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立寧
前門小學于1868年成立,初建時名為“巴氏覺羅學堂”,校址位于前門外打磨廠內中段路北的李真人祠。153年的歷史對于今天的前門小學意味著什么,啟示著什么?
一是保持危機意識。前門小學建校于中華民族的危急存亡之時,當時救國圖存是第一要務。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正是肩負著這一歷史使命,前門小學的文化基因里始終有一種不進則退、只爭朝夕的危機意識。前門小學的冰雪之路是伴隨著摸索、試錯和調整的過程起步并且前進的,在沒有多少經驗可以借鑒的情況下,我們努力實現了“冰雪知識全覆蓋、全部學生上冰上雪”的目標。
二是崇尚先人德行。崇尚“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做人原則;“位卑未敢忘憂國”的精神;“無為而無不為”的智慧;“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意志;“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雅量等。校園每一次的開學典禮、升旗儀式、班隊會、節日活動、重大慶典等,都是培養師生高尚精神的契機。今年3月1日的開學典禮,主題是“童心向黨慶華誕,紅色基因代代傳”。學校積極組織學生利用假期尋訪紅色教育基地,典禮上,全校師生跟隨六年級隊員云游打卡的腳步,重走了紅色之旅(北大紅樓、京師大學堂等)。開學典禮結束后,師生共同觀看開學第一課“清澈的愛,只為中國”,致敬戍邊英雄。
三是秉持“本真”文化。教師們牢記從事教育工作的初心,用純潔、質樸、真誠去對待工作、對待學生。任何時候都備好每一節課,上好每一節課,批改好每一份作業,認真準備每一項活動,熱情投入每一個崗位。今年恰逢建黨百年,學校開展“‘紅船引航向,‘紅燭映初心”課堂教學展示活動,讓紅船精神浸潤課堂。
四是堅持“自主教育”辦學特色。自主教育是堅持以人為本,培養師生自信、自立、自強、自律精神,促進其身心俱健的全人教育;是培養師生的主體意識和學習能力,促進其主動發展的終生教育。2020年居家辦公期間,學校老師不舍晝夜,以飽滿的熱情自覺投入到錄課工作中,展現了高尚的師德師風。學生也是如此,他們在家里種花種菜種草莓,做花卷、烙餅、蛋糕和披薩;他們堅持運動,堅持按時觀看“空中課堂”,堅持傳送作業,彰顯了學生的自立自強。
五是勇于開拓創新。一代代前門人開拓創新、緊緊把握時代脈搏,更新教育理念、創新教學方法,取得了眾多榮譽。學校不只是重視知識的講授,更注重紅色基因的傳承、學生心靈的塑造。1949年,當時的五年級學生編排了一出活報劇,劇名叫《打到南京去,活捉蔣介石》,反響熱烈。今年如何讓“報黨恩、跟黨走”成為學生的自覺追求?我想,除了讀紅色經典、觀經典影片、學習歷史知識、參與“見字如面·對話時代英雄”外,還可以進行再設計。
讓我們帶著153年的文化基因,在黨的領導下,“不忘初心、秉持本真,自主教育、開拓創新”,師生攜手,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