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邁南


第九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近日在成都召開。本屆大會以“奮進視聽新征程”為主題,在三天會期內舉行了45場活動,包括論壇、展覽、發布會、盛典、展映、大賽、產業推介、投融資路演、公益直播、文創市集等多種形式。同時,云上大會與線下大會同步互動,有機融合。
此外,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還發布了《2021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該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網絡視聽用戶規模達9.44億,2020年網絡視聽產業規模破6000億元。
做好建黨百年宣傳報道
本屆大會在全黨全國隆重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濃厚氛圍下召開,大會策劃了“慶祝建黨100周年精品節目展”“精彩短視頻 百年映初心”短視頻優秀作品發布等豐富的主題活動,并以圖片、視頻、音頻及交互體驗的方式,通過線上線下同步推進,深刻展現黨的百年奮斗光輝歷程和偉大成就,展現優秀網絡視聽節目成果和視聽行業黨建工作風貌。
開幕式上,中宣部副部長,國家廣電總局局長、黨組書記聶辰席發表題為《牢記初心使命? 傳承紅色基因 推動網絡視聽奮進新征程 實現新跨越》主旨演講。聶辰席表示,站在中國共產黨成立百年的歷史節點,要更加深刻認識網絡視聽工作的屬性和職能,堅守政治底色,傳承紅色基因,增強歷史定力。
在大會開幕式暨主論壇上,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編務會議成員、總經理室總經理彭健明表示,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即將到來,做好建黨百年的宣傳報道,既考驗著新聞宣傳機構對黨的歷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新時代社會主義發展史的領會和把握能力,也是對新聞媒體宣傳能力、報道水平和人才儲備的一次全面的檢驗。尤其是在移動互聯時代,能否運用好網絡視聽和新媒體手段講好黨的故事,顯得尤為重要。首先要緊扣主旋律,以網絡化和年輕態為抓手,推出網友喜聞樂見的建黨百年的新媒體作品;其次,高度重視新技術新手段的應用,以先進技術為引領,服務于建黨百年的宣傳報道工作;再次,積極適應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新變化,在建黨百年的報道中兼顧質量與規模,努力實現百花齊放,力爭形成矩陣化、多樣化、立體化的宣傳格局。
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副局長、一級巡視員張勇認為,各類網絡視聽平臺傳播正能量、弘揚主旋律,引導廣大網民共建共享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一要將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全面展現總書記的領袖風范、為民情懷和思想魅力;二是聚焦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抗擊新冠疫情等重大主題宣傳,使民族的精神、國家的韌性、時代的風骨得到充分彰顯;三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網絡文化建設,創作推出一批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網絡文藝作品,促進優秀文藝作品網絡傳播,推動中國價值廣為弘揚。
人民網黨委委員、監事會主席、人民網研究院院長唐維紅,從三個方面分享了人民網在黨史學習方面所做的工作,分別是建好黨史學習教育官網、官微,創新主流價值視聽化表達;“紅色云展廳”創新學習形式,激活教育資源;發揮平臺優勢,為“我為群眾辦實事”貢獻力量。她表示,新聞媒體要在黨史學習教育中走在前、做表率,不斷推進媒體融合的發展進程,把握傳播領域的移動化、可視化的趨勢,發揮內容科技企業的優勢,努力打造引領時代主旋律的紅色陣地。
湖南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湖南廣播電視臺)黨委副書記、總經理、臺長、總編輯龔政文表示,所有從業人員都要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有視聽產品都要關注主流價值,必須真心實意,深刻自覺,做主流價值的傳播者、社會風尚的引領者、青年文化的塑造者,還要以創新求變的方法論鼓動騰飛翅膀。“所謂方法論,其實是依托于長期探索和逐步積淀的一種基因、氣質、路徑,是把長板放得更長,把優勢放得更大,同時努力把短板補上,敢于探索新的賽道。”龔政文介紹,芒果方法論不外乎四個關鍵詞,一是青春態;二是要做到主旋律有高頻率、正能量有大流量,唯有創新;三是深度融合;四是新賽道,密切關注網絡新應用、新業態,加強關鍵核心技術和商業模式的創新。
加強媒體深度融合
隨著網絡視聽時代的不斷發展,國內媒體融合進程走上快車道,已經從最初的轉觀念、做產品、建平臺,發展到由表及里、由點到面、由個體到生態逐步深入。有關“媒體融合”的持續討論和探索,也成為本屆大會的一大熱詞。
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黨委書記、臺長、董事長、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卜宇表示,在媒體融合不斷深化的過程中,傳統媒體要著眼于精準傳播發力,“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很多互聯網公司、視頻網站都在推與之相關的內容,我們作為主流傳統媒體肯定要全力以赴。光是重點大項目,我們就排了二十幾個,但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這些項目并不是簡單地追求完成量,或者把版面做出來就行了,一定要著眼于它是有效傳播。”卜宇認為,要想實現有效傳播,就要精準,“如果不精準,如果無效,只是傳統的我說你聽,可能會導致正面宣傳產生負面效應。為了實現精準,我們主要從三個方面著手:產品測試、熱點分析和用戶畫像。”
成都市廣播電視臺黨委書記、臺長曾義表示,在全媒體過渡時期,媒介格局正在進行歷史性的重構,城市電視臺也同樣面臨著重大挑戰,轉型和突圍是唯一選擇,“近年來央視板塊、衛視板塊的媒體融合發展穩步推進,省會城市電視臺的媒體融合發展感覺有掉隊趨勢。客觀來說,省會城市臺有先天資源的鉗制,技術系統亟待優化,復合型人才相對缺失。”曾義認為,這并不意味著省會城市臺就沒有發展空間,在建立全媒體傳播體系新的時代背景下,省會城市臺的影響力怎樣重塑、話語權如何強化、引領模式怎么創新、權威公信力如何彰顯、如何有效傳遞所在城市黨委政府的聲音、如何贏得廣大市民觀眾的信賴,都是必須正面回答的重大問題。“現在有些主流媒體全面自媒體化,為了追求流量、點擊率等,出現了浮躁、膚淺、濫情等情況,而傳統電視頻道遭受了冷落,由于大量傳統人員轉崗新媒體及經營崗位,一些在觀眾中仍然有較大影響的電視節目受到了削弱,甚至是關停,我覺得這是走入了誤區。我們應該在留住現有受眾基礎上,拓展新的受眾群體。我們的媒體融合不應甩開原來的媒體平臺,另起爐灶,應該是我們的基礎資源和核心能力的深度融合,發揮1+1大于2的傳播效果。”
央視網副總編輯唐曉艷在談到媒體融合時,提到了三個關鍵詞:青年、融合、IP,“青年是主目標,融合是主基調,IP是強抓手。‘內容為王是我們青年+戰略的核心抓手。”首先是融產品,以IP為核,開發年輕態、多領域、全鏈條的正能量產品體系;融平臺以IP為核,構建起貫通多端、精準傳播、高效運營的融媒體傳播體系;最后是融技術,以IP為核,強化技術賦能,打造互動式、體驗式的信息服務產品。
構建國際傳播新格局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大力推動國際傳播守正創新,理順內宣外宣體制,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媒體集群,積極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有效開展國際輿論引導和輿論斗爭,初步構建起多主體、立體式的大外宣格局,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顯著提升。面對網絡視聽時代新形勢和任務,如何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日益成為業界關心的問題。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際合作司司長閆成勝在網絡視聽國際傳播論壇上表示,隨著互聯網快速發展,媒體格局發生變革,網絡視聽以其豐富的內容資源、便捷的傳播方式、個性化的視覺體驗吸引了大量用戶,成為信息傳播和內容消費的主要渠道。中國網絡經濟也在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傳播國際化大潮中迅速發展壯大,產業規模和社會影響力不斷提升成為業態最豐盈、活力最充沛的領域。新冠肺炎疫情更加速了全球視聽產品生產和消費方式轉型,受到各國政府和媒體的普遍關注。“如何發揮媒體力量,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是我們的重要職責,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媒體要順應國際傳播、移動化、社交化、可視化趨勢,向世界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閆成勝介紹,國家廣電總局擬指導網絡視聽協會,成立網絡視聽國際傳播專業委員會,旨在匯聚各方智慧和資源,推動網絡視聽國際傳播高質量創新性發展。
湖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湖南省廣播電視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嚴代表湖南省廣電進行了經驗分享。他表示,近年來湖南省廣電局、廣電臺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廣電總局走出去的決策部署,積極對接“一帶一路”、上合組織等國家和地區,努力探索國際傳播的湖南芒果模式,取得了成效。一是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勇于擔當使命,貢獻湖南力量;二是要用世界語言講好中國故事,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三是要將湖湘文化推向國際。
阿里文娛優酷海外運營與發行負責人周鵬介紹,優酷海外業務的布局思路強調新媒體運營、發行、線下衍生有機結合,“在這個階段以內容出海為核心,采取輕模式,借助全球化的平臺,發行更聚焦在電視臺,和新媒體運營形成配合。”關于新媒體國際傳播模式,周鵬提到了一個公式:國際傳播力=(作品吸引力±話語橋梁+社交氛圍)×文化軟實力宣傳,“文化軟實力是國家的基本水位,這個水位高了,所有出海動作都是事半功倍。為什么話語橋梁是一個±號,因為翻譯對作品的影響并不一定是正向的。”
周鵬認為,具備三個特點的內容在海外傳播時更容易成功,首先是題材具有東方特色,比如武俠題材打斗當中融入一些舞蹈動作,更符合海外觀眾對武俠的浪漫想象,更年輕化;其次是視聽語言跟審美國際化;第三個要素是社交體驗,鼓勵用戶建立各種社區相互扶持,“出海這件事情跟鄭和下西洋一樣,是探索的過程,我們還有很多沒有到達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