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樊,鄧勤智,李江林,曾鑫瑤,馬楊明,蔡光澤*
(1.西昌學院農業科學學院,四川 西昌 615013;2.四川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西昌卷煙廠,四川 西昌 615042;3.四川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成都 溫江 611130)
水稻作為我國最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是全國60%以上人口的主食。我國水稻年播種面積排世界第二,產量居世界前列,在種植面積最大的10個主產國中單產最高,是稻米生產和消費大國[1-3]。據統計,2019年全國稻谷總產量為20960萬t,比2018年減少了250萬t,下降1.2%。但是,2019年水稻單產均有提高,稻谷單產為471kg/667m2,產量比2018年增加2.2kg/667m2,增長0.5%[4]。隨著社會的發展迅速,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稻米的生產不止要求產量高,更要求質量好,因此選育推廣優質水稻勢在必行[5-7]。粳稻相比秈稻具有產量高、穩產、品質優、效益好等優點,推廣種植優質粳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稻米品質[8-11]。
涼山州位于我國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山區,西南橫斷山區東北部,界于云南省中部高原與四川盆地之間,幅員面積6萬km2,耕地面積約占5.3%,境內粳稻種植面積大,全州粳稻種植面積達3.3萬hm2,是四川省粳稻種植最集中區。州內粳稻分布于海撥1300~2700m之間。秈粳交替區海拔為1300~1800m,包括會理會東盆地稻作區和安寧河流域稻作區。粳稻種植區海拔均為1800m以上,包括喜德、冕寧、昭覺、鹽源、會理和會東等海拔1800m以上的稻作區[12-14]。
安寧河谷流域自北向南沿冕寧縣-西昌市-德昌縣-米易縣深斷裂發育,是一個典型的地塹谷[15]。安寧河谷平原是僅次于成都平原的四川省第二大平原,其河谷開闊, 土地肥沃,日照充足,有豐富的農業自然資源,悠久的水稻種植歷史,歷史上有“川南糧倉”之稱[16-17]。具有高海拔,低緯度,溫光水自然資源豐富,立體氣候明顯,雨量適中,光照充足等特點,適宜水稻的種植,有機物的積累,有利于形成優質稻米,特別是優質粳稻,該地區稻米品質明顯比四川川西平原表現更優秀。但是目前在該區域高產優質水稻種植面積不大,其主要原因是安寧河流域粳稻品種種植年限均較長,導致水稻品系出現了品系混雜、市場混亂、部分品系退化現象嚴重、抗逆性和豐產性嚴重降低等問題。且種植優質水稻產量較低,經濟效益不高,因此選育和推廣優質、適應性強的水稻新品種,對實現安寧河流域生態區優質水稻產業化,農村發展,農業收入增加具有重要的意義[18-19]。
近年來,雖然隨著水稻品種結構的調整,優質稻種植面積開始擴大,但不同生態區水稻產量及品質都有較大差異[16]。因為自然環境的生態因子是固有的,要使水稻發揮最大的生長優勢,突出它的特點,生態適應性的研究顯得尤其關鍵[20-21]。為了選育優質、適應性強的常規粳稻新品種,本試驗從生態類型相似的云南引進了6個優質常規粳稻品種,種植在不同生態區域,并參照當地的肥水管理,從生育期、抗性、田間農藝性狀和物理品質等方面,對各參試品種進行了綜合評價,以篩選出適合在安寧河中上游地區推廣種植的常規粳稻新品種。
試驗材料由云南省提供,分別為錦瑞4號、云粳39號、云粳47、彝粳1號、云科粳1號、楚粳48號和楚粳27,分別編號B1、B2、B3、B4、B5、B6、B7,其中楚粳27為對照。
西昌佑君試驗點設置于安寧河中游西昌市佑君鎮大樹村農戶承包田,海拔1480m,102°10' 42"E,27°41' 47"N,土壤肥力中等,前作為紫云英。冕寧宏模試驗點設置于安寧河上游冕寧縣宏模鎮力爭村農戶承包田。海拔1620m,102°10' 42"E,28°22' 28"N,土壤肥力中等,前作為大麥。
各品種在西昌佑君和冕寧宏模試驗點播種時間分別為2019年3月15日和2019年3月29日,移栽時間分別為2019年5月7和2019年5月5日,秧齡分別為53d、37d,每穴移栽2苗。參試水稻每個處理對應1個品種,3次重復,采用隨機區組試驗,小區均為6.19m×2.15m,移栽株行距為19cm×17cm,小區之間設0.33m間隔,四周設1m保護行。西昌佑君和冕寧宏模試驗點收獲日期分別為2019年9月17日和2019年9月22日,田間管理按照當地習慣管理方法進行。
水稻移栽后每隔10d定期到田間進行病害和生育期調查。成熟后,每小區隨機取樣3穴后,按小區進行單獨收割、脫粒、晾曬和測產。并將每小區取的3穴樣品置于室內考種,測定穗長、有效分蘗數、結實率。測定完成后,將其自然晾干,參照國標《GB/T17891-1999 優質稻谷》測定稻米粒長、粒寬、千粒重和碾米品質等。
從表1和表2可知,西昌佑君試驗點各品種的大田生育期和全生育期中,最長的是B5,大田生育期和全生育期分別為139d和192d,最短的是B6,大田生育期和全生育期分別為134d和187d,B5和B3均長于B7(CK),B6、B4、B1和B2均短于B7(CK)。而冕寧宏模試驗點各稻品種的大田生育期和全生育期中,最長的是B4,大田生育期和全生育期分別為137d和174d,最短的是B3,大田生育期和全生育期分別為131d和168d,B4、B1、B2及B5均長于B7(CK),B3和B6均短于B7(CK)。

表2 冕寧試驗點不同常規粳稻品種生育期

表3 不同常規粳稻品種抗逆性情況
從表3可知,在西昌佑君試驗點中,除B2無葉稻瘟之外,其余各品種均有輕度葉稻瘟;除B2,B4和B6有輕度白葉枯病之外,其余各品種均無白葉枯病;除B2有輕微紋枯病之外,其他品種均無紋枯病。而在冕寧宏模試驗點中,除B5和B7(CK)無葉稻瘟之外,B1、B3和B4均有輕度葉稻瘟,B2和B6均有中度葉稻瘟;除B2,B5有輕度白葉枯病之外,其余各品種均無白葉枯病;除B3和B7(CK)無紋枯病外,B5和B1有輕微紋枯病,B2、B4和B6有重度紋枯病。
對兩地品種抗逆性分析可知:在西昌佑君試驗點中抗病性表現比較好的是B1、B3、B4和B7(CK);在冕寧宏模試驗點中抗病性表現比較好的是B3,最好的是B7(CK);綜合來看B3表現較好,最好的是B7(CK)。
從表4可知,在西昌佑君試驗點中除B3和B6株型緊束之外,其余各品種株型均為適中;除B2、B3、B6葉色綠之外,其余各品種葉色均為濃綠;B1-B7(CK)葉姿均為挺直;除B4和B7(CK)長勢繁茂之外,其余各品種長勢均一般;B1-B7(CK)均不易倒伏。而在冕寧宏模試驗點中除B1、B2、B3和B5株型緊束之外,其余各品種均為適中;除B4和B7(CK)葉色濃綠之外,其余品種葉色均為綠;B4和B4葉姿均為披垂,B7(CK)葉姿一般,其余各品種葉姿均為挺直;B1-B7(CK)長勢均為繁茂;除B2倒伏程度為傾斜外,其余各品種均不易倒伏。

表4 不同常規粳稻品種長勢長相及落粒性調查記載
2.4.1 株高 從表5和表6可知,西昌佑君試驗點中株高最高的是B7(CK)為105.24cm,最低的是B4為85.80cm,所有余品種株高都低于對照,但僅B3達到顯著水平,B4、B6達到極顯水平。而冕寧宏模試驗點中株高數最高的是B1為109.13cm,最低的是B4為88.29cm,B1、B2和B5均高于對照,但僅B1達到差異極顯著水平,B2、B5不顯著,B3、B4和B6低于對照,單僅B4達到極顯著水平,B3、B6不顯著。
不同品種在兩試驗點的平均株高差異最大的是B6,最小的是B3,表明B6的平均株高數受環境影響較大,其余各個品種的平均株高數受環境影響較小。其受影響程度排序為B6>B1>B7(CK)>B4>B5>B2>B3。

表5 西昌試驗點不同常規粳稻主要農藝性狀測定結果

表6 冕寧試驗點不同常規粳稻主要農藝性狀測定結果
2.4.2 有效分蘗數 從表5和表6可知,西昌佑君試驗點有效分蘗數最高的是B7為11.7個,最低的是B4為8.83個,所有品種均低于對照,但僅B4達到差異極顯著水平, B6達到差異顯著水平,其余品種均不顯著。而冕寧宏模試驗點有效分蘗數最高的是B2和B3,均為15.57個,最低的是B5為10.57個,B1-B3均高于對照,但差異都不顯著,B4-B6均低于對照,但B4和B6與對照差異不顯著,B5達到差異極顯著水平。
不同品種在兩試點的平均有效分蘗數差異最大的是B3,最小的是B5,其受環境影響程度排序為B3>B2>B4>B1>B6>B7(CK)>B5。
2.4.3 結實率 從表5和表6可知,西昌佑君試驗點結實率最高的是B4為94.10%,最低的是B5為84.77%,B1、B2、B3、B4和B6均高于對照,其中B2達到顯著水平,而B4和B6達到極顯著水平, B1和B3與對照差異不顯著,B5低于對照,但與對照未達到差異顯著水平。而冕寧宏模試驗點結實率最高的是B1為91.97%,最低的是B7(CK)為87.62% ,B1-B6均高于對照,但僅B1和B6達到顯著水平,其余品種與對照差異不顯著。
不同品種在兩試點的平均結實率差異最大的是B2,最小的是B7,各品種受環境影響程度排序為B2>B4>B5>B6>B3 >B1>B7(CK)。
2.4.4 穗長 從表5和表6可知,西昌佑君試驗點穗長最長的是B1為21.15cm,最短的是B7(CK)為17.59cm,B1-B6的穗長均極顯著長于對照。冕寧宏模試驗點穗長最長的是B2為19.59cm,最短的是B7(CK)為17.76cm,B1-B6均長于對照,其中B1-B4的穗長極顯著長于對照,B5和B6與對照差異不顯著。
不同品種在兩試點的平均穗長差異最大的是B1,最小的是B7(CK),各品種受環境影響程度排序為B1>B5=B6>B3>B2>B4>B7(CK)。
2.4.5 穗粒數 由表5和表6可知,西昌佑君試驗點穗粒數最高的是B5為157.37粒,最低的是B3為120.02粒,除B5的穗粒數高于對照外,其余品種均低于對照,但B1、B2和B4、B5和B6與對照差相比均未達到差異顯著水平,僅B3達到顯著水平。冕寧宏模試驗點穗粒數最高的也是B5為135.54粒,最低的也是B3為102.91粒,其中B4、B5和B6均高于對照,但差異不顯著,B1、B2和B3的穗粒數均低于對照,但B1和B2與對照比差異不顯著,僅B3達到顯著水平。
不同品種在兩試點的平均穗粒數差異最大的是B1,最小的是B4,各品種受環境影響程度排序為B1>B5>B7(CK)>B3>B2>B6>B4。
2.4.6 千粒重 從表5和表6可知,西昌佑君試驗點千粒重最高的是B2為26.52g,最低的是B4為23.96g。B2、B3、B5與B6均高于對照,但差異均不顯著,B1和B4的千粒重低于對照,但B1與對照的差異不顯著,B4與對照差異達顯著水平。在冕寧宏模試驗點千粒重最高的也是B2為25.63g,最低的也是B4為23.56g。B1、B2和B5均高于對照,而B4、B4和B6低于對照,但除B2和B4與對照比達到顯著水平外,其余品種均差異不顯著。
不同品種在兩試點的平均千粒重差異最大的是B3,最小的是B4,各品種受環境影響程度排序為B3>B6>B5>B7(CK)>B2>B1>B4。
2.4.7 產量 由表7可知,西昌佑君試驗產量最高B7(CK)為833.67kg/667m2,最低B4為570.49kg/667m2,所有參試品種產量均低于對照,其中僅B5與對照的差異不顯著,B2、B3和B6于對照相比達到差異顯著水平,而B1和B4達到差異極顯著水平。而在冕寧宏模試驗點產量最高的是B1為946.59kg/667m2,最低的是B5為793.74kg/667m2,除B1高于對照外,其余參試品種均低于對照,其中除B4和B5與對照相比達到差異極顯著水平外,其余品種均未達到差異顯著水平。
不同品種在兩試點的平均產量差異最大的是B4,最小的是B5,各品種受環境影響程度排序為B4>B1>B3>B6>B2>B7(CK)>B5。

表7 不同常規粳稻品種產量比較

表8 不同粳稻品種的物理品質性狀
2.5.1 糙米率 由表8可知,在西昌佑君試驗糙米率最高的是B7(CK)為83.40%,最低的是B4為80.07%,所有參試品種均低于對照,其中B2與對照差異不顯著,B1和B3達到顯著水平,而B4、B5和B6達到極顯著水平。而冕寧宏模試驗點糙米率最高的是B3為82.64%,最低的是B4為78.73%,除B2和B3的糙米率高于對照外,其余參試品種均低于對照,除B1、B2和B3與對照的差異不顯著外,其余參試品種均達到差異顯著水平。
不同品種在兩試點的糙米率差異最大的是B6,最小的是B3,各品種糙米率受環境影響程度排序為B6>B5>B7(CK)>B1>B4>B2>B3。
2.5.2 精米率 從表8可知,西昌佑君試驗點精米率最高的是B7(CK)為75.73%,最低的是B4為71.33%,所有參試品種均低于對照,其中B3與對照差異不顯著,B2與對照差異顯著,B1、B4、B5和B6均極顯著低于對照。而冕寧宏模試驗點精米率最高的是B3為73.38%,最低的是B4為67.33%,除B3高于對照外,其余品種均低于對照,其中B4、B5和B6與對照比達到極顯著水平,而B1、B2和B3均為達到顯著水平。
不同品種在兩試點精米率差異最大的是B5,最小的是B1,各個品種精米率受環境影響程度排序為B5>B6>B4>B2>B7(CK)>B3>B1。
2.5.3 整精米率 從表8可知,西昌佑君試驗點整精米率最高的是B7(CK)為72.13%,最低的是B4為52.13%,B1至B6均低于對照,其中除B4和B6與對照達到差異極顯著水平外,其余品種均差異不顯著。冕寧宏模試驗點整精米率最高的也是B7(CK)為61.93%,最低的卻是B6為37.53%,所有參試品種均低于對照,其中除B1和B3與對照的差異不顯著外,其余品種均極顯著低于對照。
不同品種在兩試點整精米率差異最大的是B5,最小的是B1,各品種的平均整精米率受環境影響程度排序為B5>B6>B4>B2>B3>B7(CK)>B1。
2.5.4 堊白粒率 由于B4、B5和B6為乳白色的軟米,古不參與堊白率比較。從表8可知,西昌佑君試驗點堊白率最高的是B7(CK)為45.33%,最低的是B2為15.33%,B1和B2的堊白率極顯著低于對照,而B3的堊白率雖然比對照低,但未到達顯著水平。冕寧宏模試驗點堊白率最高的也是B7(CK)為66.00%,最低的也是B1為32.67%,B1、B2和B3均極顯著低于對照。
不同品種在兩試點的堊白率差異最大的是B7(CK),最小的是B3,各品種堊白率受環境影響程度排序為B7(CK)>B2>B1>B3。
綜上所述,在西昌佑君試驗點中,不同常規粳稻的主要農藝性狀和物理品質性狀有較大的不同,云粳39號,有效分蘗數、穗粒數、千粒重、糙米率、整精米率與對照無顯著差異,結實率、穗長和堊白米率表現優于對照,但產量和精米率遜色于對照。云粳47,有效分蘗數、結實率、穗粒數、千粒重、精米率、整精米率和堊白米率與對照無顯著差異,穗長顯著長于對照,穗粒數、產量和糙米率遜色于對照,但抗病性比較好。因此云粳39號和云粳47在西昌佑君生態區具有較好的示范推廣種植應用前景。
在冕寧宏模試驗點中,不同常規粳稻的主要農藝性狀和物理品質性狀也有較大的不同,錦瑞4號結實率、穗長和堊白米率表現優于對照,有效分蘗數、穗粒數、千粒重、產量、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與對照無顯著差異。云粳47穗長、千粒重和堊白米率表現優于對照,有效分蘗數、結實率、產量、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與對照無顯著差異,但是穗粒數顯著低于對照。因此錦瑞4號和云粳47在冕寧宏模生態區具有較好的推廣種植應用前景。
通過不同常規粳稻在兩試點間主要農藝性狀和物理品質性狀的比較,得出云粳39號和云粳47在西昌佑君生態區具有較好的示范推廣種植應用前景。錦瑞4號和云粳47在冕寧宏模生態區具有較好的示范推廣種植應用前景。云粳47在兩地表現都較好,所以云粳47在安寧河中上游生態區具有很好的適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