篠田邦彥
1999年,日中韓三國領導人為了吸取亞洲金融危機的教訓設立了日中韓三國領導人會議機制,至今日中韓經濟合作已走過20多個年頭。除了領導人會議之外,三國為積極助推合作,還設立了21個部長級會議和70多個對話機制;2011年又成立了日中韓合作秘書處,今年正值秘書處成立10周年。位于東北亞的日中韓三國地緣相近、唇齒相依,經貿投資與人文交流活動繁盛,三國開展經貿合作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日中韓三國作為亞洲經濟的領頭羊,在國際供應鏈中,既是巨大的生產網點,也是龐大的消費市場。此外,三國通過經貿、旅游等領域開展的人文交流也尤為活躍。經濟數據統計顯示,三國GDP總值占全球GDP總值的比重已由1999年的17%上升至2020年的25%。三國貿易額已由1999年的1300億美元增至2018年的7200億美元。
2019年,日本貿易總額為155萬億日元。按貿易對象國來看,對華貿易額為33萬億日元,占21%;對美貿易額為23萬億日元,占15%;對韓貿易額為8萬億日元,占5%。中國和韓國分別位列第一和第三。此外,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前,2019年訪日外國游客人數共有3100萬人,其中中國人約占30%,韓國人約占18%,兩者之和達到近半數的規模。過去四五年中,日中韓三國所處的政治、經貿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發后,三國不僅要處理環境能源、少子老齡化等固有的社會經濟課題,還要應對傳染病防控、經濟社會發展差距增大等新課題。此外,從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來看,日中韓三國間的雙邊關系常常處于流動狀態,亟待尋求穩定發展。
基于上述背景,今后日中韓經濟合作將主要沿以下三個方向發展。第一,通過自貿區實現高質量市場準入和規則建設,推進亞洲的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第二,有效運用數字、能源、生物等多領域技術,推進解決地區共同面臨的經濟社會課題。第三,通過促進人文交流,加深日中韓三國民眾相互了解,構建穩定的三國關系。
《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于2020年11月第4次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領導人會議結束后簽署,標志著占全球GDP、貿易總額及人口約三成的區域經濟合作協定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從日本的角度來看,這是日本與中國、韓國共同簽署的第一個經濟合作協定,日中間關稅取消率為86%、日韓間關稅取消率為81%~83%,三國間的貨物貿易市場準入得到大幅改善。此外,為了應對服務業經濟迅猛發展、數字經濟崛起,電商、知識產權、投資等多領域的規定也得到完善。RCEP締約國各具特色,發展階段與體制不盡相同。期待今后能積極推動退出談判的印度重返談判桌,促使協定盡快生效。
中日韓三國貿易額已由1999年的1300億美元增至2018年的7200億美元。圖為中國青島港。
同時,應推動盡快簽訂日中韓自貿區協定。日中韓三國的GDP及貿易額占全球的兩成、亞洲的七成左右。此外,日本的貿易對象國中,中國與韓國分列第一和第三位。把握住中韓兩國市場對于日本維持和增進經濟發展來說,是不可或缺的。過去一段時期內,RCEP談判相對更受重視,日中韓自貿區談判進程在2019年11月談判會議結束后一直處于停滯狀態,今后應盡快重啟談判。三國間經貿發展不僅要優化貨物貿易等的市場準入,還要在電商、知識產權等領域的建設上創造高于RCEP的附加值。
關于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11個締約方中已有7個完成了國內審批手續,協定已于2018年12月生效。亞太地區除了要在電商、知識產權、投資、國有企業等領域推行符合21世紀特點的自由、公平、高水平的貿易投資規則,還要積極致力于向地區外拓展。英國申請加入CPTPP后,已于2021年6月初啟動了加入進程,且已成立工作組來處理相關談判事宜。目前,除了中國、韓國之外,泰國、菲律賓等也表示將積極考慮加入CPTPP。今后,新增締約方的工作將尤為注重是否具備高水平國際貿易、投資規則方面的經驗和能否承諾在基于規則的貿易體系中確保透明性、可預測性與可信度。
少子老齡化、環境與能源等領域的課題均為日中韓三國當前共同面臨的課題。日本經歷這些問題的時間相對較早,更應當在產業界的合作支持下,為東北亞地區解決上述問題開展技術與經驗交流,共享最佳實踐。此外,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氣候變化、海洋塑料垃圾等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有關的全球性課題,日中韓三國應發揮各自優勢,充分運用數字、能源、生物等各領域技術尋求解決之策。
促進人文交流對于增進各國民眾相互了解尤為重要。例如,中國赴日旅游人數增長增進了中國民眾對日本生活、文化的了解;也有很多日本人喜愛韓國電視劇、韓國流行音樂,對韓國文化表現出強烈的興趣。2018年至2022年,奧運會(殘奧會)和冬奧會相繼在平昌、東京、北京三地舉辦,也有望增進三國在體育領域的合作。盡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各國的人員流動受到限制,但體育、文化、教育、旅游等各領域的人文交流仍在不斷加強,這也將有助于鞏固日中韓三國合作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