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秀欽
(福建省閩侯縣第二中學 350112)
解答高中物理習題應用的思維方法較多,主要有:模型思維、數學思維、圖像思維、逆向思維等.不同的思維有著其適用題型,教學中應注重這些思維理論知識的講解,并為學生做好解題的示范,使其更加牢固的掌握.


圖1

思維點撥彈簧能夠產生拉力和彈力,且能夠儲存一定的能量,解題時注重運用能量觀點,分析物理過程,降低解題難度.
如圖2所示,為一簡易的起重裝置,AC是上端帶有滑輪的固定支架,BC為質量不計的輕桿,桿的一端C用鉸鏈固定在支架上,另一端B懸掛一個質量為m的重物,并用鋼絲繩跨過滑輪A連接在卷揚機上.開始時,桿BC與AC的夾角∠BCA>90°,現使∠BCA緩緩變小,直到∠BCA=30°.在此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不計一切阻力)( ).

圖2
A.桿BC的彈力大小不變
B.桿BC的彈力逐漸增大
C.繩子AB的彈力先減小后增大
D.繩子AB的彈力一直減小
以B點為對象進行受力分析,其共受到三個力的作用,如圖3所示,即重物的重力G=mg,輕桿的支持力FN,繩子的拉力F,由平衡條件可知,FN和N的合力為和G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圖3
思維點撥解答受力分析相關的物理習題時,注重運用數學思維,靈活運用相關幾何知識,以迅速找到相關參數的變化規律.
如圖4,質量為m的物體A以速度v0在平臺上運動滑到和平臺等高,質量為M的靜止小車B上.小車B處在光滑水平面上,物體A和B之間的滑動摩擦因數為μ,忽略A的體積,為保證A在小車上不滑出,則小車的長度l至少為多少?

圖4
A滑到B上作勻減速運動,B則做勻加速運動.當兩者的速度大小相等時,將一起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即,小車B的長度至少應保證兩者的速度能夠達到相同大小.為更好的解答該題,可考慮采用圖像法進行解答.根據A和B的運動情況繪制如圖5所示的v-t運動圖像:

圖5

思維點撥解答物理習題時應積極回顧所學的物理圖像,充分理解圖像與坐標軸所圍面積表示的含義,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以提高解題效率.
如圖6光滑導軌有一段半徑為R的半圓圓弧,B、C分別為圓弧的最低點和最高點,則在水平地面上何處以何速度拋出小球,才能使它經過C點、B點到達高H時的A點時速度恰為零?

圖6
以小球為研究對象,采用逆向思維進行求解.以水平地面為零勢能面,小球在C點時的速度為vC,從A→C的過程中,由機械能守恒定律得:
①

②
則B→O的水平距離:x=vCt
③
從A→O點由機械能守恒可得:
④
思維點撥如正向分析物理過程較為困難時,可采用逆向思維,以更好的應用所學物理知識,實現順利破題的目的.
高中物理習題教學中,使學生掌握相關的思維方法,可使其少走彎路,提高解題能力與解題效率,因此應注重與學生一起匯總高中物理常用的思維方法,并在課堂上為學生展示經典例題,使其把握相關思維方法的具體應用過程,積累相關的應用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