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紅
(河南省延津縣人民醫(yī)院心電圖室 延津453200)
穩(wěn)定型心絞痛(AMI)為冠心病常見類型,是因冠狀動脈狹窄不能提供給心臟所需供血量,導致心肌暫時性缺血缺氧的臨床綜合征,臨床上常用藥物治療,避免血管內(nèi)血栓形成,減少血管痙攣,降低患者心肌梗死、腦卒中及心血管事件死亡風險[1~2]。治療目標在于控制病情進展、預防心肌梗死、降低心絞痛、心肌缺血發(fā)作頻率,保障生命安全,提高生活質(zhì)量。及時評估患者心肌缺血程度,給予積極有效的對應措施,對改善患者預后,減少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風險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旨在分析AMI患者不同冠脈狹窄與心肌缺血程度的平板運動試驗特征,為臨床治療提供一定的指導依據(jù)。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AMI患者107例為研究對象,其中冠脈輕度狹窄13例、中度狹窄31例、重度狹窄63例;男77例,女30例;年齡58~74歲,平均(65.75±6.37)歲;病程3~7年,平均(4.62±1.20)年;合并高血壓86例,合并糖尿病62例。(1)納入標準:確診為AMI,近3個月心絞痛發(fā)作情況、癥狀緩解情況、硝酸酯類藥物使用情況均保持穩(wěn)定;冠脈造影顯示血管有不同程度的狹窄;心絞痛發(fā)作后心電圖表現(xiàn)可逐漸恢復正常;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曉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存在重度高血壓、血流動力學不穩(wěn)定、心肌炎、高度房室傳導阻滯、未控制的心律失常、肢體活動障礙等平板運動試驗禁忌證者;合并代謝性疾病者;存在冠脈造影禁忌證者;伴有心衰或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LVEF)30%以下者;嚴重電解質(zhì)紊亂者;運動或神經(jīng)功能障礙者;認知功能障礙者。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檢查方法
1.2.1 平板運動試驗 完善試驗前準備,備齊搶救藥品及器械,為患者進行詳細體格檢查,告知檢查相關(guān)注意事項,穿著寬松衣物;試驗開始前使用70%的酒精清潔局部皮膚,粘貼電極片,固定導聯(lián)線,采用Bruce方案設置參數(shù)進行運動平板試驗,分為1~7級,對應不同的持續(xù)時間、速度、坡度,期間密切監(jiān)測患者血壓,一般3 min測量1次,并注意觀察臨床癥狀。待患者心率達到運動終止標準或標準指標時,停止運動平板試驗,進行12導聯(lián)心電圖檢查,一直記錄至患者心電圖表現(xiàn)恢復至靜息狀態(tài)。試驗陽性判定:患者試驗過程中出現(xiàn)明顯的心絞痛;血壓異常:隨著運動負荷的增加,收縮壓下降10 mm Hg以上,期間舒張壓上升15 mm Hg;心電圖出現(xiàn)明顯的ST-T段改變[3]。
1.2.2 冠脈造影檢查 由2名經(jīng)驗豐富的介入科醫(yī)生參考《心血管疾病介入技術(shù)指南》進行冠脈造影檢查,冠脈狹窄程度評估:冠脈管腔直徑狹窄50%~74%為輕度狹窄;冠脈管腔直徑狹窄75%~90%為中度狹窄;冠脈管腔直徑狹窄90%以上為重度狹窄。
1.3 觀察指標(1)分析不同冠脈狹窄與心肌缺血程度平板運動試驗特征,包括運動誘發(fā)ST段下降0.1 mV所需時間及運動量、最大負荷量、最大ST段下降、耗氧量、達目標心率時間、達最大負荷量時心率、心率恢復時間、ST段下移持續(xù)時間等;(2)不同冠脈狹窄程度患者平板運動試驗陽性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4.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或多組間方差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不同組平板運動試驗特征分析 隨著冠脈狹窄程度不斷加深,運動誘發(fā)ST段下降0.1 mV所需時間、達目標心率時間逐漸縮短,誘發(fā)ST段下降0.1 mV所需運動量逐漸減少,最大負荷量逐漸減少,最大ST段下降逐漸延長,耗氧量逐漸減少,達最大負荷量時心率逐漸升高,心率恢復時間、ST段下移持續(xù)時間逐漸延長,三組間各指標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不同組平板運動試驗特征分析( ±s)

表1 不同組平板運動試驗特征分析( ±s)
指標 輕度狹窄組(n=13) 中度狹窄組(n=31) 重度狹窄組(n=63) F P運動誘發(fā)ST段下降0.1 mV所需時間(s)誘發(fā)ST段下降0.1 mV所需運動量(METS)最大負荷量(METS)最大ST段下降(mm)耗氧量[ml/(kg·min)]達目標心率時間(s)達最大負荷量時心率(次/min)心率恢復時間(s)ST段下移持續(xù)時間(s)396.85±27.69 5.30±0.76 12.80±0.94 0.70±0.05 47.15±3.10 650.20±32.50 108.65±15.45 178.90±24.00 205.15±10.65 261.70±21.33 3.65±0.83 8.65±0.75 1.05±0.10 30.80±3.25 475.40±31.55 128.34±14.57 240.00±25.30 315.00±15.60 147.52±19.63 2.05±0.54 5.10±0.65 1.50±0.05 18.20±2.80 320.65±22.75 156.33±13.75 360.70±26.10 395.65±13.60 19.736 9.785 21.693 11.750 18.610 16.535 24.378 22.157 17.852<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
2.2 不同冠脈狹窄程度患者平板運動試驗陽性率分析 輕度狹窄組平板運動試驗陽性率為23.08%(3/13),中度狹窄組平板運動試驗陽性率為58.06%(18/31),重度狹窄組平板運動試驗陽性率為92.06%(58/63),三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
有研究表明,AMI的安全系數(shù)較低,心肌缺血面積在10%以下的患者2年病死率高達4.8%,很多看似病情穩(wěn)定的心絞痛患者,實則可能存在潛在的大風險[4]。因此,對AMI患者進行早期診斷和病情評估臨床意義重大。冠脈造影為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但其為有創(chuàng)性操作,費用高,很難普及,尤其是對于基層醫(yī)院。且很多有心肌缺血證據(jù)的患者靜息狀態(tài)下進行冠脈造影時可能不能發(fā)現(xiàn)明顯異常,可顯示正常的冠脈動脈血流量,但冠脈擴張最大儲備能力又明顯不足,心電圖也可表現(xiàn)為無ST-T段改變。
運動平板試驗又稱運動負荷試驗,是心電圖負荷試驗常見的一種,通過運動使患者心臟負荷及心肌耗氧量增加,讓患者心肌處于缺血的真實病態(tài),進而輔助診斷心肌缺血[5~6]。常用的方案有Bruce方案、ACIP方案、Naugton方案,本研究采取的是最為常用的Bruce方案,該運動試驗的主要優(yōu)點在于可按照預設的目標逐漸增加運動量,期間動態(tài)觀察患者心電圖變化,進而利于病情的判斷,被廣泛應用于嚴重心臟事件危險性、冠心病嚴重程度、心臟治療療效評價、預測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等方面,且操作相對簡單、無創(chuàng)、費用低[7]。此外,運動誘發(fā)ST段下降0.1 mV所需時間及運動量、最大負荷量、最大ST段下降、耗氧量、達目標心率時間、達最大負荷量時心率、心率恢復時間、ST段下移持續(xù)時間等指標可基本判斷心肌缺血情況。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隨著冠脈狹窄程度不斷加深,運動誘發(fā)ST段下降0.1 mV所需時間、達目標心率時間逐漸縮短,誘發(fā)ST段下降0.1 mV所需運動量逐漸減少,最大負荷量逐漸減少,最大ST段下降逐漸延長,耗氧量逐漸減少,達最大負荷量時心率逐漸升高,心率恢復時間、ST段下移持續(xù)時間逐漸延長,且平板運動試驗陽性率也不斷升高(P<0.05)。由此說明,AMI患者不同冠脈狹窄與心肌缺血程度平板運動試驗具有明顯的特征性,可對AMI病情進行評估。
綜上所述,AMI患者不同冠脈狹窄與心肌缺血程度平板運動試驗具有明顯的特征性,可對AMI病情進行評估。但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選取的研究對象為AMI,血管病變較為復雜,加上其他諸多因的素影響,容易存在一定的假陽性或假陰性,今后將擴大樣本范圍作進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