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長軍,閆 良,徐麗榮,蔣艷艷,代俊芬,張素潔,陳展鵬
(黃岡市農業科學院,湖北 黃岡 438000)
紫蘇(Perilla frutescens)又名赤蘇、白蘇、青蘇、香蘇等,為唇形科紫蘇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良好的殺菌、消炎解毒和保健作用[1,2],主要用于藥用、油用、香料、食用等方面,廣泛分布于中國多地[3]。隨著紫蘇經濟價值的不斷開發[4-6],尤其是隨著紫蘇嫩葉及其食用油等產業的快速發展,紫蘇種植面積及比較效益逐年提升,已成為種植區增收的重要產業。
當前對紫蘇的研究主要體現在抗逆性研究[7]、葉片性狀研究[8]、栽培基質研究[9]、茬口[10]及栽培技術研究[11-15]等方面。紫蘇適應性很強,具有較強的分枝和發生不定根的能力,可利用紫蘇側枝進行扦插育苗。利用紫蘇側枝進行扦插育苗可以縮短育苗時間,能夠較好地保持品種的優良特性,提高成品率,節約育苗時間和費用,增加茬口,提高產量,增加純收入[16]。本試驗通過紫蘇側枝蘸取不同濃度生根粉處理篩選出適合扦插的條件,以期為紫蘇扦插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和技術指導。
以收集的大別山地區紫蘇為試驗材料,其葉片正面、背面均為紅紫色,生根粉為國光牌生根粉。選取生長健壯的、完好的長15~20 cm側枝作為扦插枝。試驗地點為黃岡市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
1.2.1 試驗設計 側枝材料設計為側枝不留葉片和側枝留取頂部1對葉片,生根粉濃度為0、500、1 000、2 000 mg/L,共8個處理,3次重復,每個處理12個側枝。處理1為不留葉片生根粉濃度2 000 mg/L,處理2為不留葉片生根粉濃度1 000 mg/L,處理3為不留葉片生根粉濃度500 mg/L,處理4為留上部1對葉片生根粉濃度2 000 mg/L,處理5為留上部1對葉片生根粉濃度1 000 mg/L,處理6為留上部1對葉片生根粉濃度500 mg/L,處理7為不留上部1對葉片清水對照,處理8為留上部1對葉片清水對照。調查內容為成活率、生根數、根毛長等指標。
1.2.2 扦插方法6月25日扦插,將枝條基部快速蘸取不同濃度生根粉溶液中后進行扦插,扦插深度為3~4 cm,扦插后壓實插條用遮陽網覆蓋。
扦插25 d后調查成活率、生根數以及根毛長。采用Excel 2007軟件進行數據統計,采用DPS 7.05軟件進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較分析。
如表1所示,不同扦插處理間紫蘇成活株數P值為0.000 1,說明8個處理間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不同處理間對紫蘇側枝扦插成活率影響有極顯著差異。因此,需要進行處理間平均數的多重比較。

表1 不同扦插處理紫蘇成活株數方差分析
如表2所示,紫蘇側枝扦插不同處理間成活率不同,差異顯著性分析表明不同處理成活株數存在明顯差異。成活率方面,處理6的成活率最高,達到83.3%;處理7成活率最低為2.5%;處理6與其他各處理存在極顯著差異;處理5與處理1存在顯著差異;處理1與處理8、處理4與處理2、處理2與處理3和處理7之間存在差異,但不顯著。

表2 不同扦插處理紫蘇各指標差異顯著性結果
上述結論可以看出,處理6扦插的成活率最高,說明紫蘇側枝扦插時選留上部1對葉片,浸泡生根粉濃度為500 mg/L時成活率最高,產生的效果極顯著。
從表3中可知,紫蘇側枝扦插處理間P值達到極顯著,說明不同處理間紫蘇側枝扦插生根數影響有極顯著差異。因此,需要進行各處理平均數的多重比較。

表3 不同扦插處理紫蘇生根數方差分析
如表2所示,不同處理間生根數存在極顯著差異。處理6均值最大,且與其他處理間存在極顯著差異;處理4與處理5間存在極顯著差異;處理3與處理2、處理8與處理1之間沒有顯著差異;處理1與處理7存在極顯著差異。
根據以上結論可以得出,處理6生根數量最多,說明扦插時留上部1對葉片,浸泡生根粉濃度為500 mg/L時生根效果最好;處理4為留上部1對葉片生根粉濃度2 000 mg/L,其生根數量極顯著少于處理6,說明生根粉濃度并不是越高越利于生根;處理7生根數最少,說明不留葉片直接清水扦插效果不理想。
從表4方差分析中可以看出,不同處理扦插紫蘇間根毛長達到顯著水平,需要對各處理均值進行多重比較。

表4 不同扦插處理紫蘇根毛長方差分析
由表2可知,處理6根毛長均值最大,與其他處理間存在極顯著差異;處理5、處理4、處理3之間有差異,但不顯著;處理3與處理2之間沒有顯著差異;處理8與處理7間差異極顯著。
根據以上結論可以得出,處理6(留上部1對葉片生根粉濃度為500 mg/L)扦插的根毛生長效果最好。側枝留1對葉片扦插條件下生根粉濃度為1 000、2 000 mg/L時,處理5(留上部1對葉片生根粉濃度1 000 mg/L)、處理4(留上部1對葉片生根粉濃度2 000 mg/L)根毛長差異不顯著,說明只有適宜濃度的生根粉可以有效促進根毛生長。
紫蘇側枝扦插育苗能夠較好地保持品種的優良特性,通過不同扦插處理可以發現,處理6扦插的成活率最高,成活數量極顯著高于其他處理,說明扦插時選留1對葉片,生根粉濃度為500 mg/L時側枝成活效果最好。處理7成活率僅有2.5%,該處理為不留葉片的清水對照,處理8為留1對葉片的清水對照,成活率為39.2%,與處理7間差異極顯著,說明清水處理條件下,留1對頂葉成活效果優于不留頂葉,這可能與頂葉的光合作用促進生根影響有關。
處理6的生根數最多,達到57.8條,排列第二的處理4生根數為30.8條,與處理6差異極顯著。同樣選留1對葉片的條件下,生根粉濃度為500 mg/L時生根情況優于生根粉濃度2 000 mg/L的處理,對于紫蘇側枝扦插來說并非生根粉濃度越高效果越好。根毛長度指標方面,處理6即選留1對葉片,生根粉濃度為500 mg/L時根毛最長,達到6.3 cm,說明在處理6的條件下,不僅生根數量多,且根毛長度較其他處理長,可以更好地吸收土壤養分,進一步促進根部生長。
通過試驗結果分析可知,處理6成活率最高,達到83.3%,生根數量、生根長度等扦插指標表現也是最好的。紫蘇的扦插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如扦插的時間、方法、扦插后的管理等都會影響扦插的效果。本試驗由于時間關系沒有選取多個日期進行扦插,為確定最好的扦插效果,建議可以間隔不同時間開展扦插試驗,以確定最優的扦插日期。同時,相同濃度生根粉條件下,不同的扦插枝條由于自身因素可能也會直接影響扦插的效果,后期試驗需要進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