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屆舞蹈荷花獎當代舞《遠山不遠》以2011感動中國年度人物胡忠、謝曉君夫婦為原型,經舞蹈學院教師張曉華、崔夢璇、姜雨欣編創與排演,藝術再現了胡、謝夫婦從成都奔赴甘孜州康定縣塔公鄉支教,扎根當地十余年,將熱血與青春奉獻給了山區孩子們的感人事跡。舞蹈提取了主人公身上熱愛、堅守、信念等家國情懷,以高度凝練、濃縮時空的藝術手法和細膩的身體語言,對夫妻二人感人至深的支教故事進行了細致刻畫。以美啟智、立美育人,該作品用舞蹈的方式禮贊教育精神,彰顯出平凡群體的生命價值,體現了高校創作文藝作品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群舞《遠山不遠》以從成都到高原地區扎根支教的教師夫婦、感動中國2011年度人物胡忠、謝曉君夫婦的真人真事為創作原型創編而成。胡、謝夫婦原是成都中學的教師,20年前,胡忠通過晚報的一篇報道,毅然奔赴甘孜州康定縣塔公鄉的一所孤兒學校任教,一干就是十余年。他與妻子將青春綻放在偏僻的雪域高原,用真摯的情懷與樸實平凡的行動,將畢生熱血奉獻給了山區孤兒。編導根據這一真實故事,提取了主人公身上的熱愛、堅守、信念等家國情懷,以高度凝練、濃縮時空的藝術手法,細膩的身體語言,將這一段感人至深的支教故事娓娓道來。
作品從構思編創到排練參賽歷時近三年,以重現、加工的表達方式將文學報道和精神內涵用舞蹈形式體現。將突出的人物特性融入現實主義創作,力求用現實主義精神講好民族故事、傳播教育力量。作品中為了區別于刻意追求民族特色而將民族元素生搬硬套到作品內容中破壞人物個性的表達,創作時著眼于用當代舞的創作手法傳達兩位原型人物和16位藏族孩子的真實情感和人物氣質,巧妙引用實景“門”來處理作品中的空間表達。
在評獎活動的現場展演中,舞蹈藝術家、中國當代舞領軍人物蘇時進評價到:“最重要的是作品的氣質要有絕對的個性,所以我給《遠山不遠》打了最高分,首先它表現的當代性是我們當今的脫貧,支教是一個長期過程,在脫貧的這個時代,這個作品就有絕對的當代性,脫貧致富是中華民族最偉大的舉動,真正的脫貧是文化的脫貧,首當其沖的就是教育!編導們選擇了在最偏遠的地區進行支教的題材,這對教育脫貧做了一個最具時代的‘動作”。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馮雙白作為點評嘉賓對參賽作品進行了專業化地解讀、分析和評價。他認為作品《遠山不遠》關注了“扶貧”主題,體現出編導積極深入生活,細心體悟現實,將大愛、奉獻的深刻內涵表現在了作品中。
《遠山不遠》選用真實題材準確把握住教育脫貧、責任擔當、民族團結這三個鮮明主題,以胡、謝夫婦的形象作為縮影,通過舞蹈藝術傳播的形式謳歌無數像他們一樣無私平凡的堅守在扶貧教育戰線的教師們。另一方面,作品用舞蹈的方式禮贊教育情懷,彰顯平凡群體的生命價值,挖掘他們身上的崇高與堅毅,投射出教師群體的使命和職責,向參與扶貧頂崗實習支教的學生們傳遞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讓初心薪火相傳,使命勇擔在肩。
編導說
張曉華
《遠山不遠》編導
民革黨員,碩士研究生,四川師范大學舞蹈學院編導教研室主任,主持國家藝術基金一項。曾獲得國際獎項2項,教育部獎項1項,國家級協會獎項2項,省、市、廳級獎項6項,多次被評為全國、全省“優秀指導教師”。
作為一名從事舞蹈創作教學的高校一線教師,我和教研室的兩位年輕編導共同創作的當代舞作品《遠山不遠》充分體現了我們作為師范類院校舞蹈學院教師的角色屬性。作品以扎根在高原地區支教的教師夫婦、感動中國2011年度人物——胡忠和謝曉君夫婦的真人真事為原型創作。通過舞蹈藝術傳播的形式謳歌無數像他們一樣堅守在扶貧教育戰線的無私平凡的教師們,自2018年起籌備作品至今歷經三年,《遠山》從單純的作品創作成為了我職業生涯中人格塑造的一座豐碑,一路經歷“翻越崇山峻嶺”的艱辛,也經歷了一次次收獲及被認可的喜悅。正如我經常跟學生說的:“ 《遠山》不僅僅是一部作品,‘遠山是一種信念,更是一種精神。每一部作品的誕生都能讓我們共同經歷一段非凡的成長,而每一段這樣的成長都在用我們最大的真誠去跨越心中的一座座‘遠山,且一生無悔!”。
崔夢璇
《遠山不遠》編導
中共黨員,碩士研究生,四川師范大學舞蹈學院教師,畢業于北京舞蹈學院,創作多部作品曾獲:第十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第十三屆全國舞蹈展演、四川省大學生藝術節、四川省青年舞蹈大賽等多個獎項。
創作《遠山不遠》的初衷是希望能夠通過個性來表達共性,也希望通過支教老師這樣一個平凡而又偉大的群體,去展示他們平凡又耀眼的人生事跡和生命價值。一路走來,其實挺不容易的,但是就因為這樣的不容易,讓我對教師這個行業有了更深刻的想法,并且我還會在這條路上踏實地走下去。同時感謝我的“遠山”孩子們,他們用真誠去詮釋這個作品,大家都在各自的位置上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每個人的心里都懷揣著向前的力量,每個人的想法愿望在那刻都達成了一致,正是這種力量無時無刻感染著我,舞臺上所傳達的堅守、奮斗、赤誠的精神,也會成為激勵他們繼續拼搏的動力。
姜雨欣
《遠山不遠》編導
四川師范大學舞蹈學院教師,碩士研究生。畢業于東北師范大學。年度“優秀指導教師”,在線教學優秀教師”。青年教師教學競賽獎。創作多部作品曾獲:第十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第十三屆全國舞蹈展演、東北三省電視舞蹈大賽、第十屆全國美譽教學成果獎、四川省文聯2020年度百家“推優工程”、四川省青年舞蹈大賽等多個獎項。
舞蹈是生命最直接的表達,所有作品的創作都源于我們對生活的動情,再用我們的內心世界去豐富它、詮釋它。《遠山不遠》就是通過舞蹈的表達,向參與扶貧頂崗實習支教的大學生們,傳遞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遠山”這個大家庭里的每個人都很真誠,那種對作品的認真、對角色的真摯、對舞臺的熱枕,在每一次排練中都感動著我。他們在舞蹈中磨練了刻苦的意志和永不服輸的精神,一個動作,一個眼神也許會對著鏡子練習百次千次,流下的汗水浸濕了衣服和頭發,這個作品同時讓我見證了每個孩子的成長,希望所有人都能保持這份熱愛,永遠熱淚盈眶,永遠豪情滿懷,永遠坦坦蕩蕩!
演員說
黃凱迪(《遠山不遠》演員)
很榮幸能夠在研究生階段的最后一個學期參與到群舞《遠山不遠》的排練。編導老師們對作品的付出是不言而喻的,更重要的是老師給我們傳遞了他們從選材凝練出來的立意,那就是堅守。“堅守”是一種能夠讓我們實實在在地感受到的精神,也可以說是一種“遠山”精神。深刻記得深圳備戰的最后兩天,在排練廳里,三位編導看到我們的呈現幾度落淚,一個作品只有讓感動自己才能感動觀眾,最終在“荷花獎”評獎的現場,我們做到了!大家對《遠山不遠》留下了深刻的影響,我們也因是節目的一份子而自豪。通過參加這個節目的排演,留給我的“遠山”精神將繼續激勵我未來的人生道路,堅持夢想,踏實地走向自己的遠方。
梁景園(《遠山不遠》演員)
一想起“遠山”的經歷,腦海中就會浮現“值得”這兩個字。排練是辛苦的,同學們的衣服總是被汗水打濕,老師們一遍又一遍地指點。很感恩遇到了一群可愛的人,讓我覺得身處在這個大團體中無比幸運,每次排練的勞累與歡樂持平,累并快樂著,一群人奔著同一個目標努力的時候,真的很美好,所以我對于“遠山”的情感,更多的是感恩, 感謝這個大團體讓我成長 ,并給予了我無盡的快樂時光。感謝相遇,感謝每個人的努力與付出。“遠山”,已成為了我很難忘的經歷。
李佳奇(《遠山不遠》演員)
對于快要畢業的我們來說,這是一次令人難忘又美好的經歷,從最開始加入這個團體的陌生感,到最后我們凝聚起的“遠山魂”,這一步步走來,有我們的汗水、疲憊、努力、堅持和歡樂,有老師們的生氣、頭痛、耐心與陪伴,但大家都在各自的位置向著一個目標前進。那天在“荷花獎”的后臺聽到分數時,我覺得之前的辛苦都是值得的,為之付出的努力讓我們變得更加美好。我們的比賽與演出終將會落幕,但我們的“舞蹈”永不謝幕!
劉錦容(《遠山不遠》演員)
不知不覺已經陪伴“遠山”走過了許多日子。我很榮幸能加入到遠山這個小分隊,且很珍惜每一次和大家并肩作戰的機會。我把這次經歷,當作是生活中給予的寶貴經驗和成長的歷練。在排練過程中,看著老師們的辛苦付出,同學們的積極努力,我也備受鼓舞。我們凝聚起“遠山魂”,把每一次的排練都當作是比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期間,我們也遇到了很多困難,不過大家一同解決,攜手共進,無所畏懼。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還能與老師、同學們一起并肩作戰,希望我們大家的“遠山”能夠越走越遠,越來越棒。
趙雅婕(《遠山不遠》演員)
進入到《遠山不遠》這個大家庭,可以感受到一種特殊的凝聚力,無論是我們的三位排練老師還是同學們,從排練、劇照和視頻中,都可以感受到每個人對“遠山”的熱情和喜愛。一次次汗流浹背,一次次熱淚盈眶,每個人都在用最真摯的情感去表達這個作品。當聽到“荷花獎”最終成績的時候,我覺得一切都很值得,“遠山”真的不遠,感恩、感謝、感動都在心中默默的守護,我相信每一段路都是一種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