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在高中階段的生物教學中,教師更為重視學生的課堂參與。通過主動的課堂參與,能夠提升學生的理解與思考能力,體現出學生主體地位。為此,教師應用課堂創新教學的方式,能促進學生在課堂中的有效參與,并且重視應用提問策略,可以激發學生思考。對當前的高中生物課堂進行探究,能夠發現在課堂教學創新與提問策略的應用上仍舊存在著一些問題?;诖耍恼聦Ω咧猩镎n堂的創新教學方式以及有效性提問的應用展開探討。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學;課堂創新教學;有效性提問
一、 引言
在高中生物的課程學習中,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內容較多,同時由于生物學科與高考直接聯系,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學生還要能夠對這些知識內容進行應用,教師的教學任務也隨之加重。因此,在高中階段生物教學時,教師需要通過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課堂創新教學的進行以及有效提問的應用,是提升教學效率的關鍵。生物教師需要從教學、課程內容以及學生等不同的角度,審視課堂教學創新的構建模式,重視研究提問策略,使提問能夠真正發揮作用。
二、 影響高中生物課堂教學創新的因素
(一)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過度引導
教師是教學中重要的角色,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課程內容的理解,根據不同階段的學習目標,安排課堂教學的時間。在傳統的生物教學中,由于生物學習中知識性的內容較多,教師在課堂上以講解為主,學生的學習是通過教師的課堂教學進行的,學生缺少進行意見表達的渠道。因此,可以說,在這種教師主動教學的生物課堂中,教師存在過度引導的問題。
(二)學生缺乏主動參與的機會與意識
高中階段各學科的教學模式都存在相互影響,高中生在這種學習的環境中,形成了被動接受學習內容的習慣,沒有主動進行思考探究的意識。相對于其他學段,高中階段學生的思維模式以及學習習慣已經逐漸地趨于成熟。因此,長期處于被動學習的學生,對于生物學習的興趣較低,學生甚至缺乏根據自我學習需求進行學習規劃的能力。
三、 高中生物課堂教學創新的模式構建策略
(一)創新教師的教學引導模式
在生物知識的學習中,學習的階段分為知識概念的認識階段、深度理解階段以及練習與復習的階段。教師需要對每一階段中的引導模式進行適度的調整,使學生參與實踐以及參與的主動性有所增加。
首先,在知識概念的認識階段,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充分課程內容預習。例如,可以應用翻轉課堂的模式,結合微課這種特殊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預習課程內容。在微課的制作過程中,教師要進行初步的興趣引導,聯系學生生活或者自然界提出引導問題。同時,微課的末尾部分要對本節學習內容進行適當的知識總結。在學生觀看過微課之后,他們對一節課程中的生物知識能夠有全面的了解。
其次,在復習階段,教師同樣可以應用微課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復習。微課可以直接地對知識點進行總結,將課程的內容匯入整體的生物知識結構網絡中,促使學生在復習中初步形成生物知識的系統。學生要根據自我的理解,在不看課本的情況下,手繪思維導圖。這一過程可以當堂進行,也可以通過學生合作學習進行。
(二)重視實驗教學的創新
在生物知識的學習中,通過實驗的參與,學生能夠對知識內容形成更為深刻的印象,并且理解相應的生物課本概念。然而,由于受到教學時間的限制,在許多的情況下,教師沒有充足的時間引導學生參與生物實驗。為此,需要創新實驗的模式。
首先,可以將一些實驗的時間安排在學生的生活中。如,在學習有關“酶”的知識時,學生可以在洗衣這一過程中,觀察洗衣粉中“酶”的功能,實現生活化實驗的目的。
其次,也可以選擇生物實驗軟件進行模擬實驗。在一些高水平的實驗軟件中,實驗的模擬效果與真實的情況極為接近。應用虛擬實驗的形式,能夠減少學生在實驗參與中所需要應用的時間。為此,教師要做好實驗的引導與準備工作,對虛擬實驗軟件或者電腦軟件的功能,進行應用與研究,在學生應用實驗軟件的過程中提供意見。虛擬實驗這種模式,既適應于生物課堂的應用,也可以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讓學生在課下自主開展。
(三)創新學生的課堂參與模式
為了使學生能夠在生物課堂中更為主動地進行學習參與,教師需要對現有的學生結構進行梳理,根據學生的水平,將其劃分在不同學習小組中,應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展開生物學習。在學習小組劃分的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小組成員能力的均衡性,不同小組中均分布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以強幫弱。另外,在課程內容較為簡單或者是復習課程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小組進行講解的準備,學生可以對一個概念、案例或者題目、知識結構等進行講解。這種教授式的學習方法,屬于費曼學習法。學生通過小組中相互之間的知識探討,確定自我概念陳述、知識講解的正確性。在此基礎上,通過課堂參與進行知識的講解,進一步地梳理知識,達成對于生物知識的深度掌握目標。同時,對于聽講的學生來說,講課學生也有可能帶來全新的思考模式,促進思維的創新。
四、 高中生物的有效提問策略
在生物教學的各個階段中,問題提問策略的應用,不僅可以起到激發學生課堂參與的作用,同時也能夠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水平。教師需要對有效提問的策略進行研究,確保教學效果能夠與教學目標相符合。提問的有效性取決于提問的策略。提問的策略是指提問階段,教師選擇恰當提問的方法和技巧。教師要有針對地為課堂提問提前做好充分準備,設計好問題,確定提問的目的,選擇提問的內容。教師應隨時注意學生的注意力和情緒的變化,正確把握提問時機,只有恰到好處提問,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問后,教師則應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適當地留出時間,讓學生思考。
(一)設置明確的提問目標
在課堂的不同階段中,提問的目的是有所區別的,通常課堂中的問題提出以及學生的回答,要具有即時性的特點。因此,問題的目的是單一的。