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明奇
(福建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福建福州 350117)
進入東京周期以來,國際體操聯合會共舉辦了三場高級別的賽事:即2017年第47屆世界體操錦標賽、2018年第48屆世界體操錦標賽以及2019年第49屆世界體操錦標賽.在新規則的趨勢下“難美并重,美優先”已成為東京周期的主流[1].在經歷過里約奧運會“滑鐵盧”事件后中國男子體操積極吸取教訓,在第47屆世界體操錦標賽上榮獲3金1銀2銅的成績位列獎牌數第一名,這也使中國男子體操重回世界之巔.第47屆世界體操錦標賽僅是各國對新規則下進行的試探,而第48屆體操世錦賽則是參加東京奧運會體操項目的第一個資格賽,獲得男團、女團前三名的隊伍將直接獲得2020年東京奧運會的團體參賽資格.我國獎牌數獲得4金1銀1銅位列獎牌榜第二位,由此看出中國男子體操依舊位列體操強國的第一梯隊.現如今,正值備戰東京奧運會時期,中國男子體操是否能保持巔峰?隨著老將年齡的增大,新生力量是否能撐起中國體操的一片天?以及對規則的理解、對動作技術編排能否跟上世界潮流等都是在現實中無法避免的問題.基于此探討中國男子體操在東京奧運會的備戰策略.
以第47屆、48屆世錦賽中國男子體操運動員進入決賽的競技水平進行比較.
1.2.1 文獻資料法 以第47屆、48屆世錦賽中國男子體操隊員成績為出發點,通過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中國體操網官網等查閱相關資料,對資料進行整理分析,為本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1.2.2 錄像觀察法 搜集網上關于兩屆世錦賽男子體操決賽的視頻進行反復觀看,提取所需的數據,為本研究提供數據支撐.
1.2.3 數理統計法 運用 Excel 對收集的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并繪圖.統計內容包括:中國男子體操隊兩屆世錦賽決賽成績以及其他國際選手的決賽成績.
1.2.4 邏輯分析法 根據數理統計的結果,總結、歸納未來競技體操的發展趨勢,為未來中國競技體操發展的戰略部署提供依據.
2.1.1 第47屆世錦賽男子體操得分分析 本屆體操世錦賽于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辦,這也是繼1985年之后時隔32年,世界體操錦標賽重返加拿大蒙特利爾.這是中國男子體操在經歷過里約奧運會的滑鐵盧之后首次亮相世界.通過本屆世錦賽男子比賽分析,中國隊與日本隊整體實力領先,俄羅斯競技實力有所下滑.通過與里約奧運會男子全能前三名運動員的比賽成績相比較,全能冠軍與季軍之間的差值已由1.724分縮減到0.502分.從本屆世錦賽單項決賽成績來看,鞍馬由老將肖若騰獲得第三,翁浩獲得第六,但是鞍馬決賽冠軍與季軍的分差為0.345分.難度分比第一名少0.500分.這說明在新周期下難度分更加重要,且與完成分并重.其次從冠軍與季軍得分差距可以看到,男子鞍馬項目表現出群雄逐鹿的態勢.
在雙杠方面我國小將鄒敬園為中國體操隊榮獲桂冠(表1),鄒敬園之所以能夠獲得第一名是因為他的難度分達到了6.800分,他的成套難度比第二名高,同樣他的完成分也比較出色拿到了9.100的分值,總分與第二名沃爾尼耶夫相差0.067分的微小分差.老將林超攀獲得雙杠項目第5名的成績.本屆世錦賽以老帶新的陣容已初見成效.相對于吊環項目來說老將劉洋獲得第三名得分為15.266分與第一名的分差0.167分,吊環決賽前三名的難度分均為6.300分,可見吊環成套動作難度分還可進一步加大,并且難度分是拉開差距重要分值.而單杠項目我國運動員老將張成龍,曾在2014年的第45屆世錦賽獲得該項目的冠軍但這次卻無緣決賽.本屆世錦賽我國男子單杠項目出現斷崖式下跌,并且男子自由體操與跳馬項目與世界強度還有一定的差距,這兩項仍然是我國的弱項.
2.1.2 第48屆世錦賽男子體操得分分析 本屆世錦賽是東京奧運會體操項目的資格賽,為了獲得獎牌的最大化,參加上屆世錦賽的劉洋、翁浩去參加科特布斯世界杯比賽,爭取個人參賽名額.通過查閱資料中國體操隊在本屆獎牌榜排名第二,男子體操隊獎牌榜排名第一.在男子鞍馬項目上老將肖若騰取得15.166的總分榮獲金牌.在男子全能決賽上,我國運動員肖若騰與俄羅斯運動員達拉洛揚總分相同,但是在各單項中,達拉洛揚僅在鞍馬項目排名第9,其他5項目均在前三.而肖若騰除了在鞍馬和單杠項目上略勝一籌其他項目都遜色于達拉洛揚.同樣闖進全能決賽的我國小將孫煒雖然僅位列第4得分85.898分,如表2,但是對于備戰東京奧運會也有獲得獎牌的實力.
在雙杠決賽中,林超攀和鄒敬園不負眾望雙雙進入決賽,林超攀獲得第五名,得分15.200.其次是鄒敬園不管是在難度動作還是成套動作完成情況都是排在第一位并且是唯一一位難度分(D分)7分以上的選手,完成分(E分)達到了9分以上其總成績超過第二名0.842分,在雙杠項目中具有較強的統治力.通過資格賽的比拼我國兩位選手進入單杠決賽但是成績并不理想,老將鄧書弟位列第六得分14.066,肖若騰單杠位列第7得分13.900分.在此次體操世錦賽中,我國未有選手進入自由體操、跳馬、吊環項目的決賽.最后在男子團體賽中,中國隊以256.634分戰勝了排名第二的俄羅斯隊,兩隊總分僅相差0.049分.這是世錦賽100多年歷史上,團體冠亞軍最微弱之差.并且此次是中國男團獲得的第12次團體冠軍,是獲得冠軍最多的國家.
在研究體操類項目規則的變化時發現,規則的變化對動作的難度要求更高,加重了動作完成質量的要求,提倡成套動作編排的多樣性[1].
2.2.1 兩屆世錦賽個人全能動作難度分析 第47屆世錦賽男子體操全能決賽中肖若騰與林超攀分別獲得全能冠亞軍,這也打破了日本名將內存航平多年來霸占全能金牌的局面.也是繼楊威之后中國運動員再次奪得個人全能的冠軍.
在48屆世錦賽男子全能決賽上,我國運動員肖若騰與俄羅斯運動員達拉洛揚總分相同,但是在各單項中,達拉洛揚僅在鞍馬項目排名第9,其他5項目均在前三.而肖若騰除了在鞍馬和單杠項目上略勝一籌其他項目都遜色于達拉洛揚.按照新周期規則去掉最高分跟最低分其余項目進行加分,得分高的獲得冠軍.小將孫瑋排在第四名,但是在鞍馬和單杠項目上名列首位.對比兩屆世錦賽全能決賽的四人成套動作發現,肖若騰在自由體操項目上有所下滑,但是在吊環和雙杠項目上較47屆世錦賽提升很大,總成績較上屆世錦賽提升0.665分.林超攀的自由體操、跳馬和雙杠是四位運動員里面最具有優勢的項目.孫瑋的自由體操得分較低僅13.633分,但是他的單杠和鞍馬在48屆世錦賽中都排名第一.我國男子個人全能項目的優勢項目需要繼續保持,劣勢項目要在東京奧運會到來之前繼續加強.
表3 兩屆世錦賽個人全能決賽成績Tab.3 Final results of two World Championships
2.2.2 兩屆世錦賽雙杠動作難度分析 而對于男子雙杠來說我國兩位運動員鄒敬園與林超攀共同進入決賽,為了適應新周期規則鄒敬園臨時將“擺臂馬庫茲”改為“掛臂馬庫茲”難度分增加了0.2分,在難度提升后下法仍然采用“支撐后擺前團兩周轉體180°下”的F組下法,盡管下法有點不穩但是難度分還是拿到了6.8分,完成分9.1分,總分15.900分,奪得雙杠冠軍.另一位運動員林超攀下法采用的仍然“后屈兩周下”的D組下法,在本屆世錦賽雙杠決賽中,有且僅有林超攀一人采用“后屈兩周下”的下法,其余六人采用F組的“前團兩周轉體180°下”,一人采用G組的“后團兩周轉360°下”.可見下法的趨勢逐漸向“前團兩周轉體180°下”發展.
在第48屆世錦賽中,林超攀預賽第三名進入單項決賽,他所采用的依然是上屆世錦賽后屈兩周下的下法,上法也是使用的較為普遍的掛臂前空翻,成套動作的編排依然達不到新周期的編排特點,最后獲得難度分6.4完成分8.8總分15.2排在第五名.而鄒敬園的成套第一個動作G組難度的掛臂馬庫茲然后接E組的支撐馬庫茲,下法也是采用了新周期主流下法前團兩周轉體180°下.相較于林超攀,鄒敬園的成套編排不僅新穎,其完成質量也相對較高.
2.2.3 兩屆世錦賽吊環動作難度分析 在 2017-2020 周期吊環成套動作由以前的五個動作組別合并成四個動作組別,合并后的新的 4 個動作組別分別為:屈伸上和擺動動作及擺動經倒立或成倒立、力量動作和靜止動作或擺動至力量靜止動作、下法[2].從表4可看出我國劉洋為提升D分在本屆世錦賽采用了2個F組難度的動作.吊環項目的評分是從握環開始后的第一個動作開始記起的,所以吊環是沒有上法動作的,而劉洋采用的是F組“直臂直體慢翻成水平十字”.盡管其下法加了難度,采用的是直體后空翻兩周轉體360°的難度,但是在落地的瞬間略跳一步致使難度分6.300分,而E分較希臘選手佩特羅尼亞斯和俄羅斯選手阿布里亞金少了0.167分和0.067分.
表4 第47屆世錦賽我國男子得分情況Tab.4 Scoring situation of Chinese men in the 47th World Championships
2.2.4 兩屆世錦賽跳馬動作難度分析 跳馬曾經是我國男子競技體操中的優勢項目,1982—2004 年期間,中國男子跳馬曾取得過輝煌戰績: 除了李寧、婁云、李小鵬、陸斌等在世界體操大賽跳馬比賽中多次奪得冠軍外,還創造了“婁云跳”“盧裕富跳”“李小鵬跳”等難新動作,為世界體操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3].然而進入新周期以來,第47屆48屆世錦賽中,我國仍然無人進入跳馬決賽.通過對比分析兩屆世錦賽跳馬決賽前三名運動員成績(表5、6)和2018年全國體操錦標賽跳馬決賽前三名運動員成績(表7)比較分析得知,中外運動員均偏向于空翻類動作和側手翻類的動作,而第二跳我國運動員均使用轉體類動作,這說明我國運動員少有人去使用高難度的動作.在D分上,我國運動員第二跳難度分有兩位低于第一跳的難度分,而兩屆世錦賽跳馬決賽的運動員的D分僅有三人使用側直810°難度動作得到5.2的難度分,但其中有兩人的完成分卻比第一跳高.
表5 第47屆體操世錦賽男子跳馬決賽前三名成績Tab.5 Top three results of men's vault final in the 47th World Gymnastics Championships
表6 第48屆世錦賽男子跳馬單項決賽前三名成績Tab.6 Top three results of men's Horse Vaulting in the 48th World Championships
2.2.5 兩屆世錦賽自由體操動作難度分析 自由體操與跳馬狀況相同,在47、48屆世錦賽中無人晉級決賽.通過分析兩屆世錦賽自由體操男子單項決賽運動員的成套動作得知,參加兩屆世錦賽單項自由體操的17名運動員中有13名獲得0.3的連接分,3名0.2的連接分和1名0.1的連接分.這是因為新規則規定一套動作中最多允許兩次連接加分,意味著運動員通過完成連接串最多只能獲得 0.4 的連接分[5].可以看出單個動作的“難”“新”將在東京奧運會普遍使用來提高自己的最終得分.從動作難度組別來看,兩屆世錦賽單個動作D組、E組和F組占比較多(表8),其中D組選擇較多以后直1 080°為主,C組動作比較普遍均為后直720°.在上個周期中自由體操難度最高為G組,而東京周期最高難度提升為H組,并且在兩屆世錦賽中均有選手使用,分別是日本選手白井健三在47屆世錦賽中使用的直體后空翻兩周轉體1 080°(白井3)和俄羅斯選手納戈爾內使用的團身后空翻3周(H組柳金).而G組難度的動作呈現穩步上升的趨勢(47屆1次,48屆2次).在東京奧運周期男子自由體操評分規則將技巧動作劃分為向前的技巧動作(第Ⅱ組別)和向后的技巧動作(第Ⅲ組別)[4].通過觀察兩屆世錦賽視頻發現自由體操中阿拉伯動作選用人數較少.阿拉伯動作在里約奧運周期屬于第Ⅳ組別[6],到了東京周期將阿拉伯動作合并到向后的技巧組別(第Ⅲ組別)[7].可能是在新周期中裁判對此類動作評分較為嚴格、扣分因素較多等原因導致阿拉伯動作逐漸減少直至棄用.
2.2.6 兩屆世錦賽單杠動作難度分析 新周期國際體操聯合會將單杠項目的動作組別由原來的5個類型改為4個類型,即:Ⅰ.有或沒有轉體的懸垂擺動、Ⅱ.飛行動作、Ⅲ.近杠動作及中穿前上動作、Ⅳ.下法.新周期規則取消了杠上動作與飛行之間的連接加分;只有飛行與飛行動作之間才有連接加分,連接加分以 D+D 為多,同時,三連接的加分采用 C+D+D 或 D+D+C 的方式價值較高.在第47屆體操世錦賽中,我國無人進入單杠決賽.48屆世錦賽預賽排名鄧書弟第六名,肖若騰排名第三.決賽中老將鄧書弟第六名,肖若騰第七名(表9).通過觀看48屆決賽視頻分析得出,我國兩位選手的E分都低于平均分8.041分,兩人只有肖若騰下法的時候穩穩釘住.但是他沒有連接加分,成套動作編排沒有老將鄧書弟新穎.鄧書弟的難度分可以媲美前三,說明他有爭奪金牌的實力.但是他的E分相比較前三名選手還有差距.而且他的成套動作中沒有加入G組難度動作.
八名運動員的難度選擇大多集中在第二類(飛行類動作)和第三類(近杠動作及中穿前上動作).觀看前三名成套動作視頻,都采用的G組難度的直體科瓦克斯,科瓦克斯類飛行動作仍是單杠項目競技實力的體現.而肖若騰的直體特卡轉體360°也是在決賽中讓觀眾眼前一亮,但連接加分還有待提高.
2.2.7 兩屆世錦賽鞍馬動作難度分析 近年來,由于鞍馬項目的特殊性和國內學界對鞍馬項目評分規則理解所存在的困難,學界對世界優秀運動員鞍馬動作的選擇與編排的研究成果并不常見,唯有幾篇鞍馬項目的專門文獻或文獻的部分章節展開論述[8].通過分析兩名運動員在兩屆世錦賽鞍馬決賽中的表現得知,D組跟E組動作難度動作使用次數較多成為東京周期的主流,且向F組跟G組難度動作發展.Ⅱ組和Ⅲ組動作構成了鞍馬成套動作的主體,其中Ⅱ組動作使用最多,FLOPS 及組合動作以及俄式挺身類動作是熱門動作;而Ⅰ組動常作為開場第一個動作,以實現滿足動作組別的選擇和提升成套動作難度價值的雙重目的.
如表10所示,肖若騰在第47屆世錦賽中總分以15.066獲得銅牌,在48屆世錦賽中提升自身動作難度,難度分較去年提升0.2分總分提升0.1分獲得冠軍.翁浩在47屆世錦賽鞍馬預賽中以第二名的成績進入決賽,但是在決賽中D分僅獲得6.000分,翁浩成套動作編排新穎且動作質量較好, 最后下法時出現失誤最終得分14.500分排名第六.
運動員都有“運動壽命”,項目不同、性別不同,“運動壽命”也有差異;“運動壽命”通俗來說就是運動員的運動年限,實質上是指運動員自初始訓練開始到達到個人競技水平巔峰,終止于運動生涯結束的全過程時段[2].經過兩屆世錦賽的洗禮,以老帶新的陣容愈發的成熟,中國男子體操隊在某些項目上尤其是優勢項目上后備人才充足,但隨著老將年齡的不斷增長,已逐漸消失在頒獎臺上.縱觀兩屆是世錦賽男子體操前三名運動員的年齡都處于21-26歲之間.所以我國男子體操運動為備戰東京奧運會在年齡方面處于優勢地位,介于我國小將在近兩屆世錦賽中的表現,他們已經有足夠的實力去爭取獎牌.雖然21-26歲為男子體操隊的中堅力量,而小于等于20歲和大于等于27歲雖然人數較少但獲獎牌率為50%,“含金量”為100%.
3.1.1 男子全能項目仍是優勢項目 在第47屆世錦賽男子全能決賽中,我國兩位運動員分別獲得冠軍與亞軍.但是冠軍肖若騰僅鞍馬、跳馬、和單杠上位列前三.在第48屆世錦賽中肖若騰僅鞍馬和單杠排在前列.這可能與俄羅斯選手達拉洛揚重歸世錦賽有關,他僅有鞍馬排在第9名,其他小項目均名列前茅.但是小將孫煒位列第4名但也只有鞍馬項目位列第一,其他小項目均處于劣勢.
3.1.2 單杠、跳馬、自由體操劣勢項目需要繼續加強 我國男子體操在第47屆世錦賽中未有運動員進入單杠、跳馬、和自由體操決賽.而第48屆世錦賽中,也僅有鄧書弟和肖若騰進入單杠決賽分別位列第6、7名.并且跳馬和自由體操仍然沒有中國選手進入決賽.在東京奧運會到來之際,補足短板加強動作難度,創新動作編排是首要任務.
3.1.3 吊環、鞍馬項目需要大力發展 在男子鞍馬決賽中,第48世錦賽肖若騰獲得第一名,D分6.400分相比去年D分增長0.2分,但是在E分的獲取上第48屆世錦賽僅8.566分比去年世錦賽下降了0.100分.在難度增長的情況下要保證完成分也不至于下降太多.而吊環項目呈現中空趨勢,第47屆世錦賽吊環第三名是來自我國小將劉洋選手在得分上他與前兩名選手的難度一樣都為6.300分,但是完成分卻與第一名僅差0.167分說明在東京奧運會是有實力沖擊金牌的.
3.2.1 創新動作編排加大難度,保持自身穩定性 在東京周期“難美并重,美優先”已經成為主流.創新成套動作,成套動作編排新穎是當前裁判對E分一個關鍵的扣分點.雙杠項目下法動作已經向F組難度發展,G組難度下法也有一人使用,只有林超攀在使用“后屈兩周下”.把握事物發展的一般規律, 采用層次性原則,先增加成套動作難度再提升自身穩定性.從我國優勢項目看,主動迎合世界競技體操潮流,既要不斷增加成套動作難度,又要在訓練賽中堅持不懈地增加成套動作的流暢性,提高D分的同時要保證E分的協同發展.
3.2.2 適應新周期規則,提高訓練效率 由于每個奧運周期體操規則的調整都會對全球格局產生重要影響[11],針對東京周期賽制,我國應盡早謀劃男子團體和備戰策略.我國的優勢項目像雙杠和吊環,在保持較高水準的同時,繼續提升訓練效率盡快的適應新周期評分規則,對不該丟分的要保證不失分,同時加強運動員的心理素質,不要因為一個小的失誤導致掉杠、下環等重大失誤.在備戰過程中,緊扣新周期規則,弱勢項目尤其是自由體操,在48屆個人全能決賽中肖若騰跟孫瑋就落后達拉洛揚0.667分和1.167分.所以必須要將弱勢項目補足,爭取在東京奧運會上再創佳績.
3.2.3 加強后備人才選拔,打造全能型選手 東京周期團體賽制對全能型選手的要求更高[12].有調查顯示,當前日本男隊在全能型選手培養方面要明顯優于中國[13].面對即將到來的東京奧運會以及新周期中各種賽事,我國男子體操隊應該加快人才培養形成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國內積極推進“快樂體操”項目,我國男子奪冠年齡大多集中在21-26歲,而年輕一點的選手僅有兩位奪得金牌,已出現斷檔趨勢.大力推進“快樂體操”項目,加快后備人才的輸送是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重要保障.國外實施“請進來,走出去”的方法,“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多與國外體操高手交流,認清自身現狀,補足短板,打造全能型選手將是中國男子體操隊重要任務.
我國男子體操運動員正處于新老交替的局面,加強后備人才的補充是首要問題,一方面加強人才的挖掘力度,另一方面要繼續實行“以老帶新”的參賽陣容讓新人積累經驗.要運用科學的訓練手段,將我國男子體操的劣勢項目加以訓練,全力打造全能型選手,將優勢項目最大化,為東京奧運會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