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袁梁
(內蒙古赤峰學院附屬醫院,內蒙古 赤峰)
脊柱骨折多發于老年群體,隨著人均壽命的不斷延長及老年人口的不斷增加,作為老年退行性疾病之一的骨質疏松癥,及其引起的骨折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之一,備受醫學界關注[1]。隨著醫學的進步,PVP術作為新發展的微創手術,具有良好的迅速止痛效果及快速恢復患者功能的特點,已被越來越多地應用于脊柱骨折的治療中[2]。根據相關臨床報道指出,將PVP治療應用于老年骨質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臨床治療中,收效較滿意[3]。該治療方式有利于緩解傷椎疼痛感,提高傷椎功能,臨床可行性較高。在此次實驗中,對280例老年骨質疏松性脊柱骨折病患的手術療效開展對比和探討,現將此次結果闡述總結如后。
選擇本院于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骨科收治的老年骨質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共280例開展此次研究,通過雙盲隨機法分組標準將入選對象分為兩組,分別為觀察組(n=140)與對照組(n=140),觀察組中女性65例,男性75例,年齡 60~86歲,平均(72.82±7.27)歲,接受 PVP治療方案,對照組中女性64例,男性76例,年齡61~87歲,平均(72.85±7.29)歲,接受常規保守治療方案。對兩組各項臨床上數據經統計學比對后顯示,結果呈現出差異細微(P>0.05)。
對照組(140例,施行常規保守治療方式),囑咐老年患者臥床靜養,針對病人的具體情況給予鎮痛治療,在病變部位給予支具幫助病人活動,1周后給予鈣劑、抗骨吸收藥物與骨形成促進劑等,佩戴支具2個月左右,疼痛緩解后,指導其做簡單的腰背肌鍛煉。
觀察組(140例,施行PVP治療方式),指導與協助老年患者取俯臥式姿勢,C臂機下透視定位責任椎及椎弓根位置,進針角度控制在45°,在X線機透視下沿椎弓根行穿刺操作,抵達脊柱骨折中段1/3位置,取出針芯,保留套管,將調好的漿糊狀骨水泥注入老年患者的脊柱傷椎,當骨水泥灌注即將溢出時,停止注入并記錄骨水泥注入量,在X線機透視下,查看骨水泥是否成功浸潤骨皮質,彌散滿意后行正位透視觀察骨水泥的充盈情況,待骨水泥凝固后拔出穿刺針,進行壓迫止血,術后依據脊柱功能恢復情況,在支具輔助下盡早嘗試下床活動,疼痛緩解后,指導其做簡單的腰背肌鍛煉,視情況補充鈣劑。
采用巴塞爾指數(Barthel指數),60分以上表明患者生活可以自理,40~60分表明患者生活需要幫助,20~39分患者生活極度依賴別人,0~19分患者完全失去自理能力。通過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患者的手術前后的疼痛情況進行評價,其中無痛(0分),輕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7分),重度疼痛(8~10分)。
數據納入SPSS 23.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Barthel指數、VAS評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80例患者手術前后的Barthel指數和VAS評分對比: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老年患者手術后的Barthel指數更高,VAS評分更低,兩組對比有統計學差異(P<0.05),如表1所示。
表1 280例患者手術前后的Barthel指數和VAS評分對比(±s, 分)

表1 280例患者手術前后的Barthel指數和VAS評分對比(±s, 分)
組別 例數VAS評分 Barthel指數手術前 手術后 手術前 手術后觀察組 140 8.50±1.65 3.84±0.4254.48±5.6981.63±8.54對照組 140 8.52±1.68 5.25±0.5654.45±5.6569.59±7.28 t 0.101 23.833 0.044 12.695 P 0.920 0.001 0.965 0.001
骨質疏松是我國臨床外科常見的疾病之一,病因主要為內分泌因素、遺傳因素、營養因素、失用因素等[4]。骨質疏松性脊柱骨折是骨質疏松癥較為常見的一種并發癥,多發群體是老年患者。患有該骨折病癥后,病人常伴有傷椎疼痛感[5]。若患者的情況較為嚴重,還可影響老年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大程度的威脅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
傳統治療多采用保守方法,具體包括臥床休息、口服止痛藥與抗骨質疏松藥物等,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傷椎疼痛程度,但保守治療需長時間臥床,愈合緩慢,可造成骨質的進一步疏松,進而引起一系列生理病理變化,甚至危及生命,治療效果尚不理想[6]。
隨著微創理念的深入人心,老年骨質疏松性脊柱骨折疾病的治療方法逐漸趨向于微創、安全和有效[7]。臨床可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采用PVP治療方式,其主要通過在X線機透視下沿椎弓根行穿刺操作,將骨水泥注入老年患者的脊柱傷椎,待骨水泥凝固后拔出穿刺針,PVP治療的基本原理是把液態的骨水泥注入椎體內,以達到迅速止痛和恢復椎體強度的目的,具有創傷小、并發癥少等特點。PVP術作為新發展的微創手術,具有良好的迅速止痛效果,促進老年患者脊柱功能快速恢復。骨水泥聚合后可形成熱效應,能夠填補老年患者的疏松組織,有利于緩解傷椎疼痛感,提高傷椎功能,進一步改善患者的預后。
研究結果表示,PVP治療對于降低術后傷椎疼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等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可行性較高,值得臨床進一步普及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