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玉清 高海珊
中學階段,很多學生的思想和價值觀還不夠成熟,對事物的本質缺乏一定的判斷力,導致認識事物帶有較強的主觀性和片面性,易產生認識上的偏差。再加上全球化、信息化的加快,思想變得更加多元化,尤其是一些西方錯誤思潮的影響,這些都給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和堅定信念帶來了很大的挑戰和壓力。
青年對于國家和社會發展至關重要,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力軍和中堅力量”。針對廣大青年存在的突出問題,我們提出了黨團共建的舉措。黨建引領團建是中國共產黨在長期實踐過程中總結出來的一條重要經驗。學校黨總支認真落實《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相關精神,圍繞“黨政所需、青年所急、自身所能”,精準發揮共青團橋梁紐帶作用。全面加強對青年的思想政治引領,“激勵引導青年與民族同命運、與祖國共奮進、與時代共發展”。
抓住黨史學習教育契機,以黨團共建為方法,打造信仰提升工程。引領青年,本質在“引”,關鍵在“跟”。黨員如何“引領”才能促進團員青年們的“緊跟”?這是我們在黨團共建工作中一直思考的問題。為此,我們在工作中始終堅持四個原則——虛實相結合、保先與保鮮相結合、歷史與現實相結合、輸入與輸出相結合。充分發揮黨對團的全面領導,黨團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實。體現在黨史學習教育中,要求黨員干部與青少年學生同學新思想、同講主旋律、同唱一首歌、同做引路人。
學校黨團共建信仰提升工程分兩步走。首先是黨員教師的引領示范。為了更好地提高引領的效果,一是要求黨支部與團支部結對子,參與彼此的活動,提升影響力。二是提升黨員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師生經常交流思想,提升引領力。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四史”學習為主線,創新學習方式,進行深入細致的學習,使“人人都是思政工作者”的理念深入人心。同時,挖掘骨干教師的潛力,發揮優秀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在“思想引領、價值引領、專業引領、榜樣引領”等方面充分發揮作用。三是在黨史學習教育中,黨總支和團支部整合各方面資源,整體設計了信仰提升課程,提升領導力。其次是黨員教師的先行先試。黨員先學新思想,先講微黨課,先參加黨史知識競賽,先賽紅歌等,之后是團員青年的自覺“跟隨”,這樣能保證團的工作與黨保持一致。
黨團共建在黨史學習教育中的實踐,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引領共青團工作的新方式,有利于保證團建的工作方向,能夠及時地把黨的聲音轉化為青年的語言,把黨的形象展示給青年,把黨的主張轉化為青年的自覺行動,把黨的力量傳遞給青年,使團員青年心中有信仰,眼中有榜樣,腳下有方向。今后,我們要把這種方法納入學校辦學實踐框架、學?,F代化治理體系,完善黨建帶團建的體制機制,從制度上保障黨建帶團建的工作實效,切實加強黨對共青團工作的領導,加強黨對教育的全面領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