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慶
學校遵循“智慧教育”的辦學理念,在規范實施國家課程、有機整合地方課程的同時,開發了貼近學生生活的校本課程,培養學生會思考、有情趣,品行高尚、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
拓展型校本課程。包括體育學科的“健康·成長”系列校本課程和藝術學科的面塑、泥塑、京劇等。以體育學科為例,學校在深入研究國家體育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從2002年起開設“健康·成長”系列校本課程。在專家指導下確定了校本課程研發思路,組織教師編寫課程內容,并通過反復論證打磨,確定了學校第一門體育校本課程,編寫了校本教材。之后,陸續開發了系列校本課程,到目前為止,共開發了籃球、壘球、足球、輪滑、踢鍵等7門體育類校本課程。
為了讓學生能夠享受多樣化、個性化的體育課程,學校在保質保量完成國家課程的基礎上,整合體育課程,拿出1個課時設置體育選修課程。體育組教師在遵循課標的基礎上,根據學生興趣,在2-6年級每年級開設一門體育校本課程,滿足了學生的學習需求,促進學生健康體魄和良好運動技能的培養。
跨學科校本課程。近幾年,學校進行了跨學科校本課程的開發與探索。目前,開設了“數學智慧故事”“光影世界”“繁星故事社”“植物種植”等跨學科校本課程。
以數學學科與語文學科相結合的“數學智慧故事”系列校本課程的開發為例。首先,由專家團隊指導確定在童話故事中融入數學知識的思路。之后,組織教師嘗試編寫,進行集體研討,確定指導方法。在4-6年級每班每周安排一節“數學智慧故事”課程。學生在課堂中體驗著一種全新的形式——或獨立暢游在童話冒險故事中,利用數學知識解決一個個難題;或與教師一起構思,打造一個充滿數學趣味的“動物小王國”。在教師帶領下,學生將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行梳理,充分展開想象,把知識應用于其中。教師在學生編寫故事的基礎上進行指導,評價故事中知識運用的合理性,準確性、趣味性等,從而培養并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反思能力。
此外,在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過程中,學校積極整合學校、社區、家長等多方面資源,拓寬課程實施途徑,創新課程管理機制,為校本課程的有效實施提供保障。例如,在德育校本課程建設過程中,為促進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學校召開家長會,對家長進行培訓,指導家長借助美德語言的力量,去肯定或修正孩子的行為,并引導家長和孩子記錄美德日記,讓孩子欣賞自己的美德形象,體悟美德習慣的內在美。
學校“智慧教育”理念下的校本課程建設,符合教育發展規律,遵從學校辦學理念,促進了學校育人目標的達成。下一步,學校將加強課程體系的整體建構,從三級課程的整合研究出發,加強學校課程結構調整、國家課程校本實施、課程管理機制創新、學校課程資源建設等核心問題的探索。
編輯 _ 汪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