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佳敏 施德云
導讀:國家近些年來大力扶持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持續加大對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的支持,農業農村部連續2年出臺了支持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工作的政策,給農機作業服務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縉云縣兆通農機服務有限公司順應社會和市場需求,面向農戶、合作社等農業主體開展機收、植保飛防、農機維修等業務,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及社會效益。
縉云縣兆通農機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成立于2017年7月,法人代表田曉村,注冊資金50萬元,主要從事機收、無人機飛防、茶機、農田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等各類農機具三包、維修等業務,涵蓋蔬菜、水稻、茶葉等作物,累計服務面積2.2萬余畝(1 466.67余hm2)。公司擁有聯合收割機3臺、植保無人機3臺、農機操作人員4人、農機修理工6人,其中高級技師1人、高級技工1人、中級技工4人。
茭白是縉云縣主導產業,全縣種植面積6.58萬畝(4 386.67 hm2),年產值4.5億元,是當地農民致富的最大產業。一直以來采用拖管式或背負式噴霧器防治茭白病蟲害,費時費力且有農藥中毒的安全隱患,加上茭白分蘗后期株高常超過2 m,田間郁蔽,病蟲防治勞動強度大,農民對茭白病蟲無人機飛防的需求強烈。從2019年開始,公司嘗試引進植保無人機,在縉云縣茭白主產區前路鄉開展茭白無人機飛防作業。
在第一次茭白飛防嘗試中,由于沒有掌握好飛行作業高度、噴頭流量等參數,噴藥后出現植株東倒西歪、著藥不均等問題,前來觀摩的種植戶對使用無人機噴藥產生疑慮,這反而激發了公司總經理田曉村一試到底的鉆研勁,當場提出為部分種植戶免費飛防,以積累實際操作經驗。經過多次試驗摸索,總結出茭白在不同生長季節、不同天氣條件下的飛防操作要點。如針對無人機噴灑的藥液霧化程度高、霧滴較細,夏季高溫時段作業藥液容易揮發等問題,探索出夜間飛防工作模式,傍晚時分到達作業場地,規劃路線、配制藥劑,待暑熱散去天氣漸黑后,利用極飛無人機的RTK定位導航功能和地型模塊進行仿地飛行。夜間飛防有效解決了夏季高溫藥劑蒸發快的問題,而且還能與農民的田間其他作業時間錯開,極大地提高了作業效率。2020年,公司開展茭白田飛防2 800畝(186.67 hm2),其中夜間飛防800畝(53.33 hm2)。
在縉云縣農機管理站的指導下,公司在東方鎮千畝稻田基地開展了早稻無人機直播試驗,依據試驗情況,結合機型和作業功效要求,將7.5 kg規格的播種箱換裝成20 kg規格,并相應調整了飛行高度和飛行速度。這樣3畝(0.2 hm2)的試驗田只需7 min就全部播種完畢,而且播種非常均勻,對比相同面積人工播種的40 min,無人機直播顯著提高了播種效率,尤其適合大面積田塊播種。
2020年,浙江省畜牧農機中心、浙江省植保站確定公司為項目的具體實施單位,開展植保無人機病蟲害防治適用性系列試驗。選用傳統擔架式植保機械、多旋翼植保無人機、單旋翼植保無人機等在茭白上開展病蟲害防治適用性試驗,考察噴霧沉積率、噴幅分布均勻性、噴施率等主要指標,分析不同類型植保無人機對茭白等長葉片植物適用性及病蟲害防治效果,確定合理的機型及植保無人機的飛行速度、作業高度、噴頭流量,為農機農藝融合提供了技術依據。
縉云縣屬山區,山地、丘陵約占全縣總面積的80%,多數作物種植在山區,地形條件相對復雜,不利于無人機作業。公司服務面積較大的茶園更是以山地為主,落差大,剛開展飛防時因地形不熟、路線規劃不當、風速風向突然改變等,導致狀況頻出,無人機多次掉入深溝。經過多次實地操作,積累經驗、調整方案,摸索出大落差山區茶園往返航線、從高處往低處的飛行模式,從此山區茶園飛防也成為常規操作,還將該飛行模式應用到了山區水稻等作物上,2020年公司共開展水稻飛防3 100畝 (206.67 hm2)、茶園2 600畝(173.33 hm2)。
為農機同行服務也是公司的職責。一次,縉云綠川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著急地打來電話,稱2020年自購的聯合收割機不能發動,廠家維修人員檢查了2次均未能查出原因。公司總經理田曉村二話不說放下手頭工作趕到合作社,經過仔細檢查逐一排查問題,終于找到原因,系發動機油泵損壞,導致電腦主板數據清空,機器無法啟動。因主板數據被清空后需要解碼器才能進行刷機,若更換電腦主板需要上千元費用,為此公司投入3萬多元購買了3臺解碼器用于檢測農機具故障,但從來不向農戶收取檢測費和上門服務費,對一些小毛病更是直接免費服務,公司的貼心服務受到客戶一致好評。
據統計,公司每年維修茶葉機具、大中型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等各類農機具2 300多臺次,電話指導服務400余次,長年外聘兼職人員17名,已成為麗水市維修業務量最大的農機維修網點,深得全市農機作業人員的信任。
公司在浙江省農機維修隊伍中赫赫有名,總經理田曉村是麗水市首席技師、浙江省技術能手、浙江省農機維修技能標兵、浙江工匠、全國農機技術能手和全國技術能手,2021年再次被推選為 “浙江工匠”候選人。俗語有云“名師出高徒”,田曉村的徒弟朱錦楊在師傅的精心指導下更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2016年參加浙江省農機修理工職業技能競賽獲得第一名,2020年11月代表浙江省參加全國農機修理工技能競賽獲個人一等獎,先后被評為麗水市高級農三師、浙江省首席技師、浙江省青年崗位技術能手、浙江省金藍領、全國農業技術能手和全國技術能手。另一位徒弟田倍嘉在2018年浙江省農機修理工職業技能競賽中獲得二等獎。
這一系列榮譽的取得,源于鄉鎮農機員父親的啟蒙,但更歸功于總經理田曉村對農機維修的執著和堅韌。進入這一行后,他購買各種維修技能的書籍,提高自身技術水平,對徒弟更是從最基本的擰螺絲開始教起,且舍得花成本,讓學徒帶薪深造,還經常邀請廠家技術人員為學徒和兼職維修員講課,不斷提高他們的維修技能水平。其工匠精神在縉云這片土地上、在農機領域得到彰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