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雅琦 范婷婷
摘 要:企業對高職應用型人才在英語應用方面的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對高職英語課程改提出了更高的期望。本文通過對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問題及原因進行分析,探討了基于應用型人才能力培養的高職英語教學模式探討,提出了一些基于應用型人才能力培養視角的高職英語教學改革途徑,為高職英語課程改革提供思路。
關鍵詞:應用型人才 培養模式 高職院校 英語教學 教學模式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方案的很重要的內容就是將人才進行專業化培養,使其適應各個企業對應用型人才的要求,滿足各種就業崗位需求。應用型人才成為高職院校人才戰略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專業英語在素質教育和職業教育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各種崗位對專業英語的應用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對高職英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期望。為了更好的培養復合型 的應用技能人才,高職高專院校也大力推進高職英語課程教學改革,不少高職院校對于高職英語課程,也提倡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通過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來使學生學習變被動為主動,從而提升實際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1]。
1 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問題及原因
1.1 教師教學觀念陳舊沒有創新
對學生專業素質的培養一直是高職院校培養的重點,鼓勵學生通過對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構成自身專業知識體系框架,鍛煉技能水平提升專業素質。隨著全球化經濟的發展,高職英語的學習不僅僅是滿足學生對于考試以及升學的需要,同時還要滿足學生在就業以后處理與英語相關的工作內容的需要。一些教師的教學觀念陳舊,沒有銳意改革的意識,對英語教學模式依然停留在只是課堂講授的方式,英語的實踐性以及應用性不強,教學目標的針對性不強。
1.2 高職英語與專業結合不緊密
高職英語教學內容與專業背景結合不夠緊密,通用課程內容沒有特色,教學目標針對性不強,導致英語教學與實踐內容脫節,學生畢業后用不上或者不會用,崗位實踐能力下的高職英語專業與人才培養方案之間脫節不匹配,學習內容與就業內容不符,學生畢業后不能靈活運用英語到工作中,在實踐中不能用簡單的專業英語進行交流,特定崗位中英語實際操作能力欠佳。
1.3 高職英語的教學理念中對職業能力的涉及較少
高職英語的教學理念仍然以英語語言輸入為主要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依然為主導地位,學生以聽為主,課堂參與少,學生對知識的吸收為被動吸收。由于在高職英語的教學大綱中,與專業對應的崗位對接能力里面沒有具體提到英語所應該達成的教學目標是什么樣的,沒有一個具體的標準可以參考,所以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雖然大多數教師認為職業能力培養在英語課程教學中占主要地位,但是卻不知道從何下手進行課程的改革,應當培養怎樣的教學能力。
1.4 教學模式及教學方法單一
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不足,沒有對所帶相關專業進行了解,比如高職的會計專業、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旅游專業等,由于專業特色非常明顯,今后從事的行業也有明顯的職業特點,所需要的各種崗位對應的英語要求也不相同,偏重于閱讀專業文獻、日常口語交流、英語文案等方面的要求也不同,單一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無法滿足各專業對英語的應用要求。
2 基于應用型人才能力培養的高職英語教學模式探討
2.1 針對不同課程內容采取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
采用線上和線下兼容的混合教學模式,需要協調學生在課內和課外對英語應用能力的不同需求,線下教學側重于教學方法以及知識點的講解,線上教學側重于專業英語知識擴充,學生利用在線課堂進行知識點學習,線下課堂教師根據教學進程組織教學活動,充分利用互動教學手段引導學生,通過知識辯論、拓展訓練、綜合實踐等綜合形式開展多種教學活動,對學生的掌握情況進行考核評價[2]。將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于高職英語課程中,對于培養應用型人才提供了學習環境和工作環境設定,形成了自主學習的學習策略,培養學生的崗位職業能力。
2.2 針對不同學生群體開展分層次教學模式
分層次教學的目的是使不同英語基礎的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基礎和今后需要達到的水平,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并對教學內容采用個性化的劃分方式,對每個層次的學生需要達到的標準進行劃分。分層次需要考慮學生的感受,因此宜采用隱性分層次教學,不同層次的學生所需要采用的教學評價也不相同。對傳統教育模式開展有關創新研究活動,有利于改變教師觀念,強化教師創新意識,共享資源,提升高校教師的教學水平,改善高職英語教學生態環境,豐富高職英語教學手段與方法,完善高職英語學習評價體系[3]。
2.3 針對不同專業采取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模式
英語教師在進行課程改革的時候應當充分考慮人才培養與就業市場對接的問題,將不同專業的學生的就業時應當具有的各種英語實踐應用能力考慮在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應用型技能人才需要根據就業市場的人才需求不斷的調整崗位能力對接的英語能力,教學內容的設定應當根據不同專業的英語實踐融入不同的教學模塊或教學情境,使學生能夠產生沉浸式學習體驗,根據學生的職業發展目標培養學生英語應用技能。
3 基于應用型人才能力培養視角的高職英語教學改革途徑
高職英語課程的改革應當充分考慮以各專業的職業能力培養為根本,作為一門通用能力培養的基礎課程,高職英語的課程改革應當融入專業專業元素,培養學生在未來職場環境下對英語靈活運用的能力,用英語交流溝通的能力,用英語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的能力,為就業、擇業、上崗乃至職稱晉升各個方面,提供英語應用實踐保證。
3.1 建立以職業素養培養為導向的高職英語課程教學目標
對各專業的學生以其職業能力本位培養為根本目標,形成在崗位中操作能力、溝通能力、方法能力等能力所需要的英語應用能力。應用英語進行溝通的能力,要求學生可以通過英語表達滿足日常社交、工作場景中的應用、團隊協同工作、崗位決策思考等各方面的英語應用需求,使英語的職業能力培養涉及生產、管理、設計、服務等各個工作層面,滿足各種崗位需要,提升學生的“首崗適應能力、多崗遷徙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及多項職業素質”。
3.2 構建以職業素質導向為核心的高職英語課程內容框架
高職英語課程的內容應當包括通用英語和專業英語兩個大的內容,通用教學內容是各個高職院校運行較好的,欠缺的部分是專業英語部分。可以和企業進行深層次交流探討,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開發專業英語課程,也可以根據訂單培養的方式對小范圍的學生進行個性化教學內容開發,對接訂單合作企業所要求的英語應用能力。對專業英語內容的選取應當兼顧實用性、可操作性性、和實際崗位能對接各個方面的要求,通過設定合理的教學情境和教學內容,特定行業對應不同的英語,比如建筑英語、電氣英語、計算機英語等,將崗位職業能力融入到高職英語的專業英語模塊中,提升學生英語實踐能力。
3.3 探索以職業素質培養為導向的高職英語教學模式及方法
不論是運用線上線下的混合教學模式,還是運用針對不同學情的學生開展的分層次教學模式,以及針對不同專業采取的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模式,其目的就是為了探索以職業素質培養為導向的高職英語教學模式及方法,以適應崗位需求變化對英語應用能力的要求。教學模式的選擇應該是動態調整的,需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學生所應該達到的水平進行調整。而對于教學方法,不同的崗位職業能力不同,教學方法也應該是多變的。除了傳統的講授法以外,練習對話配音,角色扮演,話題討論,演講辯論,均為可以在高職專業英語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的方法,也可以多種方法融合達到更好的效果。
4 小結
對基于應用型人才能力培養視角的高職英語教學改革還有很多方面值得探索,比如師資隊伍建設、教學評價體系的完善、教學資源的豐富完善等,需要在英語教育教學改革中大膽創新,才能使課程更好的適應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參考文獻:
[1] 季彥君.基于建構主義的高職英語課堂活動設計[J].課程教育研究,2020(22).50-54.
[2] 韓佳伶,徐委政,龐麗艷.在線課程背景下“五位一體”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9(39):186-187.
[3] 喬萬俊.“互聯網+”時代高職英語混合式教學改革探索[J].科 技風,2019(17):26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