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幼兒園越來越注重幼兒在德、智、體等方面的全面發展。由于受到傳統應試教學模式的影響,幼兒園“小學化”傾向嚴重。幼兒園的課程是以幼兒的生活經驗為基礎,并在一定程度上對其進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的教育。教師要有效構建科學合理且符合國情需求的幼兒園課程,以促進幼兒園教育目標的實現,提高幼兒的綜合發展水平。文章對幼兒園班本課程的構建進行探究,希望幼兒教育工作者能夠開展符合兒童身心健康成長需求且具有豐富實踐價值及教育意義的教學活動。
幼兒教育關系著幼兒未來的成長及國家未來的發展。在幼兒教育過程中,要使幼兒教育更加生活化,保證幼兒在自然環境中產生探索興趣,從而適應生活,獲得經驗。從幼兒的身心發展情況來看,幼兒對新的環境有著特別的興趣,教師要與幼兒保持良好的情感溝通,使幼兒對教師產生一定的情感依賴。教師要耐心對待幼兒,關懷幼兒,保證幼兒生理及心理的健康發展。一些教師對健康的認識僅停留在生理健康層面,對幼兒的心理健康及社會性能力關注度較低,嚴重阻礙了幼兒的健康成長。生理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礎,幼兒的心理要得到健全的發展,首先要保證幼兒的生理健康,其次要關注幼兒的心理發育,保證幼兒智力正常,積極向上,擁有豐富的情感和開朗的性格,能夠與他人友好相處。在保證幼兒生理、心理都健康的情況下,要對幼兒進行習慣的培養和思維能力的提升,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一)關注幼兒身心發展
為更好地促進幼兒班本課程的構建,首先要明確班本課程構建的基礎。幼兒園應樹立“生活是課程”的教育理念,利用生活中的每個環節實施教育,從而達成課程目標。在班本課程構建過程中,教師必須時刻關注幼兒的身心發展,發現幼兒的興趣,抓住生活細節,隨時調整班本課程內容,積極構建適宜幼兒身心發展的班本課程,使班本課程具有“生活化”的特點。幼兒園班本課程構建過程中,教師要激發幼兒的動手能力及學習能力,保障幼兒生理健康與心理健康共同發展。《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健康是指人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方面的良好狀態。幼兒階段是身體發育及機能發展的重要階段。在幼兒園班本課程構建過程中,要保持幼兒的良好生活習慣,培養幼兒的基本生活能力,構建適宜幼兒身心全面發展的課程。
(二)調動幼兒學習興趣
在班本課程構建過程中,要謹記課程是幼兒的課程。教師要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幼兒自己進行課程理解,保持上課節奏。教師還要學會傾聽幼兒的想法,培養幼兒的創新精神,從幼兒的某一特長出發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每個幼兒都有自身的優點,教師可以通過幼兒的優點、特長,建立適宜幼兒的班本課程,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例如帶幼兒看教育類動畫片,可以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強幼兒的學習興趣。幼兒都有自尊心,教師要多對幼兒進行表揚、鼓勵,讓幼兒體會學習的快樂,這種溫和的表揚方式很容易被幼兒接受。教師要引導幼兒積極參與學習活動,使幼兒在互動中受到啟發,從而完成班本課程的構建工作。
(三)挖掘課程資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要充分利用自然環境與區域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的生活和學習空間。在班本課程開發構建過程中,教師要積極挖掘當地的教育資源,利用其特點進行課程開發,滿足幼兒的學習興趣,同時使幼兒在學習過程中了解各地文化,體驗學習過程中的快樂。幼兒園要積極建立和完善資源庫項目體系,利用園內一切資源對幼兒進行教育。例如,在吃飯過程中,向幼兒普及飲食知識,培養幼兒的飲食習慣,從而保障幼兒的生理健康發展;在游戲課程中,向幼兒普及健康知識或者組織幼兒進行思維方面的游戲,幫助幼兒調整情緒,提高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保障幼兒的心理健康。生活中存在大量的課程資源,幼兒園要進行充分、合理的開發,使之成為幼兒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通過對課程資源的有效管理,為幼兒園班本課程的深入發展提供支撐,實現其應有的課程意義與價值。
(四)構建課程層次體系
幼兒園在構建班本課程過程中,要保證課程構建體系的清晰,完善課程的層級。構建班本課程時首先要確立目標,其次要進行課程內容的填充,最后構建具體實施體系。要依據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結合先進的幼兒教育理念,確定幼兒園班本課程目標。例如,要求幼兒在本次課程中形成學習能力,養成生活習慣等。幼兒園班本課程要保證幼兒能夠學會認知、學會交往、學會生活、學會創造,之后根據目標進行課程內容的構建。例如,為保證幼兒在本次活動中形成學習能力,本次課程將進行折紙活動。班本課程層次體系的構建,能夠使課程效果得到最佳體現。構建有層次的班本教育,能夠使幼兒差異化學習需求得到滿足。教師要發揮不同班級的教育優勢,形成特色課程,使班本課程構建更加科學。
(五)家校聯合
有效的家校聯合是家庭、學校分別發揮各自教育的特點,實現互補教育,從而使幼兒身心得到更加全面的發展。幼兒園要重視家庭教育,通過家長助教等方式,使班本課程更加生活化。由于幼兒園家長的工作不盡相同,不同的家長能為幼兒帶來不同的知識理念,并拓展幼兒園班本課程的內容。教師設置親子作業,可以使班本課程得到延續,建立滲透生活的健康課程。家校要進行聯合,可以使幼兒成為課程活動的主人,在實踐過程中提高幼兒的生活能力。家長也是幼兒園的一種教育資源,是班本課程實施過程中的中堅力量。幼兒教師要通過各種平臺與家長聯系,讓家長了解幼兒的課程內容,借助家長的力量豐富課程內容。

(六)開發特色課程
在每一項課程開發前,教師要進行思考,使幼兒課程呈現科學健康的狀態。打造不同班級之間的特色課程,精準把控課程的核心特點。教師要充分結合幼兒的發展特點,根據不同幼兒的特點進行不同課程的開發構建。在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全面觀察幼兒在課程中的表現,總結課程經驗,使課程更加生動。要隨時優化課程內容,提高課程價值。空間想象能力、抽象思維能力是幼兒的兩大弱項,教師要利用課程內容,引導幼兒一步步將有形上升到無形,引導幼兒建立抽象思維。教師要為幼兒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結合幼兒的興趣,使其在課堂上實現快樂成長。
(七)建設實踐性課程
幼兒的課程建設主要圍繞飲食、運動、生理及心理四方面進行,教師要建設更多的實踐性課程,豐富幼兒的健康常識,不斷培養幼兒的良好習慣,加強對幼兒的安全教育,使幼兒形成一定的安全意識,同時通過與教師的互動,使幼兒學會心理調節。幼兒園可設置特色健康項目,如體能活動項目,在幼兒園創設各項活動區域,使幼兒能夠進行體能訓練游戲。同時利用幼兒園的各種資源,為幼兒建立興趣課堂,使幼兒體會社會交往的樂趣等。實踐性課程的建設,能使幼兒充分參與到課程活動中,在生活中受到教育,加深對教育內容的理解,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
(八)落實課程評價體系
課程建設離不開課程評價。為使幼兒園班本課程建設更加科學,要定期對幼兒在班本課程中的表現進行評價。評價過程中,要以幼兒的身心發展為基礎,關注幼兒的學習過程,對幼兒的發展進行客觀評價。首先,要從課程的時間安排內容、形式和互動方面進行系統評價;其次,對課程環境的建設進行評價;最后,對幼兒的發展進行評價。根據家長提供的信息,對幼兒在家中的表現及課程內容進行綜合性評價。通過課程評價體系,教師可以發現幼兒發展過程中的問題,進一步完善課程,促進班本課程建設質量的提升,豐富班本課程建設內涵。
當下幼兒園教育也在不斷改革,為了更好地滿足幼兒需求,教師有必要為幼兒提供更加豐富多樣、全面科學的課程,構建科學、完善且操作性強的幼兒園班級課程主題。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開發區江海鎮區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