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海鳳 重慶財經職業學院
“勝任力”這個概念最早由哈佛大學教授戴維·麥克利蘭于1973 年正式提出,是指能將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與普通者區分開來的個人的深層次特征,目前對高職教育專業課程的勝任力的研究更少。因此,本文將崗位勝任力融入到高職院校專業課程中,為高職專業課程改革開辟一條新路徑。
本文綜合國內外關于崗位勝任力模型的同時,結合物流行業特點,提出物流營銷和客服崗位勝任力模型。該模型的建立將為本專業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建立和現代物流管理專業課程改革提供良好的理論基礎(見圖1)。

圖1 物流營銷及客服崗位勝任力模型
本課程在課程設計時充分考慮物流行業的需要、物流工作人員在未來發展的方向以及物流營銷及客服管理課程的背景,結合目前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特點進行課程設計。按照每一教學單元的知識、技能在實際職業工作中的難度和重要程度進行課程安排,有針對性的使用未來課堂實訓室的現代化教學設備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進行知識講解和情景設計,使學生具備崗位勝任力。
1.課程實施思路
本課程根據黨的十九大精神進行德育教育,通過問題為導向,采用先進的教育教學方式和手段,創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通過課堂互動、作業、測驗等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提高應用技能,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工匠精神。
2.課程實施的推進步驟
第一步,明確本課程的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能力目標和知識目標。
第二步,根據“物流營銷及客服管理”課程的教學內容,選取恰當的思政滲入點,做到思政元素與教學內容的無縫銜接。
第三步,根據思政元素,選取教學素材、案例。可以從教學內容相關的時事新聞事件中尋找與專業知識相關的店作為素材和案例,實現本課程的價值目標。
第四步,在思政教育中,注意教學方法的靈活和多樣化。
第五步,通過可觀察的形式,判斷思政效果。
第六步,根據教學效果的評估反饋,反饋教學,調整內容和教學方法。
第七步,本課程采用過程性考核,平時成績有對專業知識和課程思政的階段性考核,期末采用考查的方式,兼顧專業知識和課程思政的內容進行最終考核。
3.“物流營銷及客服管理”課程部分職業素養設計
“物流營銷及客服管理”課程部分職業素養設計如表1 所示。

表1 “物流營銷及客服管理”課程部分職業素養設計
4.課程成績計算
課程成績主要由實訓任務、案例分析、學習通學習情況、重慶在線課程學習情況、課堂表現、出勤和期末考試七個部分組成,其中平時成績和期末考查均對專業知識和職業素養進行考核,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