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唯
學校秉承“精致以臻美 涵養而立人”的辦學理念,以“辦和諧、溫暖、精致的九年一貫制品牌學校”為辦學目標,努力實現“培養具有家國情懷、樂思善學、志趣高雅的學子”的育人目標。我們以此為學校文化的核心要義,指導學校各方面工作的開展。根據學校教育工作的實際需要和邏輯關系,我們認為,學校文化應注重四個維度的建設,即課程維度、組織維度、環境維度、管理維度。
課程維度。結合學校的辦學理念和育人目標,我們構建了可操作、具體化、科學性的課程框架,開發了豐富的課程,全面服務于育人目標的實現。“家國情懷”的培養主要是通過以趙登禹將軍事跡為主線的愛國教育課程來實現。“樂思善學”主要是通過學科實踐活動、多學科綜合實踐課程,培養學生善于學習、樂于動腦的習慣。“志趣高雅”的培養主要是通過特色課程開拓視野,社團活動培養興趣愛好,學科競賽培養特長。由此,我們逐步形成“開放、選擇、綜合”的學校課程文化特性。開放性是指課程內容(教材、社會資源)、學習方式(探究、研討、自主)、評價標準(終結性、過程性)的多元開放。選擇性是指課程內容與學習方式的選擇,如基礎類必修課不同層次的選擇,拓展類選修課科目的選擇,特色類課程的選擇,活動課程社團的選擇。通過選擇,給學生自主學習和發展特長的自由。綜合性是指課程的每一次活動都是德智體美勞諸因素的綜合。學科之間建立學科聯系,組織綜合性的社會實踐活動,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水平,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組織維度。學校組織文化的核心是學校哲學觀和價值取向。經過多年努力,學校逐步形成了“和諧、溫暖、進取”的組織文化,即所有教職員工和學生在學校能夠愉快地生活、工作、學習,同事之間、師生之間相互關心,教師和學生積極進取,能夠在學校共同愿景下實現個人愿景,給學校發展以強大的原動力。例如,在共同愿景的驅使下,學校形成了師生學習共同體教研模式,促進師生共發展。
環境(校園)維度。校園里不但有“天井花園”“沁園”這樣能使學生從喧囂走入安靜的校園景觀,更是精心打造每一面“墻”。蘇霍姆林斯基說,“學校的每一面墻都應該會說話”。我理解是要讓孩子說,說孩子的話。“涂鴉墻”由學生自由書畫,張揚個性,培養特長;“班級扎板墻”由學生自定主題,培養其關心時事的態度,樹立其自信的品格。除了學生的作品,學校在樓道文化墻還布置了書目推薦、科學知識、課程長廊、展示優秀教師和學生風采的名人墻、畢業衫設計展墻、黨建墻、抗戰時空隧道、笑臉墻等。
管理維度。針對不同個性的教師、學生,我們在統一基礎上進行適當的個性化管理,力爭做到“剛性的制度、柔性的管理”,讓制度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例如,建立激勵機制,激勵教師為實現學校共同愿景不斷進取。物質與精神獎勵可以激發出教職員工的勇氣,強化他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力爭上游,勇攀高峰,學校也將會獲得強大的原動力。
編輯 _ 李剛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