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坤豪 陳木溪 鄭漢藩 陳如珠 李樹喜 杜冰梓
芥藍是我國南方的主要蔬菜之一,是潮汕地區特色優勢蔬菜,在廣東、廣西、福建等南方地區很受人們喜愛,更是暢銷東南亞及港澳地區的創匯蔬菜之一,近年來栽培面積不斷擴大。選育高產、優質、抗逆性強的雜交一代芥藍新品種,提高芥藍的產量和品質,對促進芥藍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農業綠色發展和提質增效、農民增收具有重要意義。廣東和利農種業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配制雜交組合,2016年春、秋兩季,汕頭市種子站在揭陽市農科中心、潮州市農科中心、汕頭市龍湖區新溪鎮三個點進行品種比較試驗。2016年廣東省種子管理總站組織專家進行現場鑒定,2017年通過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粵審菜20170017。
利寶芥藍是廣東和利農種業股份有限公司以澄選芥藍B-04自交不親和系作母本,大板芥藍D-06作父本配制而成的雜交一代品種。
中早熟,播種至初收51天左右,可連續采收7天左右。生長勢強,株型直立、較緊湊;葉片近圓形,深綠色,葉緣呈波浪狀,葉柄較短,薹葉較小,薹色綠,菜薹緊實勻條,抽薹整齊,花球大,質爽脆味甜、纖維少,商品綜合性狀好,品質優。產量高,每667 m2產量約為1 210 kg。株高35.2 cm,株幅25.9 cm,葉長19.3 cm,葉寬14.8 cm,葉柄長4.8 cm,葉片數9.8片,主薹高28.7 cm,主薹粗2.11 cm,主薹質量118.6 g。田間表現耐澇性和耐寒性強,對病毒病、黑腐病、軟腐病抗性強,對霜霉病抗性較強,適應性廣。2017年通過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在廣東省內汕頭、揭陽、惠州等市以及云南、寧夏等省區累計推廣種植面積約1.0萬hm2,獲2018年度汕頭農業技術推廣獎一等獎。
2016年春季和秋季在汕頭、潮州、揭陽等地進行多點品種比較試驗,春季利寶芥藍平均667 m2產量為1 037.6 kg,比對照品種秋綠芥藍(948.5 kg)增產88.2 kg、增產率9.3%,達到極顯著水平;秋季利寶芥藍平均667 m2產量為1 206.8 kg,比對照品種秋綠芥藍(1 060.8 kg)增產146.0 kg,增產率13.8%,達到極顯著水平。田間表現為耐澇、耐寒,對病毒病、黑腐病、軟腐病抗性強,對霜霉病抗性較強。
2016年秋季,委托農業部蔬菜水果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廣州)對利寶芥藍進行品質指標測定。經檢測,利寶芥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5%,蛋白質含量2.72%,粗纖維含量0.9%,可溶性糖含量1.21%,維生素C含量1 030 mg/kg。
①播種時間與用量 春播3~4月,秋播8~10月。大田每667 m2用種量50~75 g。

②育苗方式 a.苗床育苗。選擇土質疏松、肥力好的地塊,每1 m2苗床先施腐熟有機肥5 kg,翻地將土肥混合均勻,作成平畦,畦寬1.5 m,播種前澆透水,待水完全滲入土壤中后,開始播種,均勻撒播;然后壓實覆土,厚度0.3~0.4 cm。出苗期注意保濕,當真葉長出后及時澆水,間苗,去除雜草、病弱苗,防治病蟲害,幼苗4葉1心時移植,苗齡18~22天。
b.穴盤育苗。1穴1苗,苗期注意控制光照和水分,防止幼苗徒長,苗齡18~22天。
選擇肥力好、排灌方便,1年內未種過十字花科作物的壤土。耕地時,每667 m2均勻施入腐熟有機肥2 500 kg、復合肥(N∶P∶K=15∶15∶15,下同)10 kg,整好三級排灌溝并翻地作畦,畦寬1.5 m,畦深20~23 cm。育苗床(穴盤)在移植前1天澆透水,起苗時多帶些土(基質滿根不松散),定植株行距20 cm×25 cm,定植時以子葉與畦面平齊為宜;定植后隨即澆水,保證根系與土壤接觸良好。
①水肥管理及中耕除草 定植后6~7天,每667 m2施復合肥15 kg、尿素(N≥46.4%)5 kg。隔7~10天后施復合肥20 kg、尿素8 kg。勤澆水,澆水在早晨或晚上進行,保持土壤濕潤,以土壤最大持水量的80%~90%為宜;降雨后及時排水防漬。定植后5~7天及時中耕除草。
②病蟲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霜霉病、黑腐病,主要蟲害有跳甲、小菜蛾、斑潛蠅。始終貫徹“以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農業防治:對種子、苗床消毒;培育無病蟲壯苗,避免與十字花科植物連作,創造適宜的生態環境,科學施肥、用水。藥劑防治:移栽前要噴藥1次(俗稱送嫁藥)。霜霉病,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40%疫霉靈可濕性粉劑250倍液防治;黑腐病,77%氫氧化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防治;跳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800倍液灌根防治;小菜蛾,10%溴蟲腈懸浮劑2 000倍液或2%阿維菌素乳油1 500倍液等輪換防治;斑潛蠅,50%滅蠅胺可濕性粉劑1 500~2 000倍液,從初見蟲道時開始噴藥,7~10天噴1次,連噴2次。
播種至始收約51天,連續采收期7~10天。菜薹高及葉先端,已初花或將有初花,即“齊口花”時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