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山
北京市通州區培智學校是一所專門為智障、腦癱、孤獨癥及多重殘疾學生提供教育及康復的特殊教育學校。多年來,學校深入探索環境文化建設,基于“仁愛教育”,為學生打造快樂生活的家園、有效康復的樂園和盡享關愛的港灣,竭心盡力承擔起對每位學生全方位的呵護、訓練、培養和教育的重任。
以“仁愛教育”為基礎
環境文化建設基于學校現實空間和功能布局,以“仁愛教育”為基礎,以“愛”為核心,讓愛浸潤每個角落,實現學校“培育自強奮進的少年”的育人目標。讓學生從自理到自立,從認知世界到融入世界,在愛中獲得成長。對外宣傳展示,對內激勵教育,打造一個“仁愛”的專屬氛圍場,使學校、家庭和社會在聯系互通中凝聚愛、回贈愛。
學校整體規劃為“三帶”“三園”。“三帶”,即三個學校文化傳送帶:第一條文化傳送帶從學校大門至生活樓主甬路及其兩側,集中展示學校的形象和理念,是仁愛文化的總表象區,承擔著學校文化和社會文化的銜接、傳送功能。第二條文化傳送帶是從教學樓至綜合樓,它面向全校師生、家長、愛心志愿者和外來參觀者,是品德激勵和行為引導區域,連接“以愛為源”和“與愛結緣”,通過游戲互動和榜樣激勵,引導學生了解愛,學會愛自己、愛他人和愛社會。第三條文化傳送帶是從生活樓至綜合樓,它是與自然連接的文化紐帶,讓師生在自然場景中體悟愛、感受愛。與自然結緣,讓自然的愛浸潤學生心靈,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
“三園”,即游益園、寧逸園、采益園。游益園是生活樓和綜合樓之間的通行地帶,屬于動靜結合區,為學生提供游戲等休閑空間。通過游樂設施營造動感氛圍,培養學生的感知能力,讓學生在游樂中活力四溢,增強協調能力,讓愛浸潤學生的心田。寧逸園是生活樓與圍墻之間的區域,為學生提供安靜獨處的空間。通過健康成長展示以及綠植設計,營造綠色生態氛圍,讓學生在自然中感受生命、認知世界。采益園是活動區,為學生提供戶外娛樂空間。學生情緒有時候不穩定,可以通過種植果樹、特色休閑座椅、趣味引導指示路線以及地面鋪裝游戲等打造生活休閑園,調解學生的情緒,讓學生充滿陽光和自信。
遵循“安全性、整體性、適切性”三原則
學校的環境文化建設遵循“安全性、整體性、適切性”三原則,根據學生發展實際,打造適學、典雅的學校環境文化。
安全性。既包括物質安全,也包括心理安全,概括起來有“三多三少”:多圓弧、少棱角,避免學生意外傷害;多軟面、少硬物,便于學生休息;多柔和、少濃烈,避免強烈色彩對自閉癥學生的刺激。
整體性。學校從整體上規劃校園景觀特色,這種特色來自于對校園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歷史文化等的尊重與發掘。規劃優先考慮景觀生態,合理布局景觀空間,既考慮整體格局,又兼顧各個單元,以實現景觀生態系統整體優化的目標。
適切性。學校強調以生為本設計環境,考慮到有智障學生和自閉癥學生,學校在環境設計時盡可能做到“兩多兩少”:圖畫多一些,文字少一些,便于學生看圖知意,進行學習;動手多一些,靜物少一些,便于學生動腦、動手參與其中,對學生進行康復訓練。校園環境建設力求樸實、經濟、結實,避免特殊學生不自主地損壞。
落實“生活化、生態化、多樣化”三目標
建設規劃確立后,如何實施的問題就擺在了面前。學校經過研究論證,決定以“生活化、生態化、多樣化”為目標,瞄準精品定位,分步實施——先修復已有的愛景廊和愛馨廊,在積累經驗的基礎上再逐步擴充其他景觀建設。
愛景廊。愛景廊以學生為主體,設置自然生活、家庭生活、校園生活和社會生活四個場景,通過簡易互動、圖文展示的形式,將傳統文化與益智活動相結合,讓學生認知愛、感受愛、學會愛、融入愛。自然生活場景由主題拓展區、傳統故事區、宣傳展示區、場景模擬區和互動展示區組成,引導學生從較常見的自然場景中感知愛、了解愛。家庭生活場景的選取以貼近學生的家庭生活為原則,引導學生與家人形成友好的相處模式,培養學生對家人的愛。此外,家庭生活場景還有針對特殊學生的互動區域,如春夏秋冬的服裝翻轉活動,引導學生在翻轉互動中認知四季服裝,同時提升他們的手部運動協調能力。校園生活場景主要是通過敬禮、上課、師生問好等校園活動場景對話,培養學生的語言和情感表達能力。社會生活場景主要是提高學生的生活自理及生存能力,幫助他們過上有尊嚴的生活,平等地融入社會。
愛馨廊。“仁愛教育”強調以愛心浸潤的方式治愈每一個學生的心靈,在生活共處中激發彼此的情感共鳴。愛馨廊的整條廊道以四季“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為核心串聯思路,通過展示每個季節中不同植物的生長狀態、外形特征、生長習性等,形成一條自然成長脈絡,讓學生在受到科普教育的同時,更了解生命變化帶來的驚喜和溫暖。愛馨廊里的燃燈塔、八里橋、運河碼頭等通州區代表性建筑剪影,既體現了學校地域特點,又蘊含著學校對歷史文化的傳承。而點綴其中的文字,則是學校“仁愛教育”理念的關鍵點,如學會自理、學會認知、學會生存,愛心、尊重、呵護、希望……這不僅是一面形象墻,更是學校文化理念的載體。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有從心里發出來,才能深入心靈深處。在環境文化建設中,學校通過生活化、生態化、多樣化的用心打造,為師生提供了一個自然溫馨的小天地,讓師生在“仁愛教育”的浸潤中并肩前行。
編輯 _ 張曉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