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底一次中國科協舉辦的科學家與媒體面對面活動上,中國聯通網絡技術研究院首席專家唐雄燕曾給出一組直觀數據來描繪大數據的未來圖景:到2030年,中國一個普通的家庭會有40~50個智能終端,一個家庭產生的數據是20TB,相當于半個國家圖書館的藏書容量,即2600萬冊,40TB。大數據就是未來的新石油。唐雄燕說,“數據已經成為一種新的經濟資產類別,就像貨幣或黃金一樣,將形成數據材料、數據探礦、數據加工、數據服務等一系列新興產業。”
自從信息可視化設計進入大家的視野后,熱度不斷攀升。信息可視化的概念可以理解為用信息技術處理信息資料,以圖例、地圖、標簽、插畫等形式使文字信息或數字信息內容更方便于使用者理解和接受。信息可視化研究逐步深化的同時,信息量和類型的也在不斷擴大,可視化的形式做出了相應補充。如今的信息可視化涵蓋信息收集轉換綜合處理、視覺設計、數字媒體藝術、格式塔心理學和馬斯洛需求理論等的多畛域歸納應用的呈現信息的方法。信息可視化是現代藝術設計領域的新形式、新方向。
近年來,數據可視化界面的設計需求日益增長,人們希望通過一個數據可視化界面來展示所有的信息、趨勢和風險,并實時更新、助力與分析預測。將大數據轉化為信息可視化呈現的各種形式,以便獲得更深的洞察力、更好的決策力以及更強的自動化處理能力,數據可視化已經成為設計行業的流行趨勢。設計學也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而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大量數據繁雜又充滿變化,充斥在人們生活的各個角落,信息數據體量龐大且結構性質分類復雜,這對于信息的提煉和理解有了新的要求。對設計師來說也提出了一個新的挑戰,信息可視化設計是一個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可視化信息的設計過程。對觀者而言,則是一個幫助理解和傳播信息數據的工具。如何使收集的信息要素在整理后具有邏輯性和關聯性,并保證完成的信息設計對觀者具有易讀性、可理解性,是信息可視化設計的重點和難點。
數據可視化是一門同時結合了科學、設計和藝術的復雜學科,其核心意義始終在于清晰的敘述和藝術化的呈現,這些需要依靠數據分析師和設計師的精心策劃而不是僅有炫酷的效果 ,最終達到幫助用戶理解數據和做出決策的目標,才能發揮它巨大的價值和無限的潛力。必須同時警惕的是,大數據的挖掘程度越深,實現的價值就越大,大數據開發者所獲得的利益也就越大,因此,對公眾個人數據的過度分析和濫用的事例日漸增多。從業人員因而必須堅守倫理紅線,探究人和技術的關系,必須在直面技術的同時觀照人類,讓技術和人在雙向互動的過程中相互馴化,讓技術更好地為人服務,也讓人不斷更新“技術”思維,不過分依賴技術,保持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
《設計》雜志編輯部
2021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