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雨良
在實際操作中,小組合作學習還存在著一些問題,為提升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我在教學中進行了以下探索。
1.營造平等寬松的氛圍,激發學生主動參與
在小組交流活動中,教師應平等對待學生,形成有利于學生參與的民主氛圍,使每個學生都能主動參與。
教師應當有包容的胸懷,溫暖地“融錯”,把數學問題“冰冷的美麗”轉化成“火熱的思考”,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例如,在教學840÷50的過程中,學生出現了兩種答案——840÷50=16……4,840÷50=16……40,顯然第一種答案是錯的。我在指導過程中,把兩個算式展示在多媒體上,讓不同小組討論。有的小組說:“840和50同時去掉一個0,變為84÷5,結果應當商16,余4。”有的小組說:“84個10除以5個10,商16余下的是4個10,所以,余數應當是40。”還有的說:“如果用16×50+4=804,結果不同啦!所以,第一個是不正確的。”這樣的討論,讓學生在平等、輕松的氛圍中思考,激發學生主動參與。
2.教師適時介入,科學指導合作技巧
科學設計,指導交流方法。合作學習前,教師示范指導交流方法,如“交流時,組長指定輪流發言”“可以提出不同意見,詢問不明白的問題”“認真聽,評出最佳選手,說明理由”等。教師也可以在小組合作學習時個別指導,與學生一起參與學習,培養合作意識。
精心預設,提供“錦囊妙計”。在小組合作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問題,如果教師直接講授,會影響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于是,我在學生困難之處留下一個錦囊,用生動的語言或圖畫提供解決問題的線索,當學生無法自己解決時可以打開。例如,學習烙餅問題時,課前我預設到,3張餅計算時間,學生用交替烙餅法可能會有困難,于是,我在每組的學具袋中放入一個錦囊,告訴學生,如果自己獨立思考和小組交流仍無法解決,可以打開這個錦囊,尋求幫助。最后,四個小組有三個小組用上了這個錦囊,順利地解決了問題,產生了很好的效果。這樣的“小錦囊”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了學生克服困難的決心和信心。
3.完善評價機制,促進人人參與合作交流
為了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我們采取了小組激勵和個人激勵相結合的策略。首先是集體激勵。教室側面的“我成長,我快樂”的小組評價欄,以小組為單位排列,每周的明星團隊每人可得一枚金色向日葵。總數達到10朵,小組所有成員可以在班內開一次茶話會。其次是個人激勵。不同的任務都有一枚印章,凡是積極、認真、主動的學生,都會得到一枚相應的卡片,5張卡片可兌換一枚印章。在學校口算競賽、計算競賽等活動中得到表揚的學生可直接獲得1-3枚印章,個人印章數不但可以計入小組團隊印章總數,還可以累積到學期末換成代幣在班級的貿易會上買東西。此項機制可充分發揮優秀學生的帶動作用,激發全體學生積極參與,整體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編輯 _ 汪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