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曄煒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幼兒園應充分結合本土資源,引導幼兒了解本土文化及祖國文化,體會本地的發展與變遷情況,激發幼兒熱愛祖國和家鄉的情感。這就要求幼兒教育工作者深挖本土資源,利用這些社會資源開展幼兒園區域活動,致力于打造一個與自然相結合的幼兒學習發展空間,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因此,巧用本土資源和民間游戲打造的特色課程,是幼兒園課程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園可以結合傳統文化去設置課程和游戲環節,挖掘本土文化資源,讓幼兒得到更好的文化熏陶。
幼兒園的教育環境是重要的引導環節,教師應利用自然環境,創造有效的區域活動,幫助幼兒全方位發展。幼兒教育工作者要因地制宜,深挖本土資源并合理利用,打造幼兒園特色課程和特色區域活動。幼兒園活動區域的布置可以注重設置一些邊角區。在走廊和拐角處可以設置一些功能區,打破傳統的區域格局,擴展幼兒的活動范圍和空間。例如設置一個“農家樂種植區”,為幼兒打造可以動手種植和栽培的區域,增加對本土資源的印象和了解;在走廊的拐角處設置“手工坊”,用于擺放本土特色手工作品和藝術產品,激發幼兒的創作興趣,培養創作能力,開闊幼兒的眼界。
若能將這些本土文化資源很好地應用在幼兒園的活動區域中,能達到利用本土資源開展特色區域活動的目的。
幼兒園的特色區域活動能有效引導幼兒學習和掌握知識技能,是一種自主而靈活的活動途徑。教師可以結合幼兒園本土資源,了解幼兒園當地的自然資源條件,合理使用這些資源,改變區域活動材料較為單一的現象,激發幼兒參與特色活動的積極性。農村資源包含山水和農作物,可以把蔬菜、糧食等農作物引入幼兒園特色區域活動中,創設一個適宜種植的環境,將鄉土氣息融入區域活動中。
教師可以巧妙地結合二十四節氣,向幼兒介紹不同季節的農作物,提高幼兒對節氣的認識;也可以以繪畫的方式引導幼兒去觀察種植園。關于種植的蔬菜棚,可以請種植專家為幼兒講解種植的特點和要點,讓幼兒觀察植物的生長,植物成熟后也可以組織幼兒開展采摘活動。可以利用這些收獲的蔬菜,組織做蔬菜拼盤的比賽,并在幼兒園中設置一個“果蔬坊”,將幼兒的各種創意作品進行展示,以此豐富教學內容,增強區域活動的獨特性。
教師在每個活動區域投放豐富的本土資源特色活動材料,創設不同的玩法,制造各種新鮮有趣的玩具,有助于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教師應根據不同特色材料的不同特性,讓幼兒學習不同的玩法。
例如竹子可以在不同的活動區域中展示不同的特性和玩法。在美術區域,可以讓幼兒利用竹筒進行繪畫創作、編制藝術;在音樂區域,可以指導幼兒利用竹子制作屬于自己的樂器;還可以在其他區域利用竹子制作迷宮,讓幼兒進行滾動珠子走迷宮的游戲,或是帶領幼兒用竹筒進行種植等。通過不同的方式大膽探索新的教學內容,打造具有特色的本土文化區域活動。
幼兒教育宜發展特色區域活動,而開展特色活動和課程需要充足的教育資源和材料。教師可以利用幼兒園當地的資源環境和本土區域文化,收集具有本土特色的自然資源材料。
活動開展前,應鼓勵幼兒收集本土資源材料。以幼兒為教育和引導的主體,教師要潛移默化地將本土特色內容和知識融入幼兒的認知中,并有效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如引導幼兒去觀察農村豐富的農作物資源及其他鄉土資源。在園內活動時,鼓勵幼兒發現幼兒園周邊環境中可以收集的自然材料,如落葉、鵝卵石、果實等,將它們收集后進行手工處理,變成有趣的教育材料。
教師應向家長說明區域活動中收集材料的價值和意義,引導家長參與收集本土資源材料的過程。鼓勵家長與孩子一起參與收集活動,增強親子間的親密互動,體驗與孩子收集材料的樂趣。
除了幼兒和家長,幼師的實踐經驗也有限,且區域活動的開展在我國部分地區普及程度較低,教學的效仿性傾向明顯,教師對區域活動的了解不足、認知不夠。教師只有通過實踐才能獲得經驗,才能理解打造特色區域活動的重要性。
近年來,我們發現幼兒園的教學總是以現成的文本教材為來源進行教學,導致教學內容單一,資源補充程度低,不能很好地帶動幼兒去學習和掌握知識技能,而幼兒也無法深入了解家鄉的本土文化和特色資源。因此,結合本土文化和資源打造園本課程是一條重要途徑。教師應結合幼兒園所處環境,挖掘可利用的自然資源,立足幼兒園實際來創設園本課程,擴展幼兒自主創造的空間。這就要求教師以自然資源為主要教學素材和材料充實幼兒園教學課程,構建園本特色課程。

例如利用當地種植資源和便利條件,引入教學課程,讓幼兒學習、了解本土資源的可操作性,為幼兒了解和掌握本土文化和資源積極創造條件。可以以某個內容和資源材料為主題,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及幼兒之間的差異性,設計一系列幫助幼兒走進生活、體驗鄉村氣息的區域活動,提高幼兒的科學意識和藝術修養。以菌菇作物為例,可以設置不同科目的教學活動,如在科學區域中,引導幼兒觀察菌菇的生長狀況,了解菌菇的不同種類和不同的生長習性。教師可以改變傳統的以圖解說的教學方式,使用視頻導入課堂內容,或是邀請專家、家長加入這個大課堂,讓幼兒不僅能了解到科學技術知識,也能學習一些菌菇類食物的制作方法。通過觀看相關視頻,可以更好地讓幼兒掌握知識技能和經驗。在美術活動中,可以鼓勵幼兒利用菌菇類植物進行繪畫創作、拼圖,也可以引導幼兒參與角色扮演,為菌菇類植物建設一個食品加工廠,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引導幼兒對菌菇類植物進行曬制并設計包裝,成立一個菌菇食品店,讓幼兒思考如何經營這個食品店。
為幼兒創設各種各樣的特色活動,可以豐富幼兒對本土資源的認識,了解當地鄉村的發展和文化變遷,激發幼兒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增加幼兒各方面的知識和提升各方面的技能。
幼兒教育要注重啟蒙性和全方位的引導,結合當地特色資源,注重滲透各個領域的知識,促進幼兒提高各方面的認知水平,幫助幼兒學習和掌握知識與技能。因此,我們有必要對本土資源和教育材料進行優化整合,將收集到的資源材料的有限性轉變為可利用的無限性。在優化本土資源時,應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地方文化中,很多文化產物是有相關文化縮影的,我們應合理提取并運用在幼兒教育中。童謠、諺語、傳說都是十分寶貴的教學資源,具有深厚的文學價值和文化底蘊,同時也是幼兒語言學習的優秀素材。我們在收集民間素材時,不難發現其局限性。例如民間故事帶有濃重的迷信色彩,并且語言文字大多取自古文,生僻拗口,這些故事也都比較復雜,幼兒難以理解和讀懂。因此,在收集民間故事的時候,教師很有必要將這些內容和素材進行簡化和改進,立足幼兒園實際,對材料進行優化。
優化這些材料時,需要以整合和實踐為手段。第一,教師在優化文化內容時,應保留真實的場景描述,對一些本土特色景點內容進行真實完整地描述,有助于加深幼兒對當地景點、景物的印象和了解;第二,刪去有濃重迷信色彩的情節,引入適合幼兒學習的情節內容,有助于培養幼兒積極向上、健康樂觀的精神;第三,文字應通俗易懂,以幼兒為主體,修改過于書面和難懂的詞語和句子,讓語言口語化,使故事情節簡單形象、生動有趣。在改寫民間傳說時,要注意保留其傳奇性特點,運用通俗而直觀的描述,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讓幼兒在有趣的故事中了解家鄉文化和歷史知識。
總之,優秀的當地文化等本土資源都是幼兒園教學中十分重要的資源。在幼兒園課堂和區域活動設計中,教師應結合本土資源并做好優化整合,將精華部分的素材引入園本課堂。利用本土資源打造特色區域活動,是培養幼兒各方面能力和增加幼兒知識儲備的一個重要途徑和有效方式,但目前幼兒園區域活動和本土資源的結合有局限性,還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斷深入探討。
(作者單位:昆山市巴城鎮正儀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