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記者 衛琳聰

上海電氣爆雷之后,專網通信領域多家上市公司接連爆雷。 視覺中國 ?圖
★在專網通信貿易網絡中,多數由隋田力控制的上游原材料商獲益最明顯。通過預收100%貨款,上市公司從銀行融得的資金很可能流入了原材料商。
對上市公司來說,盡管“收10%,付100%”的交易模式存在巨大風險,但參與其中能夠美化報表,拉升股價,甚至可能通過“影子銀行”的角色賺取利息。
2021年8月6日,上海電氣(601727.SH)發布公告稱,公司執行董事兼總裁黃甌于前一日不幸逝世。其妻子向媒體證實,黃甌系跳樓自盡。
過去一個月,這家位列《財富》中國500強的老牌國企狀況頻發。先是7月5日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接著7月27日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法定代表人鄭建華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上海市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更早于5月31日,上海電氣發布重大風險提示公告,稱旗下控股子公司上海電氣通訊技術有限公司(下稱電氣通訊)存在大額應收賬款無法收回的風險,金額高達86.72億元。此前一天,上海電氣市值超700億元(A股+H股)。
導致上海電氣產生重大損失的子公司電氣通訊成立于2015年,主要生產、銷售專網通信產品。
所謂專網通信,區別于為社會公眾提供服務的公網通信,指的是為軍隊、公安、鐵路等特定部門提供的通信服務。專網通信最早起源于軍隊,1930年摩托羅拉為美國軍隊研制出第一臺對講機,即為專網通信產品。
令市場震驚的是,在上海電氣爆雷之后,專網通信領域多家上市公司接連爆雷,中天科技(600522.SH)、ST凱樂(600260.SH)、中利集團(002309.SZ)、國瑞科技(300600.SZ)等8家上市公司相繼發布公告,累計爆出包括應收賬款在內的三百多億損失風險。
從這些公司披露的信息來看,它們經營的專網通信業務模式極為相似:從上游供應商處采購原材料,經過設計和加工后形成客戶所需的通信產品,再向下游客戶銷售。它們的銷售模式也如出一轍,即向上游原材料商支付100%貨款,但僅收下游客戶10%預付款。
在這些反常交易背后,一個名叫隋田力的人串聯起三十余家公司的專網通信交易網絡。
“先花未來的錢”
專網通信領域爆雷的上市公司為何均采取“預付100%,僅收10%”的銷售模式?
*ST華訊(000687.SZ)在8月4日回復深交所時解釋,允許大客戶先行支付合同總金額的10%作為預付款是“基于大客戶信用”。
*ST華訊披露的公司客戶包括富申實業公司(下稱富申實業)、南京第五十五所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等一眾國有企業。上海電氣、國瑞科技等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也顯示,其專網通信業務下游客戶主要為國企。
目前,上海電氣子公司電氣通訊、國瑞科技等紛紛起訴國企客戶,稱其拖欠貨款。
至于為何向上游供應商全額付款,*ST華訊解釋,公司通信業務采取“定制化開發+委托外協”的經營模式,公司只負責根據客戶需求設計產品方案等,具體生產交由外協廠商完成。外協廠商利潤不高,為保證其按計劃生產交付,先行向其全額付款。
在專網通信領域工作多年的張子兵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這種“預付100%,僅收10%”的銷售模式幾乎是行業潛規則。“因為生產原材料的周期長,只有100%付款后,(原材料商)才會把東西賣給(上市公司),否則上市公司根本買不到原材料。”
在這種“收少付多”的情況下,上市公司通常會向銀行融資填補上下游資金差。
中利集團發布的公告披露,旗下負責專網通信業務的子公司中利電子“通過銀行、融資租賃融資,向供應商支付采購預付款”。
中天科技也在公告中披露,其高端通信業務采購模式為“以10個月期限的銀行承兌匯票向上游原材料供應商先行預付100%的采購款”。
北京市中聞(上海)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周俊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從形式上看,這種業務模式符合貿易性融資的特點。在正常貿易過程中,付款和交貨往往有時間差,上市公司上下游兩端訂單形成的應收賬款和預付款都可以作為融資工具向銀行融資,這是貿易性融資的一種方式。
“如果說是上市公司,本身有一定的實力,它的下游又是國有企業,銀行就會比較容易借錢給它。”周俊說。
周俊專注于公司、金融和民間借貸領域,常年代理貿易性融資訴訟。
泰和泰(深圳)律師事務所資本市場律師張瑞也曾參與此類貿易性融資重大案件,他向南方周末記者介紹,企業可憑借前三個月銷售發票、配合相應合同,從銀行融到接近月銷售額3—6倍的資金。
貿易性融資存在一定風險,如果貨物滯銷或跌價等,均可能造成下游客戶無法按期還款。
據張子兵透露,業內規模較大的下游客戶至少要拖半年貨款,更有甚者要拖兩年,不少小企業都因此被拖垮,拖欠上市公司貨款尤其嚴重。他工作過的三家公司都曾面臨被拖欠的情況。
“都是先花未來的錢。”張子兵說,“行業這么操作已經是在踩鋼絲了,正常運轉下去的話沒有問題,但不能有一點偏差。”
鋼絲斷裂
忽然之間,專網通信行業的鋼絲接連繃斷。
近兩個月來,上海電氣、國瑞科技、ST凱樂等上市公司紛紛發布重大訴訟公告,狀告富申實業、南京長江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長江電子)等下游國企客戶拖欠貨款。
ST凱樂、中利集團等則發布公告稱,海高通信(839211.OC)等原材料供應商收款后不發貨,也不退回預付款,向其提起訴訟。
下游客戶逾期不付款,同時,上游供應商收款后不供貨,“收少付多”的上市公司一時間成了“冤大頭”。
張子兵推測,倒下的第一塊多米諾骨牌是原材料商。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影響,目前通信行業整體面臨原材料供應緊張。“尤其是芯片這一塊,以前原材料商的供貨期三個月都算長,現在起步都是半年以上。”
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可能也會影響客戶驗貨,進而阻礙貨款回流上市公司。張子兵介紹,專網通信產品需要現場驗收,且流程較長,尤其是跨區域項目可能陷入停滯,從而影響客戶支付尾款。
“不是說我買一個家電回來插上電就可以了,要試驗整個通信系統的功能,比如說地鐵上的通信質量,整個驗收過程要持續2—3個月。”張子兵說。
但周俊認為,上市公司爆雷更可能是資金鏈斷裂,而非原材料供應不上、客戶無法驗收等貿易鏈斷裂問題。
如果單純是貿易鏈斷裂,上下游可以逐級退款或退貨。“只要交易是真實的,錢和貨總歸會在這條貿易線上。”而目前專網通信領域的爆雷出現錢貨關系不一致,部分資金和貨物去向不明,有可能涉及風險更大的融資性貿易。
貿易性融資和融資性貿易有何區別? 周俊解釋,貿易性融資的前提是貿易本身是真實的,融資只是利用了金融杠桿,而融資性貿易的目的是為了融資,貿易本身可能沒有實際需求那么大,甚至是虛假的。
爆雷的上市公司普遍“收少付多”,兩端存在高額資金差。對于正常的貿易性融資來說,資金差是基于備貨需要,但如果事實上沒有這么大的備貨需求,資金則可能被挪作他用,成為融資性貿易。
融資性貿易曾在鋼貿領域引發風險。2016年及2018年,國務院先后發文,明令禁止國企、央企參與融資性貿易。
上下游打架
周俊判斷,專網通信領域發生融資性貿易,正是基于目前鏈條中呈現出錢貨不一致的特點。比如貨到底去哪兒了,目前上下游說法打架,正陷入相互訴訟之中。
上市公司中利集團于7月28日發布的重大風險提示公告披露,公司涉及與上海電氣業務逾期應收賬款合計 50670.9萬元。這一數據和中利集團在6月4日回復深交所問詢函時披露的“客戶一”應收賬款金額一致,且“客戶一”母公司2020年財務數據與上海電氣當年財務數據一致。
中利集團董秘辦的一位工作人員向南方周末記者確認,“客戶一”即為上海電氣子公司電氣通訊,中利集團為電氣通訊供應商。
根據公告信息,可以還原出這樣一條貿易鏈:海高通信、寧波鴻孜將原材料銷售給中利電子,中利電子加工成通信產品后銷售給電氣通訊,電氣通訊再次售賣給富申實業等客戶,而富申實業等或將產品銷售給最終客戶。
在6月4日對深交所問詢函的回復中,中利集團解釋,“客戶一”延遲支付貨款是“由于部分貨物客戶驗收后銷售給第三方,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第三方尚未驗收付款”。
按照中利集團的解釋,受新冠疫情影響,富申實業、長江電子等客戶未能及時驗收付款,導致電氣通訊不能及時收款,進而拖欠中利電子貨款,引發連環效應。
但事情可能沒有這么簡單。
同樣聲稱被富申實業、長江電子拖欠貨款的還有國瑞科技。
國瑞科技董秘辦一位工作人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國瑞科技已經完成備貨,但長江電子拒收。“他們沒搭理我們,給他們打電話也反反復復,也不說貨要放在哪里。”
在國瑞科技提起訴訟半個月后,長江電子反過來起訴國瑞科技,稱從未收到貨。
除國瑞科技外,*ST華訊、康隆達(603665.SH)、匯鴻集團(600981.SH)等上市公司的通信業務也出現錢貨不一致問題。
南方周末記者電話聯系了上述公司的工作人員。
*ST華訊董秘辦的工作人員說,作為外協廠商,星地通在收到*ST華訊支付的全額貨款后并未按要求向供應商及時采購,也沒有按約生產產品,導致*ST華訊無法向富申實業等下游客戶交貨。
康隆達證券事務代表介紹,公司按合同生產后,下游客戶航天神禾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下稱航天神禾)并沒有按約提貨,也未支付貨款。
同樣向航天神禾銷售通信產品的還有匯鴻集團、中天科技,兩家公司證券事務代表均表示,公司確已向航天神禾發貨,但對方未按合同支付貨款。
自己賣,自己買
在撲朔迷離的交易網絡中,一個名叫隋田力的人浮出水面。圍繞這個名字,多條專網通信貿易鏈形成了閉環。
中利集團和上海電氣披露的信息顯示,在二者的貿易中,海高通信、寧波鴻孜向中利集團供給原材料,中利集團生產通信產品后銷往電氣通訊。
其中,海高通信實控人為隋田力,電氣通訊二股東上海星地通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上海星地通)實控人也是隋田力。也就是說,中利集團的上下游都有隋田力的關聯公司。
更蹊蹺的是,中利集團公告披露,其通信業務原材料的采購由客戶指定。隋田力控制的海高通信2019年6月29日還曾發布委托貸款公告,擬向中利集團子公司中利電子發放4000萬委托貸款。
在這一貿易鏈條上,上下游交易形成的應收賬款通過中利集團從銀行融資變現,流向隋田力控制的上游原材料商。隋田力控制的海高通信甚至可以向中利集團注資以維持運轉。
*ST華訊的貿易鏈條中,隋田力的名字也名列其中。*ST華訊披露的信息顯示,公司所銷售的通信產品由隋田力控制的上海星地通負責生產,并且原材料必須向指定品牌供應商采購。同時,上海星地通擔任最終客戶的代表,派駐關鍵廠商。
也就是說,隋田力關聯公司既是最終客戶的代表,也是賣方*ST華訊的生產商,再次上演“自己賣,自己買”的戲碼。
在國瑞科技開展的專網通信貿易中,隋田力控制的上海星地通甚至為下游國企客戶做擔保,承擔督促買方按期支付貨款的責任。張子兵說,這種私企為國企擔保的情況在業內并不常見。
國瑞科技董秘辦的工作人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2020年國瑞科技先后與富申實業等簽訂多份通信設備購銷合同,之后對方遲遲不按合同要求支付尾款。國瑞科技在催收無效的情況下,按照富申實業等客戶要求,于2021年3月和星地通簽訂多份補償協議,約定由星地通補償富申實業等客戶逾期造成的違約金。
該工作人員表示,客戶當時表示“國企不好出(違約金)這些錢”,但其中原因他也不清楚。“我們只是找他們要錢,他們說給不了,就讓我們找星地通。”
與宏達新材(002211.SZ)有關的交易鏈條中,上下游交易再一次被隋田力勾連在一起。宏達新材披露的信息顯示,公司通信業務的主要客戶多為隋田力關聯公司。
康隆達、匯鴻集團工作人員均向南方周末記者確認,在公司與航天神禾所開展的通信業務中,原材料供應商由客戶航天神禾指定。企查查顯示,航天神禾由北京賽普工信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持股50%,該公司法定代表人為隋田力。
貫穿了整個交易網絡的隋田力究竟是誰?
海高通信2020年年報披露,隋田力生于1961年,現年60歲,大專學歷。18歲至33歲的15年間,隋田力曾在部隊服役,1994年退役后在江蘇省人民政府擔任過4年公務員,自1998年至今擔任上海星地通訊工程研究所所長。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爆雷的8家上市公司中,4家是江蘇企業。
企查查顯示,上海星地通訊工程研究所是一家私人獨資企業,由隋田力100%持股,成立日期為1998年11月。
隋田力還參股10家公司,其中6家為控股股東,10家企業中有6家是通信類企業。
上述年報還顯示,自2007年到2020年,隋田力先后擔任18家通信類企業高管,包括2020年12月擔任上海電氣通信技術有限公司(下稱電氣通信)副董事長。
電氣通信成立于2020年12月21日,由上海電氣持股51%,隋田力控制的上海星地通持股49%。這家公司與上海電氣爆出86.72億應收壞賬的控股子公司電氣通訊僅一字之差,后者第二大股東也是隋田力控制的上海星地通。
誰獲益了?
在這場由隋田力串起的貿易閉環游戲中,各方都有參與的動力。
多數由隋田力控制的上游原材料商獲益明顯。通過預收100%貨款,上市公司從銀行融得的資金很可能流入了原材料商。
對上市公司來說,盡管“收10%,付100%”的交易模式存在巨大風險,但參與其中能夠美化報表,拉升股價。周俊表示,在上下游貨物的一進一出之間,上市公司形成了大量營收。“盡管有巨大的應收賬款、預付賬款,但報表可以很好看。”
?下轉第12版
南方周末記者 衛琳聰
?上接第9版
這在*ST華訊的財報上得到了驗證。
2016—2019年間,*ST華訊對上海星地通的預付款每年高達數億元,這家由隋田力控制的公司持續四年位列*ST華訊預付款第一名。
與此同時,*ST華訊的營收一飛沖天,從2015年的8.8億元漲至2016年的15.1億元。2016年末,*ST華訊對上海星地通的預付款期末余額高達5.4億元,占當年增量營收的86%。
2020年,上海星地通從*ST華訊年報中消失,公司營收萎縮到了0.5億元。
上市公司參與這一看似反常的交易也可能實現巨大利潤。這一點從ST新海(002089.SZ)的財報中可窺一斑。
ST新海2017年年報顯示,通過倒手10645套通信套件,ST新海只需付出不足2%加工成本就可獲利1.2億元。
“現在業內基本都是做這種倒手生意,可能加工都不加工,直接換一個牌就賣。”張子兵坦言。
上市公司另一個參與動力在于,可以持國企背書合同獲得銀行或金融機構的融資資金,且利率足夠低,再通過預付的貿易模式支付到資金需求方賺取利息差額。張瑞表示,在融資性貿易中,上市公司扮演了“影子銀行”的角色。
對參與其中的下游國企客戶而言,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提高業績。曾在國企工作過的張瑞介紹,國企都有相應經營業績考核指標,目前也有個別國企違反禁止央企、國企開展融資性貿易相關規定,采用這一方式進行突擊“沖量”。
“數據就是一個動力。”周俊認同張瑞的說法,她還提出,在專網通信貿易網絡中,下游國企客戶往往也并非最終客戶,還要將產品再次銷售。如果向上市公司支付尾款的期限是3個月,而貨物在1個月內銷售完畢,相當于國企可以低成本占有資金差2個月,其間這部分資金有可能被用于投資。
“互相利用自己的優勢,達到各自的目的。”周俊認為,在這張貿易網絡中,不可能僅是某一人就能把如此多資金裝進自己的口袋,而是需要一群人集體配合。
8月2日,海高通信發布公告稱,公司實控人隋田力失聯,正在被公安機關偵查。8月14日,宏達新材發布公告稱,實控人、董事長楊鑫疑似失聯,目前已被桂林市公安局立案調查。
(應受訪者要求,張子兵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