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桂明,張 銘,張勇富
(1.廣西南寧市第五中學物理教研室,廣西 南寧 530011;2.廣西民族大學數理學院物理系,廣西 南寧 530006)
平面鏡成像是生活中常見的光學現象,我們通常都認為平面鏡成像是物體的真實形象反映,不會出現扭曲或變形。日本明治大學杉原厚吉教授設計的平面鏡視錯覺作品,為觀察者帶來奇異的視覺體驗。2018年5月17日央視新聞頻道播放新聞“藝術家打造永遠指向右邊的箭頭”,介紹杉原厚吉教授設計的視錯覺作品:這是一個簡單的白色箭頭,被安置在木架上。將箭頭旋轉180度,它仍然指向右側。只有在平面鏡中它才會指向左側,并且永遠指向左側,如圖1所示。

圖1 永遠指向右邊的箭頭
難道平面鏡成像規律被顛覆了嗎?其實,這是利用反射、透視和視角的巧妙結合產生的視錯覺現象,依舊遵循光的直線傳播規律。從上方觀看時,箭頭物體完全對稱。但從正常側面視角觀看時,從上方看到的交替波形使其看起來好像始終指向一個方向。視錯覺是指觀察者受到客觀因素干擾或者自身心理因素支配,對圖形產生與客觀事實不相符的錯誤感覺。杉原厚吉教授利用人們的視覺體驗和先入為主的想法,事先設計二維圖形,然后用計算機將其變成魔幻3D物體。

圖2 圓還是方
這是杉原厚吉教授設計的另外一個視錯覺作品“圓還是方”,物體和平面鏡所成的像似乎完全不同。這些柱狀體既不是方形也不是圓形,而是柱狀體的外側有兩面向外突起,兩面向內凹陷,從下凹一邊看過去更容易看出四邊都是曲線,由于弧度恰好合適,容易把它們腦補成一個圓柱的截面。從凸起的一邊看過去時容易看成直線,形成四個直角的錯覺。
當前不少有條件的學?;蚩萍紙鲳^都配置3D 打印機,按照一定的步驟和方法,可以設計和打印各種視錯覺作品。例如“圓還是方”是一個上邊框類似S型的空心筒,是基于數學函數對空間曲線進行描述,計算滿足特定條件時的函數曲線,需要較強的數學建模能力和計算能力。初學者可以到專業網站下載被稱為Ambiguous Cylinder的視錯覺筒模型文件[1],選擇一個有趣的3D模型,然后直接打印視錯覺作品。對于具備一定數理建模能力的創作者,可以選擇在設計軟件里建立模型,根據投影圖像找出空間曲線的形狀,設計出各種視錯覺作品。例如“圓還是方”,想讓空間曲線從一個角度看是方形,從另一個角度看是圓形,就可以在設計軟件里建立模型,讓圓形和方形沿著想要的視線方向移動,軌跡在空間中形成圓筒和方形筒。然后取兩個模型的交線,把這個空間曲線單獨截出來,在下面做出豎直的筒壁,加上一個底,3D模型順利完成。為了得到更好的觀察效果,擺放平面鏡時向前傾斜一些,調整適當的角度,保證眼睛看物體和鏡像時的角度一致。
以下介紹3D打印“圓還是方”視錯覺作品的過程,所需軟件包括3D One家庭版和FlashPrint,硬件包括3D打印機、PLA材料、平面鏡等。限于文章篇幅,僅對主要步驟進行簡要文字和圖片說明,具體打印過程需要創作者上機實地操作。
打開軟件,將鼠標放在左側工具欄的“基本實體”工具上,在彈出的工具選項里選擇“圓柱體”,如圖3所示。

圖3 選擇圓柱體
在繪圖區點擊,會畫出一個圓柱體,拉動1和2所示的箭頭,可以調整圓柱體的底面半徑和高,調整好后點擊左上角窗口上的“√”,如果放棄操作則點擊“×”。
將鼠標放在左側工具欄的“草圖繪制”工具上,在彈出的工具選項里選擇“圓弧”。
在圓柱體上畫圓弧,圓弧半徑高為22,調整好后點擊“√”。
將鼠標放在左側工具欄的“特殊功能”工具上,在彈出的工具選項里選擇“實物分割”。
在彈出的窗口里,基體B選擇圓柱休,點擊一下繪圖區的圓柱體即可,分割C選擇圓弧,點擊一下繪圖區的圓弧就可。然后點擊“√”,如圖4所示。

圖4 分割圓弧
選中圓柱體上面分割的部分,按“Delete”鍵,將其刪除。
切換一到左視角,重復步驟3-7,得到上下部分都被切掉的圓柱體。
將鼠標放在左側工具欄的“草圖繪制”工具上,在彈出的工具選項里選擇“圓形”。
以圓柱體的中心為中心畫圓,調整好圓的半徑后點擊“√”。
將鼠標放在左側工具欄的“特殊功能”工具上,在彈出的工具選項里選擇“實物分割”。在彈出的窗口里,基體B選擇圓柱體,分割C選擇圓形,然后點擊“√”。
選中內部圓柱體,將其刪除,至此,一個以弧形切開的中空圓柱體就畫好了。
選中圓柱體,點出“導出”,保存類型選擇*.stl,將文件保存為.stl格式。
打開FlashPrint,點擊“載入”,選擇文件,點擊“打開”。
選中圓柱體,按“Ctrl+C”,再按“Ctrl+V”,復制三個同樣的模型,如圖5 所示。

圖5 復制圓柱體
點擊左邊“移動”工具,選擇相應的圓柱體,然后移動對齊。
點擊左邊“旋轉”工具,選擇相應的圓柱體,然后在選擇水平方向旋轉。
點擊“支撐”,選擇“自動支撐”,給模型添加支撐結構。
點擊“返回”,將支撐保存到項目文件。
點擊“打印”,在彈出的窗口設置機器類型和材料,然后點擊“確定”,在彈出的窗口選擇“添加底板”或“添加帽檐”。
在彈出的窗口點擊“保存”,保存文件。
保存文件后,軟件將文件傳輸到3D 打印機,傳輸完成后,右上角顯示打印時間和材料數量。點擊“打印”,3D 打印機開始打印模型。
視錯覺現象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1868 年奧地利物理學家E.馬赫發現一種明度對比現象,稱為馬赫帶效應(Mach band),即人們在明暗交界處感到亮處更亮,暗處更暗的現象[2]?;谌搜鄣囊曈X暫留效應,也能觀察到一些有趣的視錯覺現象,例如在低頻頻閃燈的照射下會看到物體由動變靜、由快變慢、補色現象等。利用3D 打印視錯覺作品,需要創作者具備一定的數理建模能力。3D 打印視錯覺作品具有鮮明的個性化特征,綜合體現了創作者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藝術美學創造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