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勞動正義:勞動幸福不可或缺的價值支撐

2021-08-23 13:51:56毛勒堂
江漢論壇 2021年8期

摘要:勞動正義作為一種對人類勞動活動、勞動關系以及勞動方式是否合乎正義價值的批判反思性話語,在人類歷史上早已有之。但勞動正義作為一個時代性的思想主題并予以課題化,乃是與近代市民社會的生成及其內在矛盾緊密相關。正是現代市民社會廣泛存在的“勞動悖論”境況,構成現代勞動正義話語出場的存在論背景。對于何謂勞動正義,存在著諸如國民經濟學、抽象倫理學和思辨形而上學等不同的勞動正義理解路數。在經濟哲學視閾中,勞動正義是一個集哲學形而上和經濟學形而下視野為一體、融經濟合理性和價值合目的性為一爐且具有批判和超越精神的總體性范疇,其包含公平的勞動分配、平等的勞動關系、正義的勞動環境以及自主的勞動活動等基本價值主張。勞動正義對于成就勞動幸福意義重大,公平的勞動分配是勞動幸福之前提,平等的勞動關系是勞動幸福之條件,正義的勞動環境是勞動幸福之基礎,自主的勞動活動是勞動幸福之關鍵,勞動正義因此構成勞動幸福不可或缺的價值支撐。

關鍵詞:勞動悖論;勞動正義;勞動幸福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資本邏輯語境中的勞動正義及其當代中國意義研究”(19BZX006)

中圖分類號:C970.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3-854X(2021)08-0073-07

資本與勞動的關系是現代社會關系的軸心,資本與勞動的矛盾則構成現代社會的主導性矛盾。在資本與勞動的關系中,資本處處占據著絕對的支配和統治地位,而在資本邏輯占主導的現代社會,勞動作為一種人的異己的存在方式與本真的生命存在形態構成深刻的疏離和緊張的對峙,成為人們無力擺脫卻又難以承受的生命之重、存在之痛和幸福之障。由此,勞動正義作為一種對人類勞動關系、勞動活動和勞動方式是否合乎正義價值的理性反思和價值拷問,便獲得了現實出場的存在論根據。那么,勞動正義在現代社會是如何課題化的?現代社會關于勞動正義的言說有哪些路數?勞動正義對于成就現代人的勞動幸福又具有怎樣的價值?對上述問題的積極思考和應答,對于我們深入把握自己身居其中的現代社會之根據,反思現代人的勞動異化之本質,進而超越異己的現代勞動方式,現實地促進勞動自由和成就勞動幸福,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一、“勞動悖論”:勞動正義課題化的存在論背景

勞動正義作為一種對現存不合理勞動關系的批判性話語和力求超越的思想表達,在人類思想史上早已有之。譬如,在古巴比倫王國的《漢謨拉比法典》中就含有訴求合理勞動關系的正義之聲:“讓正義在大地上顯現,摧毀邪惡和罪孽,強者不再壓迫弱者,真正像太陽般升起,普照大眾,讓光明灑向大地?!雹?同樣,在古代中國也有關于如何建構合理勞動關系的正義訴求,如管子“均地”的土地分配主張、孟子“薄稅斂”的稅收觀點以及保障“制民之產”的財富觀等。然而,在古代社會,勞動及其主體的地位極其低下和卑微,因而關于勞動正義的觀點是以一種零星、微弱且處于邊緣的話語而出現的。嚴格來說,勞動正義作為一種普遍性的思想話語,是伴隨著現代市民社會的發育和生成歷史而逐漸出場的。進而言之,勞動正義作為現代社會一種無法回避的時代課題和普遍性的思想話語而突顯,與集“勞動升值”和“勞動貶值”為一體的現代勞動之“悖論”性質存在深刻關聯。正是現代勞動的“悖論”性質,使得勞動正義成為一種迫切的思想任務和現實課題。

現代勞動的“悖論”性集中體現在“勞動升值”與“勞動貶值”并存,且二者存在正向關聯。一方面,勞動在現代社會的價值和地位逐漸突顯,從而表現“勞動升值”的一面。在現代社會之前的人類漫長歷史及其思想觀念中,勞動乃是與罪惡、痛苦、艱辛聯系在一起的,勞動是一種負面的價值、罪責的標識,其以一種低賤和罪惡的形象存在于人們的觀念領域和價值世界,致使勞動及其主體的地位和價值長期處于湮沒不彰的狀態。譬如,按照《圣經》的觀點,勞動是上帝對亞當夏娃偷吃禁果犯錯行為所施加的懲罰,從而“按照基督教的觀點,勞動原初并非自身就是值得贊揚的成就,而是罪的報應和懲罰。人自從由于自己的罪而被詛咒要勞動以來,就必須汗流滿面地勞動。作為一種生硬的、討厭的強制,勞動在本質上是必需、勞累和苦難”②。在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那里,勞動也被看作是一種低賤的人類活動。亞里士多德把人類活動總體上分為理論活動、實踐活動和創制活動,進而把作為哲學沉思的理論活動視為最高貴的活動,把處理社會人際交往關系的道德倫理實踐視為次等的活動,而把生產物質產品的勞動創制活動視為最低下的活動。直至封建社會末期,勞動依然被視為是一種苦行、一種被迫的行為、一種低賤的活動,并為人們普遍蔑視和排斥。

隨著現代市民社會的逐漸發育和成長,勞動的社會地位不斷凸顯,人們對勞動的價值認知逐漸改變,其形象日漸獲得改觀。對此,阿倫特有一個概括性的說明:“勞動突然從最低級、最卑賤的地位上升到最高級、在所有人類活動中最受尊敬的地位,這種變化始于洛克發現勞動是一切財產之源,接著亞當·斯密斷言勞動是一切財富的源泉,最后在馬克思的‘勞動體系中達到了頂點,在那里勞動變成了全部生產力的源泉和人性的真正表現?!雹鄣拇_,洛克在近代較早地指認了勞動的價值和功能,提出勞動是財產之源,認為在有利于人生的土地產品中十分之九是勞動的結果,“正是勞動使一切東西具有不同的價值?!诮^大多數的東西中,百分之九十九全然要歸功于勞動”④,給予勞動以積極評價。隨著現代產業資本的不斷發展和社會商品關系的普遍化,勞動的價值和地位愈益突顯,勞動被看作是一切財富的源泉,被視為財富的主體本質,被規定為市民社會的實體。這在國民經濟學的“勞動價值論”得到了集中的表達。在市民社會生活中,勞動的價值和意義也得到進一步的認可和積極評價,勞動被人們看作是“一種富有意義地充實人類生活的成就”,一條“通向滿足和成就、威望、享受和財富的首要道路”,成為“德性和愉悅的源泉”⑤。盡管國民經濟學的“勞動價值論”極大地指認了市民社會中的勞動價值,但依然只是對勞動價值的經濟學表達,仍不足以表現勞動的全部本質。在哲學的意義上,人之在世就根本而言是在世界中的一種活動,就此而言,勞動絕對是屬人性的存在。所以,勞動的意義不能局限在經濟學范圍內,而需要提升到哲學的高度加以呈現。黑格爾是第一個把勞動提升到哲學層面予以審視的哲學家,他超越了把勞動等同于經濟活動的狹隘立場,將勞動視為是人創造生活、實現自我、塑造世界的基本方式,由此“他抓住了勞動的本質,把對象性的人、真正的因而是現實的人理解為他自己的勞動的結果”⑥。但是,由于黑格爾是在絕對精神辯證否定運動的思辨概念體系框架中把握勞動活動,所以勞動對他而言不是現實具體的勞動活動,“黑格爾只知道并承認一種勞動,即抽象的精神的勞動”⑦。因此,盡管黑格爾把勞動提升為哲學范疇,并把勞動看作人的本質、人的自為生成、人的自我確證的活動,但由于勞動在黑格爾那里只是一種抽象的、形式的和精神的活動,使得他只看到勞動的積極面而沒看到勞動的消極面,從而依然是一種國民經濟學的立場。馬克思則在批判繼承黑格爾思辨勞動辯證法的基礎上,借助費爾巴哈的“感性對象性原理”,立足無產階級立場,植根現代工人階級的革命實踐,將“感性對象化活動原則”注入勞動概念,將勞動規定為一個具有現實性、創造性、超越性的對象化活動,實現了勞動觀上的深刻變革,史無前例地確立了勞動的歷史地位和世界觀意義,從而將勞動視為人之在世的根本方式、人自我成就的基本途徑,進而把勞動看作現存感性世界、社會歷史和智識世界的深刻本體。由此,勞動似一種“普照的光”,成為關照萬物的思想視閾和價值坐標,獲得了史無前例的地位和價值。

然而,與人們對勞動價值給予高度認可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以資本為原則和主導的現代市民社會,“勞動貶值”現象可謂觸目驚心。對此,作為現代資本社會批判家的馬克思曾給予深入揭示。馬克思指出,在以資本為主導的現代市民社會中,創造大量財富的勞動成為最貧困的存在,創造大量商品的勞動淪為最廉價的商品,勞動的現實化表現為勞動的非現實化,勞動的對象化表現為對象的喪失和異化,從而“勞動為富人生產了珍品,卻為勞動者生產了赤貧。勞動創造了宮殿,卻為勞動者創造了貧民窟。勞動創造了美,卻使勞動者成為畸形”⑧。可見,在資本主宰勞動的現代市民社會中,勞動淪為一種徹底喪失自由生命本質的活動,成為一種完全否定自己、摧殘自己的異化活動,表現為勞動者的深度無力和巨大不幸,從而呈現了現代市民社會“勞動貶值”的真實狀況。馬克思還結合對國民經濟學的批判,有力揭示和指證了現代市民社會中廣泛存在的“勞動悖論”現象:勞動創造了一切商品,因而全部產品本屬于勞動者,但實際上勞動者卻只能得到維持自己生命的最小的一部分產品;一切東西都可以通過勞動來購買(因為資本無非是積累起來的勞動),但實際上勞動者卻不得不出賣自身以維持基本的生存;勞動是能動的產品,是增大自然產品價值的唯一東西,但實際上勞動者卻處處遭遇土地所有者和資本家的極限施壓和號令;勞動不斷促進社會財富和文明,然而卻使勞動者深陷貧困和野蠻,等等⑨。這一切深刻說明了現代社會中勞動和資本的根本對立以及勞動所處的虛弱無力和低賤卑微的存在境遇。勞動完全淪為資本的附屬物和實現財富的抽象手段,成為一種異己的生命活動方式。勞動對人而言不是一種積極的、肯定的生命確證活動,而是一種有害的、造孽的、片面的自我否定活動。然而,當作為財富源泉的勞動造成勞動者的貧困,當作為人之自由自覺活動的勞動淪為一種異己的生命活動時,人類理性作為一種不甘墮落的思想力量和超越性訴求,自然引發對“勞動悖論”現象的合理性反思和合法性拷問。由此,勞動正義作為一種對現存勞動活動、勞動關系、勞動方式是否合乎正義價值的理性追問和價值審視,便獲得了其有力出場和積極在場的現實根據,從而使勞動正義成為一個亟待探究的思想課題和現實任務。那么,何謂勞動正義?其包含著怎樣的思想內核和價值旨趣?這是需要進一步探究的問題。

二、勞動正義:不同的話語路數及經濟哲學的闡釋

勞動正義是關于勞動的正義之問和價值之思,因而若想把握勞動正義概念,確立勞動正義原則,領悟勞動正義旨趣,須對正義進行必要的先行規定和說明。然而,何謂正義?誰之正義?何種正義?這是極為復雜且不易回答的問題。正義(justice),是一個激動人心的字眼,又是一個頗為神圣的詞匯,更是一個充斥歧見和紛爭的概念。正因為如此,正義常常被比作類似“普羅透斯”的臉,變幻無常,令人迷惑不解。盡管如此,透過關于正義的種種觀念和不同主張以及圍繞正義展開的各種思想交鋒,在較為概括和抽象的意義上,正義的基本意涵是“應得的賞罰”,即“一視同仁”、“得當所得”?!耙灰曂省本褪峭惹闆r給予同等對待,不同情況給予不同對待;“得當所得”就是依據公平的原則和尺度分配利益和負擔、權利和義務。所以,平等地待人處事、公平地分配權益和負擔,是正義的內在要義,從而正義還意味著對違背公平性原則的行為及其后果給予必要的懲戒和矯正。然而,當我們進一步深究“一視同仁”的標準,追問“得當所得”的根據時,對正義的思考和領悟就會被進一步引導到對人之存在本性的深度思考中,從而對正義的追問會轉向對人之存在本性的揭示,使正義之思得以提升到哲學存在論層面加以展開。在存在論層面,正義是人特有的社會存在現象。人是正義的真正根據,是人之生命存在特性的深度體現,從而正義與人的存在本性具有深刻的關聯性。首先,人是一種自然生命存在物。作為一種肉體的有自然生命力的存在物,人具有自然欲望和需求。人為了維持生命和滿足基本的生活需要,就必須占有基本的物質生活資料,若缺失基本的生活資料,人的生命就面臨著消亡的危險。因此確?;旧钯Y料是人命關天的大事,從而維持人的自然生命和滿足人的基本需要是正義追求的重要內容。在此意義上,正義可以被視為是一個利益范疇,是對人的需要及其利益的合理分配和公平占有的價值訴求。事實上,正義是現存利益關系在思想觀念層面的價值表達或折射,從而現實的利益關系構成正義價值及其話語生發的存在論基礎。其次,人是一種社會生命存在物。人不僅具有自然生命,同時擁有社會生命,且社會生命是人之生命的本質屬性。人是一種名副其實的政治動物,是社會關系中的存在物。人借助社會關系獲取自己的生產生活資料,規定和創造自己的現實本質。所以馬克思認為人的真正的社會關系是人的本質,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這意味著,社會關系將直接決定人之本質的塑造,影響著人的現實存在面貌,從而建構一個公平合理的社會關系乃是正義的重要關切。在此意義上,正義是一個關系范疇,是對人們的現實利益關系和交往行為提出公平合理的規范要求,進而對現存不合理的利益關系和不公平的交往秩序進行批判和矯正,從而建構一個合乎人性的規范基礎和秩序環境。再次,人是一種精神生命存在物。精神是人的象征,精神生命是人之生命的重要特質。正是人的精神屬性使得人與動物之間有了重要區別,呈現了人永不滿足于現狀、從不安分于現存、決不滯留于現有的超越屬性和理想追求,并在這種超越性訴求中實現理想、創造自我,成就生命的崇高和偉大。所以,具有超越性的精神生命是人的生命的內在要素,而束縛這種超越性便造成對人性的背離和傷害,從而如何保護和激發人的超越本性以實現人的自由價值,便構成正義的重要主題。在此意義上,正義是一個具有批判性和超越性的范疇。可見,正義不僅表現為對當下人們的利益分配和社會關系安排之合理性的關切,同時包含著不滿現狀的批判精神以及要求超越的理想性謀劃。由此,正義以一個更大程度的公平的名義為變革現存制度和利益關系提供反思的參照和理想的圖景,從而與現實之間形成辯證張力,以此不斷推動社會公平正義事業,歷史地促進人的自由和拓寬人的發展空間。

上述可見,正義是一個與人的生命存在屬性具有內在關聯的概念,是對現實的利益關系和社會制度安排是否合理的批判檢審以及要求超越的價值表達。正義既是一個利益概念,又是一個關系概念,同時也是一個批判和規范概念?;趯φx的上述理解,筆者認為可以將勞動正義規定為對勞動活動、勞動關系和勞動方式的正義性檢審和評判,進而反思現存的勞動活動是否合理,檢審現有的勞動關系是否公平,以批判和超越的眼光檢審現有的勞動方式并提出變革的要求,以創建一個公平合理的勞動關系、合乎人性的勞動環境以及集合理性和合目的性為一體的勞動生產方式。然而,在具體的社會生活中,由于人們在利益立場、認知角度以及學科視野方面存在諸多差異,導致對勞動正義存在不同的觀念認知和價值主張,產生不同的勞動正義話語,其中有代表性的包括以下幾種:

其一,國民經濟學的勞動正義話語。國民經濟學是一門關于如何發財致富的科學,本質上是資本的意識形態話語,它以資本為本位,為資本提供一切而對勞動者漠不關心。國民經濟學的勞動正義把資本利益作為評判勞動正義的核心價值坐標,以能否實現資本增殖作為裁定勞動正義與否的根據,以資本增殖程度來評判勞動正義的程度,把資本宰制勞動、死勞動統治活勞動的雇傭勞動視為是天然正義且神圣永恒。國民經濟學的勞動正義話語竭力為資本統治勞動提供辯護,為現代社會普遍存在的勞動異化現象涂脂抹粉,從而徹底變成“資本正義”的注腳,是“資本正義”的代名詞,其深度折射了現代社會資本霸權至上的存在境遇。顯然,國民經濟學的勞動正義話語是一種極端片面、十足冷漠的資本意識形態,與勞動大眾的利益和價值追求背道而馳。

其二,抽象倫理學的勞動正義話語。抽象倫理學的勞動正義話語是一種以抽象人性論為其哲學基礎和邏輯起點的勞動正義話語。抽象人性論是一種撇開人的現實存在基礎,無視人之存在的社會歷史性,將人看作是一種超社會、非歷史的存在,在此基礎上抽象出所謂的普遍人性,認為所有人在本性上是相同的,具有一致的人性,從而聲稱每個人都擁有與生俱來的平等和自由權利。抽象倫理學的勞動正義話語正是從抽象人性論出發,主張勞動正義就在于在勞動起點、勞動過程和勞動成果占有方面人人平等,并對現代社會普遍存在的不公平勞動關系進行批判。由于這種勞動正義話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現實中存在的不公平勞動關系并契合了民眾的不滿心理,因而吸引了一批追隨者。但必須指出的是,由于這種勞動正義話語是建立在抽象人性論基礎上的抽象話語,無視現實的人之社會歷史性存在屬性,從而既不能把捉人的真正本質,更無力觸動堅硬的社會現實,從而徒有批判的外表卻匱乏現實的批判力量,最終呈現的不過是倫理浪漫主義的虛弱本質。

其三,形而上學的勞動正義話語。形而上學作為一門探究終極存在、追求終極認識、確立終極價值的科學,以尋求有形之物的存在本原、追問形下之物的存在本質、確立現存之物的意義根據為己任。它以一種超經驗、超感性、超現實的基礎主義和本質主義思維方式,尋求事物的永恒形式、追求事物的永恒真理、發現事物的至上價值,旨在確立關于世界萬物的終極根據、終極解釋、終極價值。在形而上學的話語中,勞動正義就在于從超驗的正義理念出發,以抽象邏輯演繹為手段,確立關于勞動正義的絕對觀念和價值理念,并以此作為檢審勞動活動、勞動關系以及勞動方式是否具有正義性的思想視閾和價值坐標。形而上學的勞動正義話語作為一種超越現狀、追求根本、力求徹底的哲學正義話語,表征了人的超越性要求和對勞動正義的不懈追求精神。然而,形而上學是以二元論為基礎,以現象世界與理念世界的二分、感性世界與超感性世界的對立為前提,并將理念世界視為現象世界的本質根據,把超感性世界作為感性世界的真理,從而無視現存感性世界的意義和價值。同時,形而上學是一種建立在抽象邏輯演繹基礎上的思辨概念體系,其在根本上疏離現實生活世界,導致對“存在的遺忘”。所以,形而上學的勞動正義話語由于其極度的抽象性,成為一種囚困于思辨概念王國中的抽象正義話語,最終淪為一種遠離現實勞動關系的烏托邦話語,從而無力變革不合理的現實勞動關系。

可見,上述不同的勞動正義話語有各自的學術本位和理論基點,但總的來看,皆具有疏離現實、脫離人民立場的形而上學局限性。因此在筆者看來,以歷史唯物主義為基本原則,從馬克思經濟哲學的視角確立和闡釋勞動正義是一種更具優越性的路徑。經濟哲學是結合哲學和經濟學的學科優勢,對經濟生活世界所進行的哲學和經濟學相結合的跨學科研究,旨在檢審經濟生活的合理性前提,追問經濟生活的合目的性根據,從而為經濟生活世界提供科學的理論基礎和合理的價值基礎,創建合經濟規律性和合價值目的性相統一的生活世界。在這樣的經濟哲學視閾中,勞動正義可以被規定為對人類勞動活動、勞動關系和勞動方式是否具有經濟合理性和價值合目的性的正義追問,并從經濟合理性和價值合目的性相結合、形而上和形而下相統一的視閾對現有的勞動活動、勞動關系和勞動方式進行正義查審,進而對不合理的勞動活動及其關系提出正義的規范和矯正要求,從而建構一個公平合理、富有效率、和諧自由的勞動空間,成就合乎人性的勞動方式和勞動自由。因此,在經濟哲學的語境中,勞動正義首先是一個利益范疇,其焦點在于勞動利益的公平性,它是對人們在勞動活動和勞動關系中所產生的利益和負擔是否公平分配的正義審視,內在地包含著按勞分配的正義原則,主張在勞動付出和收益之間形成公平的比例關系,形成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的勞動成果分配機制,并承擔相應的勞動負擔。其次,勞動正義是一個關系概念。勞動是一種感性對象化活動,是人們借助一定手段現實地改造對象以實現自己意志、滿足自己需要的活動及過程。人類的現實勞動不是在真空中完成的,也不是孤立個人能夠實現的。事實上,現實的勞動活動只能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展開。因此,勞動正義作為對勞動活動的合理性反思和合目的性審視,內在地包含著對勞動活動中發生的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等各種關系的正義審視,并對背離正義價值要求的勞動關系提出矯正要求,使勞動活動在公平合理的價值規范中有序展開。在此意義上,勞動正義也是一種規范概念,其中蘊含對平等勞動關系的價值承諾和擔當。再次,勞動正義是一個批判性概念。勞動正義不僅包含對現有勞動活動及其關系的合理性反思和公平性要求,還蘊含著對現存勞動活動、勞動關系和勞動方式的批判性反思和超越性訴求,以一種更為高遠的價值理念關照和牽引當下的勞動現實狀況,歷史地促進勞動解放和自由??梢姡瑒趧诱x是一個動態的歷史的范疇,體現了對現存勞動狀況的自覺批判精神,表征了對現有勞動狀況的超越性訴求。而勞動正義所包含的這種批判和超越精神,集中體現了人永不滿足于現狀、永不滯留于現有的存在本性和自我創生精神。所以,在經濟哲學視閾中,勞動正義是一個集哲學形而上和經濟學形而下視野為一體、融經濟合理性和價值合目的性為一爐且具有批判和超越精神的總體性范疇,包含著對公平勞動關系和合理勞動秩序的價值訴求,蘊含著對按勞分配、勞動平等、勞動矯正、勞動自主等價值的訴求,承載著創造勞動幸福的崇高使命。那么,勞動正義對于促進勞動幸福具有怎樣的意義和價值?這也需要進一步闡明。

三、勞動正義:成就勞動幸福不可或缺的價值支撐

在闡述勞動正義對于勞動幸福所具有的意義和價值之前,需對幸福和勞動幸福進行必要的規定。對于何為幸福,可謂見仁見智,其中不乏歧見和紛爭。譬如,亞里士多德認為幸福是人生的終極性目的和至高的善,德性則是達到幸福的主要手段,從而幸福就在于過一種合乎德性的生活;阿奎那認為幸福就在于人的欲求得到了滿足;叔本華則聲稱世界并無幸福可言,認為幸福是一個消極元素,它以痛苦為自己的存在背景,從而只能用脫離苦惱的限度來度量幸福。透過人們對幸福的各種論述和紛爭,筆者認為,所謂幸福就是人們的欲望和需求得到滿足之后產生的一種深層的身心愉悅之存在狀態和情感體驗,是滿足感的集合。因滿足感是一種動態有限的存在,所以幸福也是一種動態有限的存在,從而追求幸福是伴隨人一生的行為。盡管幸福是一種主觀性的概念,但是幸福的實現卻強烈依賴客觀的外在條件和社會環境,因此一個人的幸福有賴于其物質基礎、經濟條件、社會環境,取決于身處其中的社會經濟和政治秩序及其公平正義狀況。依據對幸福的上述理解,筆者認為可以將勞動幸福界定為:由勞動對人的需求和欲望的滿足而產生的一種深層的身心愉悅之存在狀態和情感體驗,是人們在勞動活動、勞動關系和勞動方式中產生的滿足感的結合。勞動幸福表征人們能夠在勞動中自主確立勞動目標,自由貫徹勞動意圖,積極釋放勞動力量,以確證自己的自由存在本質,并因此在勞動中體驗生命的樂趣和做人的真理。所以,勞動幸福是人在勞動及其過程中主觀和客觀、思維和存在達致和諧融洽而產生的愉悅存在狀態和情感體驗,是一種生命的自由自覺存在情態。盡管勞動幸福是一種主觀的情感體驗,但勞動幸福的實現卻不能建立在純主觀上,而是需要各種客觀的物質基礎和公平正義的勞動環境。而勞動正義所包含的諸如公平的勞動分配、平等的勞動關系、正義的勞動環境以及自主的勞動活動等基本價值內容,對于實現勞動幸福具有重要意義,成為實現勞動幸福不可或缺的價值支撐。

其一,公平的勞動分配是勞動幸福得以可能的前提。需要乃人之本性,是人們活動的原動力,勞動則是滿足人的需要的手段,因而勞動被規定為人借助一定手段實現自己利益、滿足自己需要的感性對象化活動。通過勞動改造自然、創造社會財富以滿足自己的需要、實現自己的利益、成就自己的幸福,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勞動財富是勞動的對象化成果,是勞動價值和利益的集中體現,是滿足人的需要、實現人的利益的基礎條件。因此,如何公平合理地分配勞動財富,不僅直接關系到人們的基本需要能否滿足,而且會直接影響到人們的勞動積極性,從而關乎勞動幸福的實現及其程度。無數的經驗和研究證明,在一個勞動財富分配不公、勞動利益巨大失衡、勞動負擔畸形分擔的社會,人們的勞動積極性必然下降,勞動創造性勢必萎靡,勞動幸福指數將大幅下滑。對此,馬克思曾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有深度的揭示和指認。馬克思指出,勞動的對象化活動是人的自由自覺的生命活動,是對人的自由生命存在方式的積極確證和自由彰顯。然而一旦勞動的對象化成果即勞動產品不屬于勞動者、成為一種異己的存在時,勞動的對象化、現實化就淪為勞動的喪失,勞動就成為一種深刻的不幸和痛苦。易言之,當一個社會的勞動財富不能按照勞動付出、勞動貢獻進行公平分配時,就必然出現不勞而獲、少勞多獲、勞而不獲、勞而少獲的后果,進而導致社會公心沉淪、正義之心泯滅。如此一來,勞動幸福既沒有外在的環境支撐,也缺少內在的精神支柱,從而難以實現??梢?,對勞動財富和勞動負擔進行公平合理的分配,是勞動幸福得以可能的重要前提。為此,要特別要處理好勞動、資本、權力在財富分配中的地位和關系。在今天要積極重申并切實貫徹按勞分配原則,提高勞動在財富分配中的比重,從而為實現勞動幸福提供重要前提。

其二,平等的勞動關系是勞動幸福得以可能的條件。平等的勞動關系是勞動正義的內在價值訴求。正如平等是正義的基本價值主張一樣,勞動正義對于諸如統治與被統治、剝削與被剝削、支配與被支配的不平等勞動關系始終持批判和否定的態度,并要求建構一種主體人格平等的勞動關系。平等的勞動關系不僅有助于守護勞動者的人格尊嚴,而且有益于釋放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進而有利于提升勞動者的成就感和幸福感。相反,在一個勞動等級森嚴、勞動民主意識匱乏、勞動者人格尊嚴無法保障的環境中,人們的不安全感和焦慮感會倍增,心理壓抑和窒息程度會加大,社會的整體分裂會加劇,人們之間的猜忌心會增強。如此一來,何來勞動幸福?譬如在工作關系中,有人憑借自己持有的資本或政治權力,對勞動者居高臨下、耀武揚威,甚至有的領導干部飛揚跋扈,濫用公權力把單位職工支配為自己的家臣,從而導致一種實質上的不平等勞動關系。而在這樣的不平等勞動關系中,不僅不能體驗勞動的幸福和美好,而且會滋生出暴力犯罪、精神疾病、秩序紊亂等各種社會問題。因此,降低勞動關系中的不平等程度,減少不平等的勞動現象,是真正提高每一個人勞動幸福感的重要途徑,從而平等勞動關系是成就勞動幸福的重要條件。

其三,正義的勞動環境是勞動幸福得以可能的基礎?,F實的勞動活動是在一定的社會環境、制度環境、空間環境和思想環境中展開的,這些環境構成了勞動的先行條件和規范基礎。勞動環境是勞動活動展開的場所和舞臺,它在很大程度上規定著勞動者的自主程度,塑造著人們的勞動面貌,限定勞動的自由空間。所以,建構一個符合人性、公平正義的勞動環境對于成就勞動幸福意義非凡。正義的勞動環境,意味著公平合理的勞動制度設計、合乎人性的勞動秩序安排以及尊重勞動和勞動者的文化氛圍。勞動環境是否公平合理、是否符合人性要求、是否具有正義價值關切,不僅直接影響人們對勞動的態度從而關乎勞動效率,而且深刻關聯人們的勞動情感從而影響勞動幸福體驗。正義的勞動環境既是提高勞動效率的重要條件,也是保障勞動幸福得以可能的重要基礎。事實上,在一個沒有正義價值關切、一個違背理性和人性、一個蔑視勞動和勞動者的社會環境中,勞動勢必淪為一種痛苦的生命活動和不幸的生命負擔。對此,馬克思在批判冷酷的資本生產環境時指出,資本為攫取剩余價值,不擇手段、殘酷無情地實施對勞動者極限壓榨,“像狼一般地貪求剩余勞動,不僅突破了工作日的道德極限,而且突破了工作日的純粹身體的極限。它侵占人體的成長、發育和維持健康所需要的時間。它掠奪工人呼吸新鮮空氣和接觸陽光所需要的時間。它克扣吃飯時間,盡量把吃飯時間并入生產過程本身,因此對待工人就像對待單純的生產資料那樣,給他飯吃,就如同給鍋爐加煤、給機器上油一樣”⑩。顯然,在這樣一個既無溫情又無正義的勞動環境中勞動和謀生,是沒有什么勞動幸福可言的。勞動是勞動者基本的生命存在方式,勞動環境是呈現勞動者生命樣式的重要場所和平臺,從而勞動環境是否正義、是否合乎人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勞動者的生存質量和幸福指數,勞動環境正義因此構成收獲和守護勞動幸福的重要基礎。

其四,自主的勞動活動是勞動幸福得以可能的關鍵。正義是人對理想性存在的渴望和追求,集中體現了人的自由存在本性。自由是人的一種理想性的生存狀態,它是人類正義追求的終極性價值和最高的善。同樣,勞動的自主和自由是勞動正義的核心價值,勞動正義在根本上就是要追求和實現一種自由自覺的勞動狀態。無論是對勞動財富的公平分配要求,還是對平等勞動關系的訴求,抑或對正義勞動環境的強調,最終都是要確立勞動者的自主地位,實現勞動的自由,并由此而全面獲得生命的尊嚴、存在的意義和生命的自由,過上一種合乎人性的幸福生活。勞動不僅創造人、創造社會、創造歷史,而且創造財富、創造幸福。勞動是人之為人的基礎存在方式,也是社會財富和人之幸福的根源。所以,在某種意義上,勞動狀況如何,將決定著人的存在樣式、社會歷史的面貌和社會幸福的狀況。一個能夠自由自主地展開勞動活動的人是自由而幸福的,一個建立在自由勞動基礎上的社會是充滿活力和幸福的社會。對一個在勞動中沒有一點自主性、處處受限的勞動者而言,勞動無疑是一種折磨和痛苦,同樣,在一個沒有勞動自主性的社會和國度,勞動必將是一種沉重的生命鎖鏈,在其中人們既無勞動幸福的體驗,也感受不到生活的美好。自由自主的勞動活動是勞動正義的根本價值追求,也是衡量勞動幸福與否的核心尺度。

總之,勞動正義與勞動幸福之間存在著深刻的價值關聯,勞動幸福的實現有賴于勞動正義的價值支撐,需要勞動正義為之提供公平正義的勞動環境和制度供給。在一個沒有公平、沒有正義的勞動環境中,勞動幸福只能是鏡中花、水中月。勞動正義是勞動幸福不可缺失的價值支撐,在建設人民美好生活的新時代中國,勞動正義必須堅定出場和堅實在場。

注釋:

①[加]戴維·約翰斯頓:《正義簡史》,張安譯,新華出版社2018年版,第2—3頁。

②⑤[德]卡爾·洛維特:《從黑格爾到尼采》,李秋零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6年版,第356、356—357頁。

③[美]漢娜·阿倫特:《人的境況》,王寅麗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3—74頁。

④[英]洛克:《政府論》下篇,葉啟芳、瞿菊農譯,商務印書館1964年版,第27頁。

⑥⑦⑧⑨ 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劉丕坤譯,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16、117、46、10—11頁。

⑩《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06頁。

作者簡介:毛勒堂,上海師范大學哲學與法政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200234。

(責任編輯 ?胡 ?靜)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特级毛片|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 六月婷婷综合|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国产精品夜色| 高清色本在线www| 日本亚洲最大的色成网站www| 欧美在线天堂| 亚洲一本大道在线| 免费国产小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av色爱 天堂网| 国产福利一区在线| 熟妇无码人妻| 手机永久AV在线播放| 萌白酱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二级毛片| 日本免费a视频|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人人干| 一级毛片免费播放视频|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网| 中文无码影院|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AV| 欧美一级特黄aaaaaa在线看片| 中文字幕亚洲综久久2021| 国产制服丝袜无码视频| 欧美精品色视频| 午夜福利网址| 亚洲二三区| 久久免费视频播放|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 91免费精品国偷自产在线在线| 18禁影院亚洲专区| 国产婬乱a一级毛片多女| 在线看AV天堂| 91福利片| 成年午夜精品久久精品| 国产打屁股免费区网站| 国产一级二级在线观看| 露脸国产精品自产在线播| 精品国产成人国产在线| 欧洲免费精品视频在线| 色男人的天堂久久综合| 一级毛片a女人刺激视频免费| 免费AV在线播放观看18禁强制|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嚕嚕亚洲av|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蜜芽影院| 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综合色在线| 亚洲精品综合一二三区在线| 久草视频精品| 香蕉视频国产精品人| 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 国产福利不卡视频| 蜜臀av性久久久久蜜臀aⅴ麻豆| 在线播放国产一区|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专区| 久久亚洲黄色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免费| 国产全黄a一级毛片| 91亚洲国产视频| 欧美福利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综合1区2区3区激情| 永久免费无码日韩视频| 毛片网站在线看| 九九热精品免费视频| 欧美日本不卡| 日韩小视频在线播放| 久久女人网| 国产99热| 国产精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福利影院在线观看| 免费毛片视频| 国产福利免费在线观看| 精品剧情v国产在线观看| 无码一区中文字幕|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精品福利导航| 伊人色在线视频| 多人乱p欧美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