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嘉許
近日,西瓜視頻聯合抖音、今日頭條共同發起“中視頻伙伴計劃”,話題#抖音發中視頻有收入了#隨之登上抖音熱度榜,引發網友關注。據悉,計劃實施后,創作者在抖音發布的中視頻內容,可以和西瓜視頻一樣獲得流量分成。這一聯動計劃讓“中視頻”再次走入大眾視野,不少創作者躍躍欲試,打算入局。
從去年10月西瓜視頻宣布“未來一年至少拿出20億元補貼中視頻創作者”,到字節跳動旗下三平臺分成的“中視頻伙伴計劃”,不到一年時間,中視頻成為長、短視頻之外的“另一礦地”。
為什么是“中視頻”?
關于“中視頻”的概念,西瓜視頻總裁任利鋒給出的定義是,時長在1分鐘至30分鐘的視頻內容。與短視頻相比,中視頻絕大部分是橫屏,PGC(專業生產內容)占比更高,需要創作者投入更多精力專門制作。
在知萌咨詢機構創始人兼CEO肖明超看來,相較于長視頻與短視頻,基于垂直領域內容的價值輸出是中視頻的核心。“中視頻有更強的信息濃度,可以傳遞更多有價值的信息。它是一種剛剛好的狀態,能填補人們希望獲取更多信息與碎片化時間消費場景的矛盾。中視頻以泛知識、泛人文、泛娛樂等內容為主,因此,中視頻具有一定的專業門檻,一般由專業制作機構完成。”
根據西瓜視頻與新榜聯合發布的《中視頻創作人職業發展報告》,近一年高頻消費中視頻的用戶達6.05億,網民滲透率64%,即每5個網民中就有3個用戶高頻消費中視頻。中視頻消費的風口已經來到。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尹鴻也表示,中視頻的出現補充了視頻樣態的空缺,滿足了部分受眾對這部分視頻形態的消費需求。
不管何種消費形態,差異化的定位是發展的前提。中視頻的特別之處在于,它脫離了長期以來與長短視頻混為一談的定位,聚焦個體優勢,從而有望獲得長線發展。西瓜視頻的持續扶持,不僅是基于平臺定位差異化的一次戰略打法,也有望實現對這一領域的內容引領。
中視頻創作者需要哪些支持?
對中視頻充滿信心的,不僅包括以西瓜視頻為代表的播放平臺,也涵蓋了一大批新入局的創作者。以生產中視頻為主的西瓜視頻創作人為例,根據《中視頻創作人職業發展報告》,截至2020年8月,西瓜視頻月活創作人數量達320萬,距年初增長175%,2020年以來,平均每天有超過8000人加入西瓜視頻創作人行列。
“中視頻并非新鮮產物,中視頻的內容生態已經基本完備,中視頻播出平臺、流量平臺也比較成熟,在此基礎上會有越來越多的中視頻創作者加入這一視頻形態的創作。”肖明超對此頗有信心。
雖然入局者還在源源不斷增加,但與之相對應的另一事實是,在垂直領域有影響力的中視頻IP并不多,從新入局者到內容頂端,中視頻創作者需要哪些支持?
多位從短視頻進軍中視頻的創作者表示,中視頻時長更長,信息密度更高,在生產成本和內容制作上,對創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結合對中視頻創作者的調研訪談,任利鋒的結論是,中視頻創作者需要便捷的創作工具、好的創作環境,以及更高的經濟回報。他表示,這也是西瓜視頻將要給予創作者的扶持方向。尹鴻認為,平臺方可以給創作者提供關于用戶使用習慣的反饋,讓中視頻找到更適合自身的發展方向。
了解中視頻創作的難點與痛點,才能更好助力優質內容創作。肖明超也肯定了優質內容對中視頻的重要性。“中視頻需要有完整的敘事結構,創作者要關注信息濃度、情感濃度,關注如何更清晰地表達思想和觀點,這些對中視頻而言都非常重要。”
商業新可能
盡管平臺扶持計劃可以助力中視頻創作,持續輸出優質內容仍有待整個供應鏈的完善與成熟。結合中視頻消費場景,肖明超發現,中視頻的消費高峰集中在中午、傍晚和睡前。從用戶畫像和消費動機來看,中視頻受眾大多是社會中堅力量,他們希望在不確定的時代把握更加清晰的未來。而如何回應這些用戶的特定需求,需要平臺及創作者持續關注。
值得欣慰的是,中視頻市占率的提升和平臺加碼,意味著中視頻商業模式的可行性逐漸顯現。《2021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顯示,50.9%的受訪者認可中視頻,認為其將有助于拓展新的創作手法;37.5%受訪者認為中視頻將有助于拓展新商業模式。區別于短視頻的直播帶貨與長視頻多樣化商業模式,中視頻基于自身特色,在傳遞品牌理念上可以探索另一種可能。
在肖明超看來,中視頻適合傳遞包括專業知識科普、復雜產品講解、品牌故事等信息,品牌在垂直場景和消費生活場景的具象化表達,可以通過中視頻實現。此外,中視頻IP的打造也為品牌提供新的展現平臺,在達人和品牌合作上搭建新的橋梁。
尹鴻認為,中視頻的商業模式更接近短視頻,不過,擴展的時長也為中視頻進行品牌化、系列化帶來了新可能。
盡管對于中視頻的制作與消費都還在探索階段,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中視頻必將找到符合自身特點的獨立發展方向。“不斷完善的商業模式將有利于中視頻更長遠的發展。”肖明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