫情的考驗,如今我的夢想又回到了兒時的階段,就是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能夠踏踏實實為人民服務的人。
Q:工作之外,你有什么興趣愛好?
A:運動、擼鐵,還有普拉提、畫國畫與油畫。
Q:你看過《覺醒年代》嗎?最喜歡里面哪個人物?
A:暫時還沒看,準備戰疫勝利后認真觀看。對于那段歷史,我還是了解一些。今年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我們系統地回顧了我們黨從無到有、由弱變強的崢嶸歲月。有一句話出自周恩來總理,彼時周總理笑對赫魯曉夫的刁難,留下了“我們都背叛了各自的階級”這句批判蘇聯修正主義的鏗鏘語句。我覺得這句話也適用于陳獨秀,他在那個“萬馬齊喑”的黑暗年代背叛了家庭的出身,選擇了覺醒進而追求光明,成為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和發起者,也是我們黨主要創始人之一。
Q:請分享最近看的一本書/劇集/電影/一首歌,說說你感到印象深刻的點。
A:疫情暴發前主要是在看歷史方面的書籍,包括黨史在內。倘若讓我分享的話,我會推薦張煒所著的《歷史的溫度(1-5)》。這套叢書發人深省、給人啟迪,作者通過閱讀大量的史料,并采取辯證、系統的思維方式進行解讀。最讓人信服的是,作者不是用今天的價值取向與評判標準來剖析歷史上的人與事,而是回到那個特定的歷史階段和時期,立足當時的歷史背景來還原史實,進而探索彼時彼刻人物是如何推動事態的發展并最終產生歷史的影響。
Q:請設想一下10年后的自己。
A:希望是擁有6塊腹肌并且腹有詩書的獨立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