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言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東亞與歐美、南亞等地區的一個很大的區別是,對疫情的控制相對有效,并為控制疫情使用了大量的IT技術(信息通信技術)。在抗擊疫情期間,東亞地區特別重視數字經濟建設,讓數字經濟成為促進經濟發展的一個新力量。
從各國截至2021年6月中旬的新冠肺炎疫情來看,美國確診人數為3353萬人,死亡人數為60萬人;英國確診人數為463萬人,死亡人數為12萬人;印度分別為2988萬人和38萬人。相比之下,東亞國家中,中國確診人數為10萬人,死亡人數為4800人;韓國確診人數為15萬人,死亡人數為2000人;日本確診人數為78萬人,死亡人數為1.4萬人。東亞的疫情控制要比其他地方好很多。
四川針對接種新冠病毒疫苗群眾推出旅行熊貓健康碼。
各國在控制疫情中均使用了IT手段。中國有健康碼,日本則推行了COCOA,韓國也廣泛使用了類似于健康碼的APP。健康碼類IT產品的廣泛使用,讓疫情防控在東亞與世界其他地方出現了很大的不同。
疫情期間,東亞國家還同時加快數字經濟建設,為經濟發展增添了新的動力。未來,在中日韓三國經濟合作中,數字經濟方面的合作將具有巨大的前景。
一個外國人,來到中國任何一座城市,只要在手機上下載了幾款APP就基本上能夠解決出行、餐飲、外賣等問題。不論是從國外剛剛進入中國的兩個星期隔離期,或者不巧周圍出現了新冠肺炎確診病人、小區需要隔離的時候,用手機APP就能解決與外界溝通、生活服務等各方面的問題。
中國的數字化一方面準確地隔離了確診患者,同時又在限制極少數人的情況下,保證了絕大部分人的出行自由。中國沒有因為個別地區出現確診人員,而發生大范圍感染的情況。
2020年11月11日,在深圳舉行的第二十二屆高交會上,各家企業展示的抗疫科技成為一大亮點。
數字化更多地進入到了中國的工廠和機關等各個領域。在2021年召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時,特別強調了數字化建設問題,要求在第十四個五年規劃(2021—2025年)期間,協同推進數字產業化及產業數字化轉型。
中國經濟維持發展勢頭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大量使用數字經濟,帶動了整體經濟的發展。2021年5月,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發布《數字經濟藍皮書:中國數字經濟前沿(2021)》稱,2020年中國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超過19萬億元,占GDP的比重約為18.8%。預計“十四五”時期,中國數字經濟整體的年均名義增速為11.3%;到2025年,中國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將達到32萬億元以上,其中數字產業化增加值為15萬億元,產業數字化增加值為17萬億元。
日本也將數字經濟發展提到了極為重要的議事日程上。日本政府將于2021年9月成立數字廳,數字經濟在日本社會也將發揮愈加重要的作用。
韓國政府一貫重視數字經濟發展。到2025年前,韓國政府將投入160萬億韓元,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和綠色經濟,推動經濟轉型。
數字化建設在今天的東亞地區如火如荼,也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數字經濟發展政策,才讓東亞地區能夠較好地控制疫情,實現經濟上的穩定發展。
在過去的10年中,中日韓合作秘書處在生態環境保護、應對老齡化及防災等方面促成了大量的合作,并為今后在應對疫情、氣候變化以及碳達峰碳中和方面也將繼續推動產生眾多的合作機會。尤其在世界上一些國家推行脫鉤政策、“拉一派打一派”的時候,雖然令推動實現中日韓合作面臨著新困難,但維護好中日韓三國合作更具有了新的意義。
數字經濟方面的合作是中日韓三國繞不開的領域。盡管三國在數字經濟發展政策方面不盡相同,對數字安全的看法也各有千秋,但是5G、人工智能、自動駕駛、工業互聯網等是中日韓共同追求的發展目標。三國之間的經濟往來,不能因為彼此經濟政策上的不同而人為地制造限制、設置阻礙。
如果說中日韓在工業制造方面存在出發時間不同、發展階段不一、技術及產業規模差距等相當大的差異,那么在數字經濟方面,三個國家則可以說處在幾乎同樣的起跑線上,能夠開展合作的內容更多。合作對三國經濟發展具有更大的推動作用,是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重要力量??梢韵胍?,中日韓在新的合作階段里,一定會在數字經濟方面求同存異,更多通過合作獲取新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