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財政分權、地方政府稅收努力與企業所得稅實際稅負

2021-08-19 15:33:36鄧曉蘭金博涵
商業研究 2021年4期
關鍵詞:企業

鄧曉蘭 金博涵

關鍵詞:財政分權;財政壓力;地方政府競爭;稅收努力;企業所得稅實際稅負

中圖分類號:F81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1-148X(2021)04-0085-13

收稿日期:2020-10-21

作者簡介:鄧曉蘭(1958-),女,成都人,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財政理論與政策;金博涵(1992-),女,西安人,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財政理論與政策。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減稅降費與財政可持續性研究”,項目編號:19XJY020。

一、引言與文獻綜述

減稅降費是降低企業稅負、激發市場活力的重要手段。盡管稅法規定的企業所得稅基本稅率為25%,但對于不同企業設置了差異化稅率,比如,滿足一定條件的小微企業,企業所得稅減按20%征收,國家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征收,國家規劃布局內的重點軟件企業和集成電路設計企業,減按10%征收。差異化稅率的設置體現了國家使用所得稅激勵手段貫徹產業政策的意圖,但企業的真實稅負并不僅僅是法定稅負那么簡單,相反兩者之間可能存在巨大的差異,這種差異可能造成稅收扭曲,影響稅收激勵政策的落實,也不利于財政收入的依法籌集。

另一方面,財政分權體制是我國重要的財政制度安排,是我國經濟增長奇跡、地方政府競爭問題、公共支出結構扭曲等諸多經濟現象的制度底色[1]。在我國的財政分權體制安排下,地方政府面臨著稅收分成帶來的外部性問題,承受著財權與事權不匹配造成的財政壓力,參與著以提高GDP增速為目標的稅收競爭[2],也享受著中央政府轉移支付資金的隱形兜底保障。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地方政府的稅收努力,影響企業所得稅實際稅負。

現有文獻分別從收入分權、支出分權和轉移支付的視角研究財政分權對企業所得稅的影響。收入分權對企業所得稅的影響渠道有二。其一,收入分權體制下,企業所得稅等共享稅的征管權和收益權不匹配,這可能會降低地方政府的稅收努力,因為地方政府可以將稅收不努力的成本轉嫁給中央。崔志坤等(2016)[3]指出,地方收入分成比例越高,其財政努力和稅收努力程度就越高,而企業所得稅分成比例的下降則降低了地方政府的稅收努力,增加了企業逃稅。其二,收入分權會導致地方政府間稅收競爭。GDP增長激勵下,地方政府吸引資本的需求使其具備開展稅收競爭的動機,稅收競爭會扭曲地方政府的征稅行為、促使其采用低稅負的競爭策略,增強企業的稅收激勵,減輕企業稅負[4]。

支出分權對企業所得稅的影響主要來源于財政壓力。在我國,非對稱的財政分權體制使得地方政府承擔了較多的支出責任,面臨著較大的財政壓力,從而增強了地方政府對企業稅收的依賴,促使地方政府加強征管力度,提高企業稅負水平[5]。同時,支出分權下地方政府運用高支出競爭策略,也會增大財政壓力,削弱企業的稅收激勵[4]。

轉移支付對企業所得稅的影響主要來源于地方政府的預算軟約束,即中央財政潛在的兜底保障對地方政府稅收努力程度及征稅行為選擇的影響[6]。理性的地方政府存在借助轉移支付的“公共池效應”轉嫁支出成本,降低稅收努力的動機[7-8]。Baretti等(2002)[9]將轉移支付視為“稅收之稅”,即將政府因提高稅收努力而導致所獲轉移支付資金的減少視為是對地方政府稅收收入的征稅,基于此提出轉移支付制度傾向于降低地方政府的稅收努力。換言之,轉移支付相當于地方稅收收入的替代,在支出水平一定的條件下,轉移支付帶來的地方政府可用財力增加會抑制地方財政努力[10],使地方政府降低課稅程度[11],這種抑制作用還通過企業避稅表現出來。此外,轉移支付的收入效應對地方財政能力的增強會強化地方政府間稅收競爭,從而增強企業稅收激勵,降低企業稅負[12]。不過,不同性質的轉移支付對地方稅收努力的影響不同,總量性和均等性轉移支付對地方稅收努力存在抑制作用,而配套性轉移支付則存在激勵作用,但總體來講,轉移支付降低了地方政府的稅收努力[13]。轉移支付的增加對稅收努力的影響還與政府支出偏向有關,更重視生產性支出的地方政府傾向于降低稅率,而更重視民生性支出的地方政府則相反[14]。最后,轉移支付的波動性也會影響地方政府的稅收努力程度,原因是轉移支付的波動會增加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風險,地方政府出于增加“預防性自有財力”的目的會選擇提高稅收努力,從而增加企業稅負[15]。

綜上,已有研究為本文提供了基礎與借鑒,但現有文獻多將收支分權從財政分權體制中孤立出來,沒有全面考察財政分權的體制要素,本文的研究將彌補此缺陷。本文將全面考察財政分權體制四要素,即收入分權、支出分權、財政壓力和轉移支付對企業所得稅實際稅負的影響,同時考察財政壓力和地方政府競爭因素的調節作用。在理論機理分析的基礎上,使用2005—2018年市級面板數據,運用動態面板模型和面板VAR模型,采用多種分權測度指標進行實證分析,并進一步使用新三板上市微觀企業2012—2017年非平衡面板數據,對總量數據的結論進行補充和印證。

二、理論分析

收入分權對企業稅負的影響。收入分權程度的提高會增加地方政府對地方財源的剩余索取權,從而在理論上增加地方政府的稅收努力程度,提高企業實際稅負。換言之,地方政府減少稅收努力的機會成本變得更高,此時增加稅收努力是更理性的選擇,產生類似于微觀經濟學中的“替代效應”。其次,收入分權也會產生“收入效應”,即收入分權導致的自有收入增加允許地方政府放松努力,進而減輕企業實際稅負,這一邏輯類似于向后彎曲的勞動供給曲線。因此,收入分權對企業稅負的最終影響取決于這兩種效應的強弱,即地方政府究竟是加大了還是放松了稅收努力程度。在現實中,這兩種效應的大小受到其他(財政)因素的影響。其一,地方政府的財政壓力。當財政壓力較大時,地方政府距離“向后彎曲”的拐點較遠,無法產生足夠大的“收入效應”,此時財政分權總體上將增大地方政府稅收努力程度。其二,地方政府參與稅收競爭的激勵。大量文獻研究表明,我國地方政府間存在著稅收競爭[16-17],因此,在分權的政治和經濟框架下,當地方政府官員展開低稅率競爭時,增加稅收努力的邊際成本就相對較高,“替代效應”將失去主導地位,從而導致收入分權降低企業實際稅負。

支出分權對企業稅負的影響。第一,支出分權能夠提高公共服務和公共品的供給效率,這一觀點來自Tiebout(1956)[18]關于財政分權的開創性研究。由于地方政府更加接近當地居民,因而對居民的偏好更加了解,從而能夠“因地制宜”地提供公共服務。理論上,如果固定居民對當地公共服務的滿意度,支出分權相比于集權能夠使用更少的資源達到這一目標,從而節省地方政府財政開支,緩解財政壓力,弱化地方政府的稅收努力,減輕企業真實稅負水平。但在現實中,我國地方政府的支出剛性由來已久,政治和財政等體制性因素并不鼓勵地方政府縮減開支,反而導致其存在支出膨脹的傾向[19]。第二,支出分權可能提高企業的納稅遵從(tax?compliance),即提高了企業主動納稅、減少避稅和逃稅的意愿。Ligthart和van?Oudheusden(2015)[20]使用了42個國家1994—2007年間的數據研究發現,支出分權能夠增加居民對政府的信任。Güth等(2005)[21]通過實驗經濟學方法研究發現,集權相比分權會導致較低的稅收道德和更低效率的配置結果。對企業而言,支出分權下地方政府采取支出競爭的策略,提升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改善企業經營外部環境,企業的納稅遵從程度自然會提高,從而引起企業實際稅負水平上升。第三,支出分權下的支出競爭會增加地方政府的支出擴張傾向,從而加大財政壓力,增加地方政府的稅收努力,提高企業稅負。賈俊雪和應世為(2016)[4]指出,支出分權導致地方政府采用高支出競爭策略,增加了企業真實稅負水平。

收支分權失衡對企業稅負的影響。收支分權失衡共包括兩方面:縱向失衡和橫向失衡。縱向失衡的一個直接后果是增大了地方政府財政壓力,進而促使地方政府加大稅收執行力度來緩解壓力,因此導致企業稅負提升。但是需要注意這些影響在區域上的異質性,部分發達地區經濟財政狀況較好,對轉移支付沒有依賴甚至是轉移支付的凈貢獻者,即收支分權的橫向失衡。在我國,部分發達地區自有收入在滿足自有支出之后,還有一部分資源被以“轉移支付”的名義拿到落后地區。在雙重失衡的背景下,落后地區和發達地區面臨著不同的財政激勵。其一,落后地區面臨的縱向失衡帶來的財政壓力更大,加大稅收征管力度會造成資本外流、稅基減少,最終導致更大的財政壓力。陳曉光(2016)[22]也注意到這一機制潛在的惡性循環,因此,落后地區應盡可能采取其他方式籌集資金,盡量避免提升企業稅負。其二,在橫向失衡的影響下,發達地區存在降低稅收努力程度的傾向:因為加大稅收努力帶來的稅收部分被轉移到落后地區,造成了外部性,而增加稅收造成的資本流失成本卻全部由自身承受。

轉移支付對企業稅負的影響。作為我國財政分權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轉移支付機制在分稅制改革之初就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第一,轉移支付可以緩解地方政府的財政壓力,弱化地方政府加大稅收征管力度的動機。第二,轉移支付會影響地方政府間的稅收競爭模式:轉移支付增加了落后地區地方政府財力,使其有能力參與到地方政府間稅收競爭中來;而且轉移支付資金對于地方政府來說是自有資金的完美替代品,相比增加稅收造成資本外流,轉移支付資金相對成本很小,這一“公共池機制”進一步降低了地方政府的主觀努力程度。但是轉移支付中的專項轉移支付要求地方政府進行資金配套,反而增加了地方財政壓力。而且,有研究表明轉移支付會增加地方政府的支出傾向[23],從而抵消對財政壓力的緩解作用,這又導致轉移支付可能會增加企業稅負。

不難看出,不管是收入分權和支出分權,還是收支失衡和轉移支付,四個要素對企業稅負的凈影響都具有理論上的不確定性,而決定因素主要包括地方政府的財政壓力而增加企業稅負和地方政府競爭強度而降低企業稅負。因此,本文將借助實證分析來考察財政分權對企業稅負的實際影響以及財政壓力和地方政府競爭的調節作用。

三、基于市級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

(一)數據來源、變量和描述性統計

本部分用于實證分析的數據為2005—2018年地級市面板數據,不含直轄市以及新疆、西藏、海南。數據主要來自CSMAR數據庫和最新出版的《中國城市統計年鑒》。由于城市層面的企業所得稅數據自2005年才在CSMAR數據庫中公開可得,因此本文中樣本的起始年份為2005年,終點年份為2018年。由于《中國城市統計年鑒2019》沒有匯報2018年各地級市的固定資產投資數據,該年度部分缺失的投資數據來自各市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根據各市在報告中匯報的當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計算而來。值得說明的是,轉移支付數據2009年之前來自WIND數據庫,而2009年之后的數據則是筆者手動搜集自各省政府或者財政廳的官方網站公布的決算表格,少量部分數據來自各市的財政局①。

在市級面板回歸模型中使用到的主要變量包括如下:

被解釋變量:企業所得稅(lnincometax)。市級企業所得稅數據來自CSMAR數據庫和城市年鑒,單位為萬元,并在水平值的基礎上取自然對數作為衡量指標。

核心解釋變量:財政分權。財政分權的衡量方式有很多,在本文中,具體指的是各市所面臨的財政分權程度,也是其直接上級政府即省級政府對市級政府的分權。本文用市級人均財政預算內收入/省級人均財政預算內收入作為收入分權(fdrev1)的主要衡量指標,相應的用市級人均財政預算內支出/省級人均財政預算內支出作為支出分權(fdexp1)的主要衡量指標②。作為補充,本文還同時構建了另一種衡量財政收支分權的方式:財政收入(支出)分權等于省內各市級財政收入(支出)之和除以該省份總的財政收入(支出)。這一指標能夠準確地說明省級政府占據了多少財政資源并將多少財政資源安排給各地級市政府支配,然而這一指標的弊端在于它僅隨省份、時間而變,換句話說,同一年內同省份各市這一變量的取值相同。最后,由于本文是研究財政分權對企業所得稅的影響,因此還構建了企業所得稅的收入分權度量(fdrev2),即市級人均財政預算內企業所得稅/省級人均財政預算內企業所得稅。

重要解釋變量:

財政壓力(fispressure)。財政壓力是財政收入分權和支出分權不匹配的直接后果,也直接影響地方政府的稅收努力程度。本文使用地方政府財政收支缺口(即地方政府財政支出減去財政收入)占自有財政收入的比重來衡量。

轉移支付(lntransfer)。轉移支付會影響對地方政府的稅收努力[13],而且轉移支付同財政分權具有不可分割的聯系。在一般不允許地方政府列赤字的情況下,每次財政收支分權調整帶來的地方財權事權不匹配都會要求對應的轉移支付調整。本文使用地級市政府從各省獲得的總轉移支付劃撥衡量轉移支付,并取自然對數,單位為萬元,并且構造了一般性轉移支付的自然對數(lngentransfer)和專項轉移支付的自然對數(lneartransfer)作為區分。

除了上述主要解釋變量外,在回歸方程中還需要包括一系列控制變量:

城市經濟發展水平(lncitygdp),用城市層級的GDP水平(萬元)的自然對數刻畫。產業結構(secratio),用城市的第二產業所占比重來衡量。固定資產投資(lninvest),用市級固定資產投資扣除住宅投資的自然對數來衡量,單位為萬元。外商直接投資(lnfdi),用市級外商直接投資總額的自然對數來衡量,單位為萬元人民幣。人力資本(humcapital),用當地中小學生人數在總人口中占比的自然對數來衡量。人口密度(lnpopdensity),用總人口除以地級市面積的自然對數來衡量,單位為人/平方公里。

表1給出了市級層面變量的描述性統計。作為非微觀層面數據,市級面板數據的樣本量可觀,變量觀測個數基本都在3600以上。囿于前文交代過的原因,轉移支付的數據質量與其他變量明顯不匹配:加入轉移支付后,樣本量會減少近40%,但仍有2000左右的樣本容量,可以滿足實證分析的需要。在實證過程中,本文會通過逐步添加轉移支付變量的方式,最大程度的避免對樣本容量的損害。

(二)實證結果與分析

1.基于動態面板模型的回歸結果

考慮到地方政府當年的企業所得稅收入極可能與上一年度的企業所得稅收入相關,因此在回歸方程中引入被解釋變量的一階滯后項,并使用差分GMM方法進行估計。同時,收入分權、支出分權以及收支不匹配帶來的財政壓力和轉移支付變量都存在內生性問題,此處也分別用一階滯后作為對應的工具變量。通過對殘差項自相關的檢驗,發現一階相關而二階不相關,適合采用差分GMM進行估計。

如表2所示,企業所得稅變量的滯后項在6個模型設定中均在1%的水平下顯著為正,表明地方政府企業所得稅收入的確會依賴上一年度的對應收入,也說明了引入被解釋變量滯后項作為解釋變量的合理性。在表2中,列(2)、(4)和(6)分別在列(1)、(3)和(5)的基礎上加入了轉移支付的一階滯后變量。為了考察研究結果對分權測度方式變化的敏感性,表2給出了使用3種不同測度方式的回歸結果。列(1)和列(2)使用各市預算內收支分權作為核心解釋變量,可以看到,收入分權變量不顯著,支出分權變量在列(1)中顯著為正但在列(2)中不顯著。列(3)和列(4)使用各市所得稅收入分權(fdrev2)測度收入分權,支出分權仍然使用各市預算內支出分權(fdexp1)。結果發現,所得稅收入分權依然在1%的水平下顯著為正,表現出較好的穩健性,且列(4)中收入分權變量的系數甚至比之前還大。列(5)和列(6)使用省對各市的財政收支分權作為核心解釋變量,結果顯示,收入分權變量在列(5)中顯著為負,而列(6)中又變得不顯著;支出分權變量在列(5)中不顯著,在列(6)中顯著為正。由此可見,財政分權對企業所得稅的影響對分權測度方式比較敏感,以各市所得稅收入分權(fdrev2)測度的財政分權相比其他收入和支出分權指標表現出良好的穩健性,表明企業所得稅收入分權程度提高會增加地方政府企業所得稅收入。

關于另外兩個關鍵解釋變量,財政壓力和轉移支付,表2的結果顯示財政壓力對地方政府企業所得稅收入無顯著影響,可能的解釋是,第一,盡管大多數地方政府都存在預算內收支缺口,但都被來自上級政府的轉移支付資金彌補,因此對財政壓力并無實質性影響;第二,盡管財政壓力會提高地方政府增收的動力和努力,但地方政府仍可能通過其他方式緩解壓力,比如增加預算外收入和非稅收入。另一方面,轉移支付變量在表2的3個模型中系數均為負,其中兩個顯著,說明轉移支付能夠降低地方政府的稅收努力,進而減少地方政府企業所得稅收入。

接下來討論控制變量的影響。經濟發展水平(lncitygdp)的系數在所有模型中均顯著為正,表明經濟發展水平越高,企業所得稅收入就越高,與預期一致。第二產業結構比重(secratio)系數顯著為正,可能的原因是服務業企業很多都是小微企業,享有稅收優惠且不便于監管,因此第二產業比重的提高能夠增加地方企業所得稅收入。固定資產投資(lninvest)在六個模型中均顯著為負,表明固定資產投資的增加抑制了地方企業所得稅收入,可能是企業當年的投資支出減少了其利潤總額,因而繳納的所得稅變少,也可能是固定資產投資的增加是地方政府正在參與競爭的表現,而地方政府的競爭行為可能通過稅收競爭的方式影響企業所得稅。外商直接投資(lnfdi)在六個模型中均顯著為負,可能的原因是外商直接投資一般是地方政府稅收競爭的結果,因而帶來的所得稅收入相對較少。最后,人力資本(humcapital)和人口密度(lnpopdensity)都不顯著。當然,對控制變量具體影響機制的剖析超出了本文的研究范圍,在此只嘗試性的給出一些解釋。

2.分樣本回歸:財政壓力和地方政府競爭的作用

在理論分析中,本文指出財政壓力和地方政府競爭行為在財政分權對地方企業所得稅收入的影響鏈條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本部分將對此進行重點分析。

(1)財政壓力的角色。表3給出了用于考察財政壓力的分樣本回歸結果。這里將江蘇、浙江、廣東和福建四省內的地級市作為“無財政壓力”組,其余樣本作為“有財政壓力”組③,進一步在分樣本中使用差分GMM進行估計。列(1)和(2)為無財政壓力組的回歸結果,列(3)和(4)為有財政壓力組的回歸結果。根據表2的結果,只有以各市所得稅收入分權度量的財政收入分權顯著且穩健,此處也以fdrev2作為核心解釋變量。在列(1)中,收入分權變量符號為正但并不顯著。對應的,在有壓力組樣本中收入分權在1%的水平下顯著為正。加入了轉移支付變量之后,列(2)中收入分權變量顯著為正,表明收入分權的提高增加了地方企業所得稅收入。同時,對應的列(4)中收入分權變量不僅顯著程度更高,系數的大小也是列(2)系數的兩倍多。這些結果一致表明在有財政壓力的地區,收入分權的提高更能顯著提高稅收努力,從而增加當地企業所得稅收入。這一結論也與預期一致,因為財政壓力會激發地方政府的增收動機,并且無財政壓力組的財政收入部分會通過轉移支付的形式劃撥給其他地區,導致多征稅給自身帶來的收益有限。

此外,轉移支付變量在無財政壓力組的回歸結果不顯著,而在有財政壓力組的回歸結果顯著為負,表明在財政壓力較大的地區,轉移支付減少了地方政府對企業所得稅的征收。在財政壓力較小的地區,可能由于收到的轉移支付資金較少,轉移支付對地方政府企業所得稅收入沒有顯著影響。最后,支出分權在四個回歸方程中均不顯著,與前文結論一致。

(2)地方政府競爭的角色。類似的,為了考察地方政府競爭在財政分權對地方企業所得稅影響中的作用,將樣本分為競爭組和非競爭組。具體思路是,考慮到地方政府競爭的主要目標是GDP相對增速,即那些增速相比競爭對手要高的地級市領導人更容易獲得晉升,本文求出各市在樣本年限內的平均增速和省內各市的平均增速,將那些增速高于省內各市平均增速的市定義為競爭組,低于的定義為非競爭組。

表4給出了對應的回歸結果。列(1)和(2)為競爭組,列(3)和(4)為非競爭組,估計方法和設定同表2一樣。可以看到,收入分權變量(fdrev2)在所有回歸中均顯著為正,而支出分權并不顯著,再次證實了前文的結論。需要重點關注的是收入分權變量在兩個分樣本中系數的相對大小對比列(1)和列(3)可見,無論是系數大小還是顯著性水平,非競爭組中收入分權都更能提高企業所得稅收入。在引入轉移支付變量后,對比列(2)和(4),依然可以得到同樣的結論。造成差異的原因在于,地方政府會通過降低企業實際稅負來吸引企業,從而減少地方企業所得稅收入。所以在競爭激烈的地區,收入分權對企業所得稅收入的正向促進效應較小,這一結果也與理論分析一致。

3.對內生性問題的進一步處理:面板VAR模型

盡管本文使用差分GMM動態面板模型來緩和財政分權、財政壓力和轉移支付變量的內生性,但其他控制變量的內生性問題也不可忽視。盡管本文重點關注的是財政分權等核心解釋變量,但控制變量的內生性及控制變量和核心解釋變量的相關性也會導致核心解釋變量估計的不一致。而且對于刻畫宏觀層面總量數據的變量,很難找到理想的工具變量。為此,本文進一步使用面板VAR模型進行分析,在模型中,所有的變量都被視為內生,這也更符合實際情況。

參照Abrigo?&?Love(2016)[24]關于面板VAR模型的說明性文章,本文在模型右邊引入所有內生變量的一階滯后,采用前向正交分離(forward?orthogonal?deviation)的方法去除個體固定效應,使用GMM式的工具變量(一階滯后)。在使用面板VAR模型之前,為了保證模型的穩定性,對所有變量進行了一階差分處理,因此造成了部分樣本損失。考慮到模型中包含滯后項以及需要滯后項作為工具變量,樣本量會進一步縮小,在模型設定時將產業結構、人力資本和人口密度等相對外生的變量作為外生變量,以減少估計的方程和參數。

同之前一樣,面板VAR模型的分析也使用了三套收支分權測度方式,即(fdrev1,fdexp1)、(fdrev2,fdexp1)和(fdrev,fdexp),共估計了三套面板VAR模型。圖1依次展示了對應三套模型的穩定性檢驗,可看到三個模型特征根的絕對值都在1以內,表明模型是穩定的,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下一步分析。

圖2展示了以各市預算內收支分權(fdrev1,fdexp1)衡量分權時的脈沖響應結果。左上方是地方企業所得稅負對收入分權(fdrev1)的脈沖響應,可以看到在期初,收入分權對企業所得稅收入有一個非常短暫的正向促進效應,很快趨于零。右上方則顯示出支出分權對企業所得稅收入沒有顯著影響。財政壓力變量對地方企業所得稅收入沒有顯著影響,印證了之前的回歸結果。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右下方轉移支付的影響,可以看到,轉移支付在剛開始的1-2年內有明顯的抑制作用,此作用在1年后達到最大,隨后逐漸上揚,并在之后有一個較弱的正向促進作用,然后影響逐漸消失。總體來看,負向抑制作用占主導地位,而微弱的正向效應可能是轉移支付的瞬時增加會在未來幾年內有所回調,符合直覺的解釋是轉移支付降低了地方政府的稅收努力程度。回顧之前的回歸結果,發現轉移支付變量(laglntransfer)在大多數模型中都顯著為負,表明結果具有較好的穩健性。

類似的,使用各市企業所得稅收入分權來衡量收入分權并重復之前的面板VAR模型估計和脈沖響應分析,得到的結果如圖3。可以看到,結果與圖2非常相似:支出分權和財政壓力依然沒有顯著影響,收入分權和轉移支付影響顯著,而且轉移支付變量表現出的影響模式與之前一樣。不同的是,各市所得稅收入衡量的收入分權對企業所得稅的影響要更大且更精確,一個標準差的fdrev2增加能帶來企業所得稅1.5個標準差的增加,約為圖2中fdrev1變量影響的六倍。而且對應脈沖響應曲線的置信區間也更狹窄,說明估計的精確度較高。這一發現同樣與之前的回歸結果吻合,即財政收入分權影響的估計結果對收入分權的測度方式敏感,尤以各市所得稅收入分權(fdrev2)的影響最為顯著。

圖4給出了以省對市收支分權作為財政分權的測度方式時的脈沖響應結果。收入分權變量表現出先正后負的影響效應,且大小程度基本相當,其后影響逐漸消失。支出分權的影響也表現出類似的模式,但更加微弱。財政壓力和轉移支付的影響與圖2和圖3的結果基本一致。

在以上分析中,不同測度財政分權的變量依次替換進入模型,在現實中這些分權是同時存在的。具體說,省級政府首先決定對各地級市的財政收支分享比率(即fdrev和fdexp),之后各市會面臨一個獨屬于自身的財政收支分權(即fdrev1和fdexp1),在各市面臨的財政收支分權中又包含企業所得稅收入的分權。也就是說,這些指標并不是割裂開來的,而是同時存在于財政分權體制之中,因此還應將這些指標囊括進同一個模型進行分析。而VAR模型也允許這樣的分析,將所有的變量都視為內生變量,不關注變量的估計系數而是使用脈沖分析的方法來考察變量對系統的影響。圖5給出了脈沖分析的結果,結論與之前的分析高度一致,只有轉移支付和各市所得稅收入分權對企業所得稅收入總體上產生了顯著影響。

因此,總體來看,本文的結論具有很好的穩健性,即企業所得稅收入分權會提高該市的企業所得稅收入,轉移支付則會抑制地方企業所得稅收入的增加,支出分權和財政壓力變量不具有顯著影響。

在脈沖響應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進行方差分解分析,用于考察不同解釋變量對被解釋變量變動的解釋程度。根據表5展示的結果可以看出:在所有核心解釋變量中,轉移支付的解釋能力最強;以企業所得稅收入分權度量的收入分權(fdrev2)解釋程度要遠高于以預算內收入分權度量的收入分權(fdrev1);市級層面的支出分權解釋能力非常微弱;省對市的財政收支分權具有一定的解釋能力,但影響的方向具有較大不確定性。

總基于市級層面數據的分析,主要結論為:各市的企業所得稅收入分權能夠顯著提高當地企業所得稅收入,而以預算內收入計算的各市財政收入分權和省對市財政收入分權沒有顯著影響,支出分權和財政壓力同樣也不具有顯著影響,而轉移支付能夠顯著抑制企業所得稅收入的增加。財政壓力的不顯著為支出分權的不顯著提供了一個合理的解釋:理論上,支出分權通過促進地方政府支出競爭,進而帶來財政壓力,促使地方政府提高征稅積極性,然而,財政壓力的不顯著使得這一邏輯鏈條斷裂。事實上,財政壓力變量的不顯著也很好解釋:一方面,巨額的轉移支付緩解了地方財政壓力,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更可能通過其他操作空間較大的收入科目來緩解財政壓力,比如預算外收入和非稅收入等。

四、基于企業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

下面將在市級面板數據分析的基礎上,繼續采用企業層面的數據進行分析。使用企業數據是既往研究的主要做法,而本文使用的新三板上市企業數據是既有研究沒有采用過的,這樣做可以增加研究的可比性和互補性。

(一)數據來源、變量和描述性統計

本文使用新三板上市企業2012—2017年非平衡面板數據。既有研究多使用中國工業企業數據庫,樣本區間一般只到2009年,少部分到2012年,因而本文使用2012—2017年數據,對既有文獻從時效性角度而言是一個拓展。也有研究[25]采用A股上市公司數據,但上市公司規模龐大,難免存在跨地區經營和稅收繳納上的復雜性,并不適合作為這一問題的研究樣本。

被解釋變量是企業層面的所得稅稅負,取自然對數(lnincometax2)。財政分權相關變量同前文一致,包括以各市人均預算內收入(支出)除以省級人均預算內收入(支出)計算得到的fdrev1和fdexp1,各市所得稅收入分權fdrev2,以及省對市的收入和支出分權fdrev和fdexp。同樣,財政壓力(fispressure)和轉移支付變量(lntransfer)也與之前的構造方式一樣。控制變量包括一系列企業層面的特征變量,包括總資產的自然對數(單位為元)、營業收入、資產負債率、營業利潤率、每股收益和總資產周轉率。剔除利潤率低于0和大于100%的企業以及資產負債率小于0和大于100%的企業,得到最終樣本。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如表6所示。

(二)實證結果與分析

1.基準回歸結果

表7給出了使用企業層面數據的回歸結果,所有模型均控制了年份和企業固定效應。與之前一樣,此處依次使用三種分權測度方法作為核心解釋變量。列(1)中,使用各市預算內收入分權衡量的收入分權變量不顯著,而支出分權變量在10%的水平下顯著為負。列(2)在列(1)的基礎上引入了轉移支付自然對數的滯后項,結果顯示支出分權變量不顯著而收入分權變量在1%的水平下顯著為正。數量上看,各市預算內收入分權提高一個標準差,會使企業所得稅負平均提高35%(2.173*0.163約等于0.35)。列(3)和(4)使用各市所得稅收入分權作為核心解釋變量,結果顯示收入分權變量均在1%的水平下顯著為正,支出分權變量不顯著。在列(4)中,收入分權的估計系數為0.337,意味著所得稅收入分權提高一個標準差會導致企業所得稅負平均提高57%。列(5)和(6)使用省對市的收支分權作為核心解釋變量,發現兩者都不顯著。總的來看,表9的結果與市級層面數據分析得到的結論完全一致,即財政分權的影響對測度方式敏感,尤以企業所得稅分權的影響最為顯著。控制變量方面,顯著且穩健的是營業收入和營業利潤率變量,兩者都顯著為正,符合理論直覺。

2.不同所有制企業的異質性影響

本文還考察了財政分權對不同所有制企業所得稅負影響的異質性,結果如表8。根據上文結論,只有以各市所得稅收入分權度量的收入分權影響顯著,此處統一使用fdrev2作為核心解釋變量。可以看到,在國有企業樣本中,收入分權對企業所得稅負沒有顯著影響;在民營企業樣本中,收入分權顯著提高了企業所得稅負。這一反差表明,財政收入分權對企業所得稅負影響具有明顯的所有制異質性,分權帶來的稅收征管激勵主要作用于民營企業而非國有企業。可能的解釋是,國有企業同地方政府的關系更加親密,決定其稅負的主要因素不是地方政府在激勵下的理性決策,而是國有企業承擔的政治經濟任務等非市場因素。

3.財政壓力的角色

繼續依照之前的分析思路將樣本分為無財政壓力組和有財政壓力組。根據表9,在無財政壓力地區,收入分權對企業所得稅負無顯著影響,而在有財政壓力地區,收入分權顯著提高了企業稅負,與市級層面結論一致。同時,在有財政壓力地區,財政壓力變量的滯后項(lagfispressure)顯著為正,而在無財政壓力地區不顯著,再次為財政壓力的異質性影響提供了支持。

4.地方政府競爭的角色

同前文一樣,將企業層面樣本按照地方政府競爭程度分為競爭組和非競爭組,回歸結果如表10所示。與之前的發現不同,在競爭組,收入分權的增加提高了企業所得稅負,而在非競爭組,收入分權的提高對企業所得稅負無顯著影響。造成反差的原因,其一可能是樣本的變化,經過核查,市級面板數據的時間區間為2005—2018年,有3680個觀測值,而企業層面數據時間區間為2012—2017年,共對應853個城市—年份個體。其二,新三板企業只占當地所得稅收入的一小部分,經計算,在可比樣本內,新三板企業繳納的企業所得稅約占當地總企業所得稅的10%,因此很可能是剩余的90%主導了結果。

為驗證上述猜想,筆者用市級企業所得稅收入剔除該市新三板企業繳納企業所得稅收入的自然對數作為被解釋變量,使用差分GMM方法重復了表4的回歸過程,回歸結果如表11所示,可以看出,收入分權對企業所得稅的影響在非競爭組更大,證實了新三板企業并非地方政府稅收競爭的主要目標。

五、研究結論與政策啟示

財政分權體制作為一項根本的財政制度安排,對我國地方稅收努力和企業所得稅實際稅負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對這一問題的研究一方面有利于保障財政收入,完善財政體制,另一方面有利于激發企業活力,促進經濟發展和保障財源。本文分別使用市級和企業層面面板數據,同時考慮了收支分權、財政壓力和轉移支付,全面分析了財政分權對企業所得稅的影響,得到如下結論:

第一,收入分權會提高企業的所得稅負,增加地方的企業所得稅收入,支出分權不管是在微觀層面還是在市級總量層面都具有顯著而穩健的影響。雖然,收入分權同企業所得稅具有更直接的關系,而支出分權通過影響支出競爭策略進而影響財政壓力,但這一渠道并不被本文的實證所支持。而且,微觀證據表明,收入分權對企業所得稅稅負的提高主要作用于民營企業,而對國有企業不存在顯著影響。

第二,財政壓力對企業所得稅沒有顯著影響,原因可能是地方政府通過企業所得稅以外的其他收入或是轉移支付緩解了財政壓力。轉移支付對地方企業所得稅收入有顯著的負向影響,即轉移支付作為稅收收入的替代品,降低了地方政府的稅收努力。但是,轉移支付對微觀樣本中的新三板企業所得稅負沒有顯著影響,表明地方政府稅收努力并非均勻統一地施加到所有企業,而是呈現出企業所有制上的異質性。

第三,財政壓力和地方政府競爭均起到了顯著的調節作用。具體的,在財政壓力較大的地區,地方政府的征稅積極性更高,因而收入分權程度的提高能夠更加顯著的提高地方政府的企業所得稅收入,同時增加企業的所得稅負。地方政府競爭抑制了收入分權對企業所得稅負的正向影響。在競爭激烈的城市,收入分權的提高對地方企業所得稅收入的正向影響更小,因為地方政府的稅收競爭限制了企業所得稅收入的增加。

根據以上研究結論,得出如下政策啟示:

首先,減稅降費政策旨在降低企業稅負,激發市場經濟活力,尚需優化財稅體制來推進,重點是設計不同稅種的分成比率。在當前經濟下行,尤其是在疫情對經濟負面沖擊的情況下,更需要加大減稅降費力度,為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紓困。但是,減稅降費并不意味著“一刀切”的對所有稅種進行減稅,這既不符合經濟效率的要求,也會增大財政壓力。相反,結構性減稅要求有選擇的降低企業稅負,在保證稅款及時足額征收入庫的同時,減少重復征稅帶來的效率損失。目前我國正在實踐的減稅降費政策主要包括下調增值稅稅率和企業養老保險費率,但企業所得稅仍是企業面臨的主要稅負,且有很大的征管空間。為此,可以通過設計不同稅種的分成比率,通過企業所得稅分成和增值稅分成的搭配,結構性調整地方政府稅收努力,在減少稅收扭曲、保證經濟效率的同時實現結構性減稅,減輕財政壓力。

其次,落實減稅降費、制定企業稅收激勵政策時需要考慮地方政府潛在的歧視性征稅,著力消除區域和企業所有制的異質性帶來的稅收扭曲。研究表明,在財政壓力較大的地區或者競爭程度較小的地區,收入分權的提高能夠更顯著的提高企業的實際稅負;企業層面,在收入分權的影響下,民營企業相比于國有企業承受了更高的稅負水平。這些異質性影響顯然會造成效率損失,而且影響減稅降費政策的真正落實。為此,需要平衡區域間地方政府財力,約束地方政府支出偏好,防止地方政府因為財政壓力而過度汲取財政資源。完善地方政府績效考核體系,將財政資金使用納入考核范圍,科學設置考核指標,盡量避免激勵機制對地方政府行為的扭曲。對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一視同仁,在推進減稅降費政策時重點關注民營企業的落實情況,還應簡化納稅程序,壓縮辦理時間,切實降低民營企業稅收痛苦感。

最后,優化財政分權體制安排,完善收入分權的機制設計。從地方財政的角度而言,要通過調整財政體制安排增加地方政府的財政紀律,在嚴峻的經濟和財政形勢下依法依規穩定稅源,緩解財政壓力。當前財政壓力較大,中央也強調“政府過緊日子”、“不該花的錢一分不花”。適當增加地方政府的收入分權程度,減少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委托代理問題造成的法定稅率和實際稅率差距和這一差距的非均勻分布,增加地方政府的財政自主度,同時減少轉移支付對地方政府財政努力的影響,通過激發地方政府積極性來增加財政收入,為落實減稅降費、保障重點支出創造條件。

注釋:

①?然而在2014年之前,大多地方政府僅僅公布最基本的四本預算表格,并不包含省級政府對各地級市劃撥的轉移支付數據。因此,在2009—2013年間,我們沒有市級轉移支付的對應數據,而本文中搜集到的轉移支付數據在2009年之后從2014年開始才逐漸地得到觀測值。具體地說,2014年我們搜集到了河北、遼寧兩省對省內各市的一般性轉移支付和專項轉移支付的數據,2015年則有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黑龍江、江蘇、福建、江西、山東、湖南、廣東(僅一般性轉移支付)、廣西、四川、貴州、陜西和甘肅的公開數據,2016年在2015年的基礎上進一步獲取了安徽、河南和云南(僅專項轉移支付)的數據,2017年則又增添了吉林、浙江(僅專項轉移支付)和寧夏的數據,2018年與2017年保持一致。

②?在這種計算方式下,收入分權和支出分權的取值可能會大于1,因為它實質上反映了某市財政收支相對于該省平均水平的大小。有的文獻(賈俊雪和應世為,2016)在分母中又額外加上人均地級市財政收入和人均中央財政收入,然而筆者認為人均省份財政收入同人均地級市財政收入兩者有重合之處,直接相加并無理論上的合理性。而且,在回歸方程中,我們重點關注變量的系數,變量本身的取值范圍并不重要,且這兩種測度的方式也是高度正相關的。

③?根據“六省一市養全國”的說法,六省一市為江蘇、浙江、廣東、福建、北京、上海和深圳,本文樣本中不含北京和上海等直轄市。

參考文獻:

[1]?趙文凱,王大樹.環境質量、公共衛生支出與經濟增長的動態關系研究——基于財政分權視角[J].江西社會科學,2020(1):120-132.

[2]?錢金保,才國偉.地方政府的稅收競爭和標桿競爭——基于地市級數據的實證研究[J].經濟學(季刊),2017,16(3):1097-1118.

[3]?崔志坤,李娜.收入分成與地方財政努力:來自中國省級數據的檢驗[J].財政研究,2019(2):91-103.

[4]?賈俊雪,應世為.財政分權與企業稅收激勵——基于地方政府競爭視角的分析[J].中國工業經濟,2016(10):23-39.

[5]?馬光榮,李力行.政府規模、地方治理與企業逃稅[J].世界經濟,2012,35(6):93-114.

[6]?儲德銀,邵嬌,遲淑嫻.財政體制失衡抑制了地方政府稅收努力嗎?[J].經濟研究,2019,54(10):41-56.

[7]?Bird?R?M.?Fiscal?Flows,?Fiscal?Balance,?and?Fiscal?Sustainability[J].?Working?Paper,01-024.

[8]?Rodden?et?al.,Fiscal?decentralization?and?the?challenge?of?hard?budget?constraints[M].MIT?press,?2003.

[9]?Baretti?C,?Huber?B,?Lichtblau?K.?A?tax?on?tax?revenue:?The?incentive?effects?of?equalizing?transfers:?Evidence?from?Germany[J].?International?Tax?and?Public?Finance,?2002,?9(6):?631-649.

[10]喬寶云,范劍勇,彭驥鳴.政府間轉移支付與地方財政努力[J].管理世界,2006(3):50-56.

[11]李永友,沈玉平.轉移支付與地方財政收支決策——基于省級面板數據的實證研究[J].管理世界,2009(11):41-53.

[12]李永友.轉移支付與地方政府間財政競爭[J].中國社會科學,2015(10):114-133,206.

[13]胡祖銓,黃夏嵐,劉怡.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與地方征稅努力——來自中國財政實踐的證據[J].經濟學(季刊),2013,12(3):799-822.

[14]呂冰洋,張凱強.轉移支付和稅收努力:政府支出偏向的影響[J].世界經濟,2018,41(7):98-121.

[15]王小龍,余龍.財政轉移支付的不確定性與企業實際稅負[J].中國工業經濟,2018(9):155-173.

[16]沈坤榮,付文林.稅收競爭、地區博弈及其增長績效[J].經濟研究,2006(6):16-26.

[17]李濤,黃純純,周業安.稅收、稅收競爭與中國經濟增長[J].世界經濟,2011,34(4):22-41.

[18]Tiebout?C?M.?A?pure?theory?of?local?expenditures[J].?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1956,64(5):?416-424.

[19]鄧曉蘭,金博涵,李錚.我國地方財政收支互動性研究——基于省級面板VAR模型的實證分析[J].財政研究,2018(7):14-27.

[20]Ligthart?J?E,?van?Oudheusden?P.?In?government?we?trust:?The?role?of?fiscal?decentralization[J].?European?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2015,37:116-128.

[21]Güth?W,?Levati?V,?Sausgruber?R.?Tax?morale?and(de-)?centralization:?An?experimental?study[J].?Public?Choice,?2005,125(1-2):171-188.

[22]陳曉光.財政壓力、稅收征管與地區不平等[J].中國社會科學,2016(4):53-70,206.

[23]范子英,張軍.粘紙效應:對地方政府規模膨脹的一種解釋[J].中國工業經濟,2010(12):5-15.

[24]Abrigo?M?R?M,?Love?I.?Estimation?of?panel?vector?autoregression?in?Stata[J].?The?Stata?Journal,?2016,16(3):?778-804.

[25]曹書軍,劉星,張婉君.財政分權、地方政府競爭與上市公司實際稅負[J].世界經濟,2009(4):69-83.

Fiscal?Decentralization,?Local?Government′s?Taxation?Efforts?and?the?Actual?Tax

Burden?of?Enterprise?Income?Tax

DENG?Xiao-lan,JIN?Bo-han

(School?of?Economics?and?Finance,?Xi′an?Jiaotong?University,?Xi′an?710061,China)

Abstract:Tax?burden?is?an?important?factor?affecting?the?vitality?of?enterprises.?Fiscal?decentralization?affects?the?actual?tax?burden?of?enterprises?through?local?taxation?efforts.This?paper?puts?the?decentralization?of?revenue?and?expenditure,?financial?pressure?and?transfer?payment?into?the?same?framework,and?adopts?the?panel?data?of?prefecture?level?cities?from?2005?to?2018,?to?analyze?the?impact?of?fiscal?decentralization?on?corporate?tax?burden?by?using?differential?GMM?model?and?panel?VAR?model.The?research?finds?that:?income?decentralization?measured?by?income?tax?sharing?will?increase?the?enterprise?income?tax?burden,?transfer?payment?will?reduce?the?corporate?income?tax?burden,?and?the?fiscal?pressure?caused?by?the?mismatch?between?expenditure?decentralization?and?income?and?expenditure?decentralization?has?no?significant?impact.At?the?same?time,?the?impact?of?revenue?decentralization?is?more?significant?in?areas?with?greater?financial?pressure?and?weaker?local?government?competition.?The?unbalanced?panel?data?of?listed?companies?on?the?New?OTC?Market?from?2012?to?2017?supplement?and?confirm?the?above?conclusion.Therefore,?to?investigate?the?impact?of?fiscal?decentralization?system?on?the?actual?tax?burden?of?enterprise?income?tax?from?the?total?amount?and?enterprise?level?is?convenient?to?understand?the?source?of?China′s?enterprise?differential?tax?rate,?and?provides?policy?enlightenment?for?the?implementation?of?tax?reduction?and?fee?reduction?and?the?protection?of?fiscal?revenue.

Key?words:?fiscal?decentralization;?financial?pressure;?local?government?competition;?taxation?efforts;?actual?tax?burden?of?enterprise?income?tax

(責任編輯:鄭州)

猜你喜歡
企業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8期)2022-09-20 06:44:30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6期)2022-06-29 01:11:44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5期)2022-06-05 07:55:06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4期)2022-06-05 07:53:30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1期)2022-04-26 14:34:58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3期)2022-04-26 14:27:04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2期)2022-04-26 14:25:10
企業
當代水產(2021年5期)2021-07-21 07:32:44
企業
當代水產(2021年4期)2021-07-20 08:10:14
敢為人先的企業——超惠投不動產
云南畫報(2020年9期)2020-10-27 02:03:2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年无码AⅤ片在线| 欧美在线国产| 免费在线一区| 亚洲av日韩av制服丝袜| 国产精品尹人在线观看| 国产免费高清无需播放器| 五月婷婷丁香综合|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韩免费 |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 2021国产在线视频| 666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色婷婷久久| 亚洲人成日本在线观看| www.99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中文字幕精品视频| 国产一二三区在线|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一区久久| 成人亚洲国产| a天堂视频| 午夜啪啪网| 青青国产在线| 成人午夜精品一级毛片| 中文字幕天无码久久精品视频免费 | 亚洲性视频网站| 欧美成人区| 在线色国产|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怡春院| 午夜欧美在线|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免费软件| 亚洲精品色AV无码看| 手机在线看片不卡中文字幕| 国产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电影蜜月 | 久精品色妇丰满人妻| 欧美一级特黄aaaaaa在线看片| 久久亚洲国产一区二区| 91最新精品视频发布页| 91欧美亚洲国产五月天| 最新亚洲人成无码网站欣赏网| 亚洲精品无码AⅤ片青青在线观看| 巨熟乳波霸若妻中文观看免费| 性视频一区| 日韩天堂网| 99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在线观看人成激情视频| 色窝窝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永久视频| 色婷婷电影网| 欧美天堂在线| 国产日本欧美在线观看| AV片亚洲国产男人的天堂| 亚洲成年人片| 国产专区综合另类日韩一区| 狠狠ⅴ日韩v欧美v天堂| 亚洲精品无码在线播放网站| 国产午夜无码专区喷水| 91探花在线观看国产最新| 国产导航在线| 欧美亚洲欧美| 国产成人免费高清AⅤ| 国产在线98福利播放视频免费| 一级黄色欧美| 国产精品夜夜嗨视频免费视频| 免费一级无码在线网站| 久久99国产乱子伦精品免| 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不卡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免费三A级毛片视频| 69av在线| 欧美伦理一区| 色综合成人|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三区| 在线不卡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成人蜜芽| 好吊妞欧美视频免费| 亚洲最大看欧美片网站地址| 91麻豆精品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影院|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熟女1区2区| 午夜不卡福利| 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gif|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