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艷
在幼兒教育中,若采用單一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幼兒在學習與探索時產生積極心理,阻礙幼兒的個性化成長。因此,教師在開展幼兒教學活動時,一定要考慮幼兒的喜好、成長規律等,將游戲與區域活動有機結合,激發幼兒的探究熱情,使幼兒主動學習課程,進而提高課程教學質量。本文圍繞課程游戲化與區域活動兩方面,結合教學以及具體的實施策略進行分析,以期提升幼兒教育成效,促進幼兒的全面健康發展。
幼兒年齡小,好奇心強,也好動,幼兒園在開展主題活動時將課程游戲化,既能滿足幼兒的興趣,又能達到活動的目的,為幼兒教育指明發展的方向。在落實課程游戲化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區域活動考量幼兒的喜好、年齡等因素,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在此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清楚地認識到幼兒是活動的主體,自己的職責是引領幼兒在活動中積極合作、溝通。引領幼兒學習、探索,同時也要預防幼兒在活動中出現意外。若是幼兒因爭奪玩具等問題出現爭吵,教師需要及時協調,引領幼兒建立和諧關系。在區域活動過程中,教師需注重相應游戲情境的構建,實現游戲環節的優化,引領幼兒在游戲中圍繞主題開展相關活動,從而達到全面教育幼兒的目標。
(一)開展特色活動
在游戲化教學背景下,教師需設計特色化區域游戲活動教學方案,將教學目標與活動內容緊密聯系,以提升幼兒教育的成效。教師需參與到幼兒的游戲活動中來,對幼兒的實際表現進行細致觀察,了解幼兒的學習情況以及發展狀況,并基于此設計針對性的教學方案,有效彌補教學中的不足。
如在學習“人民幣”知識內容的教學中,教師通過分析幼兒的喜好進行游戲環節的設計,以“我是小小收銀員”的區域活動引領幼兒展開對人民幣相關知識的探析。在實際的教學環節中,教師運用多媒體進行超市售賣商品情境的構建,使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了解購物的相關規則。同時,引導幼兒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售貨員、消費者。由于幼兒在真實生活中缺乏使用人民幣的相關經驗,教師可以在活動前組織幼兒交流一些問題。如“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人民幣有哪些用途嗎?”“不同面值的人民幣有什么不一樣呢?”,等等。在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需加入幼兒游戲中,對各個環節出現的意外合理調解,確保游戲順利開展。教師依據教學內容設計特色化區域活動,可以高質量地完成教學目標,激起幼兒對知識探究的熱情,也鍛煉幼兒的溝通、操作等能力,讓幼兒學會主動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真正實現高效課堂的構建。
(二)構建活動環境
教師在進行區域活動前還需要開展環境的構建工作,為幼兒的探索創設良好的空間。依據幼兒的個人發展情況,教師一定要在教學過程中為幼兒提供自主探析的平臺,不要對幼兒的思維過度限制。在實際課程的開展中,教師需依據幼兒的知識水平構建探索環境。同時,教師需結合幼兒的真實需求進行材料投放,促使幼兒保持積極情緒參與到區域活動中,有效深化對事物的認知。
如在認識自然、社會生活等課程內容中,教師需要結合幼兒的心理、情感等多方面因素,為幼兒構建區域活動的環境。教師可以在區域活動開展前為幼兒投放不同的材料,確保幼兒在區域活動中都能找到自己需要的材料,強化幼兒的認知需求,使幼兒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如教師可在探索區域投放放大鏡、天平等物品,促使幼兒自主運用材料進行探索,嘗試各種探析方法。教師也可以為幼兒投放現實生活中能夠再次利用的材料,拓展幼兒思維,讓幼兒積極嘗試更多的探索活動。通過區域活動與游戲的結合,增強了幼兒的創新能力,提升了幼兒的操作能力,使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發現學習的樂趣,促使其以更為積極的態度投入到學習中。
(三)明確游戲主題
在區域活動中常出現的問題就是幼兒很容易偏離主題,無法圍繞主題開展具體活動。因此,教師要注重對主題的把握。只有明確活動主題,才能確保教學目標的有效實現。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分析幼兒的喜好,結合其特點精心設計游戲,引領幼兒在積極參與中茁壯成長。

如在以環保為主題的幼兒教育中,教師所設計的游戲活動應圍繞環保、節約等元素開展,讓幼兒在游戲中對環保形成更為深刻的認識,使幼兒在平時的生活中積極應用自己所學的環保知識采取環保措施。教師可組織幼兒開展廢棄物品再利用競賽,要求幼兒利用自己家中的快遞盒、塑料瓶、方便筷子等制作物品,讓幼兒在家長的輔助下完成這一競賽。在課程的開展中,教師需將游戲的全部環節融入到環保這一主題,使幼兒充分感知環保的內涵以及價值。競賽活動結束后,教師應再次強調本次游戲活動開展的主題內容,同時,利用科普動畫為幼兒介紹不注重環境保護可能造成的危害,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對于幼兒來講,利用游戲能夠讓其更為真實且直觀地感知環保所代表的含義,進而在現實生活中有所體現,真正實現知識主題的內化。
(四)注重實踐操作
在區域活動中,教師不僅僅需對幼兒進行知識的教學,也要注重對其實踐能力的培養。具體來講,教師需要在活動區域中投放操作性強的材料,為幼兒留出足夠的時間、空間進行操作活動。鑒于幼兒的思維特點,只有通過動手操作才能讓幼兒漸漸建立起事物之間的聯系,深化對知識內容的理解,提升操作能力。
(五)完善課程內容
區域活動能夠提高幼兒的探索欲望,使幼兒在活動中探索更多的知識實現個性化發展。教師應有效利用區域活動,彌補教學中的不足,幫助幼兒更好地學習,使幼兒能夠發現生活中的美好,產生更為積極的價值觀念。教師需在實際活動中將課程內容進一步完善,幫助幼兒更高效地學習與復習,提高幼兒的學習成效。
如在開展“數鴨子”這一游戲時,教師可以引領幼兒利用數字知識形成對鴨子數量的認知。在這一游戲過程中,幼兒能夠學習更多的生活知識,也能練習在數學學習中所掌握的知識。教師需要在現實生活中挖掘更多的教育元素,以游戲的方式開展區域活動,組織幼兒在富有趣味的學習中感知生活與學習數學知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另外,教師要加大對幼兒的關注,讓每一位幼兒都參與到游戲活動中,增強幼兒的學習動力。
課程游戲化以及區域活動的開展在幼兒教育體系中有著重要的價值,可以讓幼兒在知識學習中得到多方面的鍛煉,對幼兒綜合能力的提升有著促進作用。幼兒教師需要清楚了解課程游戲化以及區域活動的積極作用,結合幼兒的特點以及課程內容采取多種教學方式,使幼兒真正融入課程活動之中。課程游戲化和區域活動的結合促使幼兒通過自己的實際感知增強對事物的認識與理解,獲得觀察、操作等能力的提升,為其今后的發展打好基礎。
(作者單位:甘肅省平涼市崇信縣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