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關發
導讀:屏南高山花菜聞名省內外,經過多年探索實踐,制定了《綠色食品屏南高山花菜生產技術規程》,有效提高了土地復種指數和土地綜合利用率,明顯增加了農戶收益。該生產技術1年可生產3~4茬,每667 m2純收益近2萬元,已在福建屏南高山地區推廣應用10 000 hm2(15.5萬畝)。
本規程規定了綠色食品屏南高山花菜的生產技術管理措施。從產地環境、良種選擇、播種育苗、定植、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采收和生產廢棄物處理等方面進行了詳述,以期滿足屏南乃至福建高山花菜生產的技術需求,有助于提高綠色食品生產水平。
以下文件對本規程的引用而成為本規程的條目。通常標日期的文件僅所標明的版本適于本文件,不標日期的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規程。
GB 16715.4瓜菜作物種子 第4部分 甘藍類
NY/T 746-2020綠色食品 甘藍類蔬菜
NY/T 391綠色食品 產地環境條件
NY/T 393綠色食品 農藥使用準則
NY/T 394綠色食品 肥料使用準則
GB 4285-89農藥安全使用標準
GB/T 8321.10-2018農藥合理使用準則(十)
GB 18406.1-2001綠色農產品質量要求
花菜,又稱花椰菜、菜花,是十字花科蕓薹屬甘藍種中的一個變種,高山花菜粗纖維含量少,以短縮、肥嫩、潔白的花蕾、花枝、花軸等聚合而成的花球供食用,其富含維生素B、C等營養物質,口感脆嫩、清爽適口、風味別致,已被廣大消費者所接受,市場需求量日益上升,近年來在南方地區栽培面積越來越大。
選擇前茬為非十字花科作物,耕作層深厚、排灌方便、疏松透氣、肥沃的壤土或砂壤土,pH值5.5~6.7為宜,產地環境條件應符合NY/T 391的要求。
高山花菜種子質量指標應符合GB 16715.4甘藍類二級以上標準,要求純度≥96.0%、凈度≥98.0%、發芽率≥85%、水分含量≤7.0%。如周年栽培,務必選擇生長期適宜的青梗松花菜品種,如禾峰90天、禾峰80天、白玉90天、白玉80天、瑞雪95天、瑞雪80天、高山寶65、高山寶60天、青秀68天、禾峰65天、瑞雪65天、農友65天、金苗65天、慶農65日、慶農55日等,不得使用轉基因品種。
①整地施肥 每667 m2撒施腐熟商品有機肥2 500 kg;翻深10~15 cm,整成小高畦,畦連溝寬1.3 m,溝寬0.3 m。
②育苗 采用干籽點播,事先在備好的苗床上澆透水,待水滲透約10 cm,耙勻、整細、抹平,劃成5 cm×5 cm或6 cm×6 cm的方格,播于方格中心,深0.5 cm,然后蓋0.8 cm厚的過篩營養土,播后在苗床上蓋膜或遮陽網,待70%種子出苗后,適時揭薄膜或遮陽網,培育壯苗。有條件的種植基地可采用智能工廠化穴盤育苗。
③苗期管理a.溫濕度管理。播種至出苗前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90%以上,出苗后保持在70%~80%。播種至出苗,白天溫度保持20~25℃,夜間15℃;齊苗后,白天溫度保持15~20℃,夜間10~12℃;第一片真葉顯現后,白天保持20℃,夜間10℃;定植前7天煉苗。高山花菜周年栽培,冬春育苗期間需要做好保溫、防寒、防凍措施,夏秋育苗期間需要遮蔭、防曬,并增濕、降溫。
b.肥水管理。出苗后及時補充肥水。育苗期間不施肥,如出現脫肥現象,及時葉面噴施0.2%磷酸二氫鉀液。
c.壯苗標準。夏秋季育苗苗齡20~30天,冬春季育苗苗齡45~50天。幼苗4葉1心或5葉1心,葉色濃綠,葉片肥厚,莖粗0.4 cm以上,苗高10~12 cm,短節間,根系健壯,沒有病蟲害。
按NY/T 394規定執行。每667 m2施腐熟有機肥料1 800~2 000 kg、硫酸鉀型復合肥 (N-P-K=17-17-17)36~40 kg、撞鐘牌顆粒活性硼鋅肥(工業質量95%,S+Ca+MgO≥20%,B2O3≥2%,Zn+Fe≥2%,Mn、Cu、α-萘乙酸生根劑適量)1.8~2.0 kg,撒施,深翻土壤。前茬作物收獲后,及時清潔田園,深翻起畦,翻深30~35 cm,畦寬1.0 m、高0.3 m,溝寬0.3 m。
高山露地推行深溝高畦栽植,每667 m2栽1 800~2 000株。
定植應選擇陰天、晴天上午或傍晚進行,在整好的高畦上雙行成“品”字形種植,株行距45~55 cm,種植苗坨表面或子葉節處與畦面保持相平,定植后澆足定根水。秋季和初春露地覆膜種植,炎熱季節露地栽培。
緩苗后澆1次促苗肥水,保持畦面見干見濕,以后每隔7~10天澆1次,每次每667 m2施硫酸鉀型復合肥(N-P-K=15-15-15)9~10 kg;蓮座期一促到底,避免早花現象,每667 m2施硫酸鉀型復合肥(N-P-K=15-15-15)18~20 kg,當土壤干旱時,可適量澆水或溝灌“跑馬水”;封行至花球形成期,如植株心葉起頭旋擰,務必蹲苗10~15天,促早現勻稱花球,每667 m2施硫酸鉀型高鉀復合肥(N-P-K=15-9-26)36~40 kg,之后每隔5~7天澆水1次或每隔10~15天溝灌“跑馬水”1次;結球期,若出現生理性病害時,葉面噴施0.2%~0.5%撞鐘牌顆粒活性硼鋅肥液。采收前5天停止澆水。


花球直徑8~12 cm時,選無病斑老葉折斷或捆扎遮住花球,防止陽光直射,影響花球品質和外觀。
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始終以“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綠色食品防治原則。農藥應用應符合NY/T393的要求。
選擇抗病良種,與非十字花科作物輪作;苗床開好“三溝”,選地勢高、排灌方便、富含有機質的肥沃地塊育苗;培育壯苗,防止低溫高濕或高溫干旱造成弱苗病苗;定植前潔凈場地、深翻曬白,增施基肥,注重氮、磷、鉀和中微量元素均衡配施,采取深溝高畦壟作種植;及時清除田間雜草及老弱病葉與殘株,避免傷口,防止病菌侵入;花球長到拳頭大小時,節制澆水,追施草木灰、鉀肥等。
①種子消毒 播種前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浸種2 h,撈起稍微晾干后點播。
②粘蟲板 在花菜上方15 cm處懸掛黃色粘蟲板,每20 m2吊掛1張(25 cm×30 cm),可誘殺蚜蟲。
③性誘劑與殺蟲燈 田間用性誘劑和頻振式殺蟲燈誘殺菜青蟲、小菜蛾成蟲。
改善花菜田生態環境,為天敵創造適宜的生活環境;選用微生物殺菌、殺蟲劑,如每667 m2用4%農抗120水劑100 g、75%多抗霉素可濕性粉劑150 g或8 000 IU/μL蘇云金桿菌懸浮劑20 g對水噴霧防治,以上藥劑間隔7天使用,輪換不超過2次。
①病害a.立枯病、猝倒病。苗期發病,每667 m2用0.5%青枯立克(小檗堿)水劑150 mL或72.2%霜霉威鹽酸鹽水劑80 m L對水噴霧,共不超過2次。
b.霜霉病。病發前或發病初期,每667 m2用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 g或68%金雷多米爾(精甲霜·錳鋅)可濕性粉劑24 g對水噴霧防治,共不超過2次。
c.黑腐病。發病早期,每667 m2用6%達科寧先鋒(春雷霉素)可濕性粉劑30 g或3%中生菌素可濕性粉劑60 g對水噴霧防治,共不超過2次。
②蟲害a.菜青蟲、小菜蛾。可每667 m2用50%可立施 (氟啶蟲胺腈)水分散粒劑12~18 g或14%蛤蟆王(蟲螨·茚蟲威)懸浮劑30 g對水噴霧防治。
b.跳甲。每667 m2用12%劍斬(甲維鹽·蟲螨腈)懸浮劑24~30 m L或30%鼎達(噻蟲嗪)可濕性粉劑30 g對水噴霧防治1次。
屏南高山一般種植青梗松花球品種,待花球充分長大未松散時采收,采收時保存3~5片葉。
正確使用好、保管好農業生產投入品,按規定回收和處理廢棄包裝物;蔬菜收獲過程中殘留在田間的廢棄菜頭、莖葉等,分批運送到無害化處理場堆放。向種植戶宣傳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教育引導農戶成為農藥包裝物治理的主體,確保農業生態環境高質量發展。
詳細記錄產地環境條件、投入生產品、生產管理、病害蟲防治、產品質量檢測及相關溯源檔案,存檔3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