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曉紅
本文從典型案例出發,探尋寶雞市高新區賞識教育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并分析原因,并針對性地提出措施,尤其強調要做到“精準賞識”。
李潔(化名),11歲,寶雞市高新區某小學六年級女生,身型瘦弱,內向靦腆,不喜歡與同學玩鬧。她的父親在外務工,母親在家照顧她和妹妹,姐妹倆都沒有參加興趣特長培訓班。她的學習成績在班里處于中等水平,從她的班主任那了解到,她學習很努力,只是成績提升并不明顯。
筆者在與李潔的班主任交流過程中了解到,班主任與李潔的溝通不多,對她的了解不夠充分,知道她很努力,在全班表揚過她刻苦學習的態度。班主任每次想與她交流,看到她局促不安的神情,便欲言又止。李潔認為自己成績并不優秀,平時不太受教師關注,其實她的內心既渴望得到表揚,又不敢在同學面前展示自己。教師上課時提到她的名字,她都會臉紅好一陣。她缺乏勇氣和自信,其潛能沒有得到充分挖掘,成績停滯不前。筆者問:“老師表揚你勤奮努力的時候,開心嗎?”她搖了搖頭,小聲說:“我不開心,因為我努力了仍然考不到高分,同學會覺得我很笨。”
由此看出,班主任并沒有采取科學合理的賞識教育手段,對敏感內向、有些自卑的李潔僅采用口頭表揚的方式。這可能起不到鼓勵的作用,反而讓學生產生了消極心理。
在訪談過程中,李潔表示,母親最關心的是她的成績。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幾點。
(1)父母受教育水平有限,她是家里的長女,父母將自己的人生理想全部寄托在了李潔身上。
(2)她與父母的交流溝通少,很少向他們流露自己的想法。母親要求她考到班級前十名,她默默地背負著壓力,但是難以完成。母親對此也不止一次地表現出失望。
(3)學校將成績作為劃分學生優劣的標準。李潔的班主任說:“作為六年級的老師,升學率的壓力很大,我平時的精力更多地放在有希望考入重點初中的優生和‘拖后腿的后進生身上。李潔很努力,是讓人省心的學生,我就沒有過多留意。”
李潔在家被母親否定,在學校又被教師忽視。學校與家庭都因為成績沒有給予李潔充分的賞識教育。
通過對寶雞市高新區某小學的調查發現,李潔的情況并不是個例。由于學校靠近農村,大部分學生的家長受教育水平不高。李潔的成績處于全班中等水平,能代表學生中比重最大的中等生。我們可從李潔的案例入手,總結歸納當下賞識教育在寶雞市高新區某小學的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一)部分教師沒有接受過系統的賞識教育培訓和學習
教師對賞識教育的認識不夠深刻,以為鼓勵和表揚就是賞識。教師也不能對學生進行“精準賞識”,不善于運用非言語交流手段,不能針對每一位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賞識教育方案。
(二)賞識教育存在功利性
目前的賞識教育以成績為導向,教師及家長往往把對學生個體的賞識集中指向學習成績。這加重了學生的心理負擔和學習壓力,不利于挖掘學生的潛能。同時,教師的賞識教育不全面,具體表現在學生獲得的賞識教育次數差異較大,大部分學生難以得到足夠賞識。
(一)家長的觀念是影響賞識教育實施的外在原因
一些學生家長因陳舊的家庭教育觀念,對賞識教育的實施缺乏理性和正確的認識,甚至存在抵觸情緒,這阻礙了賞識教育的發展和完善。個別家長依然信奉“嚴師出高徒”的觀念,過分強調懲罰教育。另外,家長“重智輕德”的觀念普遍存在,對孩子、教師的期望集中在分數上。而賞識教育對提高學生分數看似周期長、見效慢,難以得到家長的推崇。如果缺少家長的支持和參與,賞識教育難以有效實施并深入發展。
(二)教師的觀念是影響賞識教育實施的客觀原因
大部分教師注重培養學生的共性,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認識不足,將學生的群體價值置于個人價值之上,以一種共性的要求培養學生的集體觀念。教師的這種意識也易使教育活動出一些問題,比如隨大流、機械地模仿別人,不能根據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實施有效的賞識教育手段和方法。
(三)教師的素質是影響賞識教育實施的決定性因素
教師是教育事業中重要的人力資源,是實施賞識教育的主導力量。因而,教師素質的高低成為賞識教育是否能實施的決定性因素。
1.正確的教育觀念是賞識教育行為的先導。教育觀念直接影響著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現行的教育觀明顯存在功利性,一切向分數看齊。這造成教師的賞識教育觀非常片面。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在現實教育中,學生只是教師教學活動的被動接受者,被動地掌握知識以取得好分數。這種不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教育觀,使教師不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沒有切實考慮學生身心發展的成長規律,沒有采取有效的方式或手段激活每個學生身上的潛能,也沒有以平等的態度由衷地贊賞學生。
2.教師的情感文明素養是教師專業化的重要范疇。目前,小學教師在賞識教育實施過程中,對言語運用的重視遠勝于非言語運用。運用非言語交流手段還處于“不自覺”的階段,教師尚不能熟練地運用其進行有效的情感交流。教師要想提高賞識教育效果,兩者必須并重,甚至要更重視非言語交流。
如上文所述,個案中的學生學習及家庭環境的特點,可反映該區域賞識教育的實施情況。針對存在的問題,本文提出以下實踐方案。
(一)營造以“賞識教育”為特色的環境文化
學校可定期舉辦以賞識教育為主題的經驗交流會、開設學生心理輔導課等,還可在校園、教室、辦公室張貼賞識教育的標語,定期出版賞識教育的板報、專欄,校園廣播站可每天播報賞識教育的新聞、故事、典型人物的先進事跡等,營造賞識教育的文化氛圍。
(二)完善教育評價
教育評價在賞識教育中具有導向作用。客觀、公平、科學的教育評價會調動學校教師參與賞識教育的積極性,還可幫助被評者通過反思不斷調整、改善行為,達到實施賞識教育的目標。
學校對于教師的評價不應僅看重學生成績、升學率,也應拓展評價的內容。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不應僅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
(三)提升教師素質和賞識教育的能力
賞識教育成敗的關鍵在于教師。賞識教育的質量取決于教師的素質和能力。提升小學教師的素質和能力是從根本上促進賞識教育的有效實施。
1.學會賞識、學會愛。熱愛學生是教師應具備的基本職業道德,“學會賞識就是學會被愛,學會施愛,學會自愛”。教師對學生的愛,應表現在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創造輕松愉悅的教育環境,把微笑、愛心、愉快帶進課堂,讓每個孩子的潛能都得到發揮。
2.提升賞識教育的能力素養——“精準賞識”。這里的“精準”有兩層含義。一是教師針對學生要靈活地采取不同的賞識手段。教師可口頭表揚,但注意要以中肯的語氣,用肯定或鼓勵性的語言促使學生奮發,而不是給學生帶來壓力。另外,教師還可用動作、表情或書面語傳達對學生的賞識。如本例中,李潔敏感而內向,教師可嘗試了解她的心理狀態和身心需要,可采取單獨談心或者書面評語的方式對其進行賞識教育。教師要肯定她的努力,對其進行鼓勵,表達對她的期望,并幫助她解決學習方法中存在的問題,避免她盲目地努力。二是賞識要做到準確、具體。教師不僅要注意學生的道德行為、學業進步等閃光點,還要善于發現其他易被忽略的閃光點。教師可通過班級活動的形式給學生創造展示其才能、優勢的機會,并對其加以賞識。這可擴大賞識教育的范圍,更好地發揮賞識教育的作用。
(四)積極促進家校合作,為實施賞識教育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學校要加強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全面掌握學生的情況。學校可通過主題家長會、講座、家訪等形式逐步改變家長陳舊落后的教育觀念。學校要克服功利心理,爭取得到家長的支持與配合,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形成一股合力,共同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
目前,賞識教育在小學的實施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其中既有來自文化傳統、制度政策和家長觀念的外在影響因素,也有學校管理模式、教育評價和教師自身素質的內在影響因素。本文提出了一些措施,如基礎教育工作者要積極參與培訓學習,真正領會賞識教育的本質,避免教師對學生整體賞識不夠和個體賞識不均的問題。另外,“精準賞識”要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情況靈活采取具體的賞識策略和手段,提高賞識教育的質量。它要求教師要肯定學生的差異性,保證賞識教育的全面性。
(本文系寶雞職業技術學院院級課題“賞識教育在寶雞市高新區小學教育中的實踐探索”教研成果,項目編號:2020138Y。)
(作者單位:陜西省寶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