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飛
(忠縣中醫院消化內科,重慶 404300)
我國肝硬化患者主要分為酒精性肝硬化和肝炎后肝硬化兩種類型。隨著人們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的改變,酒精性肝硬化的發病率逐年上升,酒精已成為導致肝硬化的第二大原因,酒精性肝病的終末階段就是酒精性肝硬化[1]。酒精性肝硬化可使患者肝細胞遭到損壞,體內谷胱甘肽水平降低,肝臟清除氧自由基和乙醛的能力減弱,直接或間接地引起肝細胞纖維化或壞死,最終導致患者出現肝硬化。肝硬化早期的癥狀并不明顯,但患者肝臟內組織已經發生了病理改變。隨著病情的加重,患者會逐漸出現腹痛腹脹、乏力等癥狀。若肝硬化患者未及時就醫,則有可能并發上消化道出血、自發性腹膜炎和肝性腦病等疾病,嚴重時可出現食管胃靜脈曲張、肝衰竭和肝癌,甚至死亡[2]。因此,如何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酒精性肝硬化的治療有效率,在目前臨床治療中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復方甘草酸苷具有降低肝纖維化并修復肝臟損傷的作用;而還原型谷胱甘肽具有清除氧自由基,減輕酒精對肝組織的損傷的作用[3]。二者均具有保肝護肝的作用,是臨床治療各種肝病的常見藥物。本研究主要探討采用還原型谷胱甘肽聯合復方甘草酸苷治療酒精性肝硬化的臨床效果,以期為有效治療該類病癥提供有效的科學依據,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取2020年7月至12月在忠縣中醫院就診的90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平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5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17例;年齡45~63歲,平均年齡(53.17±2.4)歲;飲酒史5~15年,平均飲酒史(6.5±1.3)年。觀察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20 例;年齡43~66歲,平均年齡(51.15±2.6)歲;飲酒史6~14年,平均飲酒史(7.5±1.1)年。所選病例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忠縣中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本人及家屬均知情并同意參加本次研究。納入標準:①經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肝硬化診治指南》確診為酒精性肝硬化患者[4];②肝炎病毒標志物均為陰性。排除標準:①臨床資料不完整者;②其他原因導致的肝硬化者;③有其他嚴重心、腦、腎及神經疾病患者;④治療不耐受者。
1.2 治療方法 患者入院均及時接受必要的身體檢查,明確患者的病情并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治療方案。兩組患者均嚴格禁酒,依照醫囑服用保肝藥物,同時進行退黃疸治療。護理人員應保證患者飲食的營養均衡。對照組患者采用單一常規復方甘草酸苷治療。復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華北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3799,規格:20 mL×5支/盒)的使用方法:靜脈注射,1次/d,劑量為5~20 mL。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額外給予還原型谷胱甘肽治療。注射用還原型谷胱甘肽(上海復旦復華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1265,規格:0.6 g×6 支)的使用方法:每次用250 mL 10%的葡萄糖稀釋0.6 g還原型谷胱甘肽,靜脈注射,1次/d。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28 d。治療期間根據患者的病情進行藥量調整,病情穩定超過3 d后考慮停止用藥。
1.3 觀察指標 治療期間,取患者空腹靜脈血 5 mL,離心分離(轉速為 3 000 r/min,時間為 10 min)后取血清,使用賴氏法檢測血清谷草轉氨酶(AST)水平,使用速率法檢測血清谷丙轉氨酶(ALT)水平,使用酶比色法檢測γ- 谷氨酰轉肽酶(γ- GT),使用氧化法檢測血清總膽紅素(TBIL)水平。療程結束后進行療效評價,評級標準:患者體征、肝纖維化和肝功能恢復正常為顯效;患者體征、肝纖維化和肝功能有好轉為有效;患者體征、肝纖維化和肝功能無改善甚至惡化為無效。治療總有效率 =[(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用[例(%)]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肝功能恢復情況對比 觀察組患者肝功能恢復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肝功能恢復情況對比()

表1 兩組患者肝功能恢復情況對比()
組別 例數 丙氨酸氨基轉移酶(U/L) 天門冬酸氨基轉移酶(U/L) γ-谷氨酰轉肽酶(U/L) 總膽紅素(μmol/L)對照組 45 198.23±23.31 148.31±20.31 48.42±28.31 55.68±20.98觀察組 45 83.28±28.31 110.29±21.35 30.40±29.38 29.56±15.67 t值 21.03 8.66 2.96 6.69 P值 <0.05 <0.05 <0.05 <0.05
2.2 兩組患者總體治療情況對比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總體治療情況對比[例(%)]
酒精性肝硬化的主要病因之一是患者攝入了大量的酒精,使得患者肝臟細胞受損,降低了體內谷胱甘肽含量,減弱了機體清除氧自由基和乙醛的能力,導致肝臟細胞纖維化,最終引發肝硬化[5]。以往研究表明,經消化道所吸收的酒精僅有10% 左右可通過尿路系統或呼吸系統排出體外,剩余酒精均參與體內代謝,而肝臟正是酒精代謝的主要器官[6]。因此,如果患者常年有飲酒過量的情況,會加重肝臟代謝負擔,進而使肝臟受損,病情進一步發展,就有可能出現酒精性肝硬化疾病。除過量飲酒外,酒精性肝硬化與性別、遺傳等因素也都有密切關系。酒精性肝硬化主要臨床癥狀表現為乏力、食欲不振及腹脹腹瀉等,嚴重影響了患者日常生活。一旦患者發現自己可能患有肝硬化,應當及時就醫,通過科學的醫療診治減小酒精性肝硬化引發的不利影響,否則可能會引發嚴重的并發癥。復方甘草酸苷中的甘氨酸、蛋氨酸具有抗炎癥和調節免疫的作用。其中的甘草酸具有修復損傷肝組織、降低肝纖維化程度的作用,且該藥物副作用較小。臨床上一般用于治療慢性肝病,促進肝功能恢復;也可用于治療濕疹、蕁麻疹等皮膚疾病。還原型谷胱甘肽是一種能夠改善肝功能的常見西藥[7]。臨床上被用于治療放射治療患者,各種低氧血癥患者,有機磷、胺基或硝基化合物中毒患者及肝臟疾病患者。該類藥物能夠參與體內三羧酸循環及糖代謝,清除氧自由基,促進體內產生高能量,減輕酒精對肝臟的損傷,起到治療酒精性肝硬化的作用[8]。還原型谷胱甘肽進入患者體內后,可在體內氧化為谷胱甘肽,提供巰基與自由基結合,從而清除自由基,改善患者的低氧血癥,維持肝臟的代謝功能正常運行。
本研究結果表明,同時采用還原型谷胱甘肽和復方甘草酸苷治療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可以達到更顯著的療效。當同時采用以上兩種藥物治療時,患者肝功能指標包括天門冬酸氨基轉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及γ-谷氨酰轉肽酶(γ- GT)、總膽紅素(TBIL)的水平的恢復情況均優于單一使用復方甘草酸苷的患者,甚至大部分患者肝功能指標完全恢復正常,說明患者的肝功能在兩種藥物的聯合治療下得到了更明顯的改善。
綜上所述,還原型谷胱甘肽聯合復方甘草酸苷治療酒精性肝硬化的療效顯著,該治療方法值得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